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全国最大医院为何“床位越多,看病越难”
超级大医院既不是为缓解“看病难”而生,也不是优化医疗资源带来的产物,它只是放大了我国医疗发展不均衡的痼疾。
9月16日,投资48.5亿元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这使得医院的总床位将达到1万张,总床位数位居全国第一(也应该是世界第一)。令人尴尬的是,尽管医院越建越大,床位越来越多,但医院的拥挤状况却没有缓解。
这样的情况,似乎有些不合情理:既然病人拥挤的原因是医院的接待能力不足,那么医院扩大了,接待能力就会增强,即便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其拥挤情况总应该有所缓解吧,为什么真实的情况会截然相反呢?
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看病难的主要症结,不是大医院的接诊能力不足,而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接诊能力欠缺。每天各大医院繁忙景象的背后,是这些医院在越俎代庖地做一些本该是社区医疗机构完成的医疗工作,由此挤占了这些大医院大量的医疗空间,导致大量应该接受大医院医疗的患者不能得到医疗资源。
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策略应是积极发展社区医疗,让患者尽可能地向社区分流。这就如一个城市交通主干道修得再宽敞,如果各支线拥堵不堪,车辆不能迅速从主干道驶出,道路拥堵不可能得到缓解。
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医院的任性发展,还会对周围的医疗市场形成极强的“虹吸”效应,其日益显著的地区老大地位,不但会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还会将周边低级别医疗机构中的医务工作者也吸引过来,其结果就是大医院每增加1张床位,背后可能吸引10名潜在患者,而低级别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更加狭窄。在这样的过程中,患者的感觉肯定是看病更加困难。
此外,还会逐渐形成大型医院在一个区域的垄断地位。因为大,所以能招揽当地主要的高水平医生,进而在学术以及服务中占据垄断地位,而垄断带来的必然是服务理念的下滑。加之过于庞大的医疗空间,都可能加剧患者看病难的体验。
事实上,我们国家这几年三级医院不断扩张,本身就源于一些负面的动因。首先,我国当前的医疗卫生服务没有形成体系,大医院之间、大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之间,缺乏互动,在患者大量涌入甚至滞留在大医院的时候,缺乏一个分流的机制和路径,不断扩大自身的规模,其实也是各个有条件的医院,最为“本能”的选择。其次,当前医院的效益与收治的患者数量呈非常明确的正相关,各级医院之间,是竞争关系大于共生关系,这也一定程度上刺激大型医疗机构产生“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识,因而通过不断扩大规模来保证医院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状况的存在,反映的恰恰是我国医疗体系不完善,医院考核机制不全面的“大问题”。
所以,超级大医院的形成,某种程度上正是我国现行医疗体系不足而导致的反面标本。其既不是为缓解“看病难”而生,也不是优化医疗资源带来的产物,它只是放大了我国医疗发展不均衡的痼疾。由此,也就不难理解,这些医院规模越大,患者看病越不方便的原因了。
□郑山海(医生)
编辑:赵彦
关键词:超级大医院 看病难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