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书法创作:追求展厅文化还是回归生活美学
目前的各类大型书法展览中,展出的多是大幅作品,巨幅作品也不少见。事实上,书法作品从明清以来以大幅竖式长轴居多,主要为适合古代的房屋高度。当代书法创作延续这种传统,恰好适合了现代的展厅模式。这类作品通常给人以震撼的视觉冲击,但并不太适合一般的家居张挂。然而在为展览而创作的惯性引导下,许多书法家也已经习惯于以大幅作品示人。
现在一些展览的展陈方式悄然发生了改变,如在展厅中营造居家场景,将家居与书法作品互相融合,体现一种实用和亲和氛围,可谓书法展览形式的新探索。书法艺术是最便于广泛传播、深入普通人群的艺术形式之一,当前的展厅文化对于书法艺术自身的发展有何影响?如何用合理的展览模式引导书法创作?书法的居家张挂有何讲究?在书法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家的路途中,上述问题值得一一探讨。
书法尺寸应有章可循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其形式古今有别。过去的书法作品,无论信札,还是日常中的书写,大都应功用而产生,例如天涯海角一纸书信能够传达彼此的思念与祝福,而书写对联、警句之类可以励志等,都是书法艺术在生活中的呈现。明代之后书法在形制尺幅上不断加大,很大原因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之后,社会审美、制作工具的改变以及书法欣赏队伍从贵族到平民的拓展,使得除了雅玩小品之外不乏高堂大轴,不过即便尺幅再大也不会不实用。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朱天曙分析说:“现在展厅普遍比较大,为了视觉效果的呈现,作品小了不太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展厅里的书法作品总体比较大?!敝泄一航萄嘌抵行难踔鞒致硇ザ源吮泶锪艘恢值P?,“一件书法作品尺幅大了之后,或者说形式感更强了之后,常常容易空洞无物,耐人寻味的东西会减少。中国古人做什么事情都有节制性,不希望膨胀、以面目夸张去吸引人,书法几千年是受实用的推动而发展的,如果一味求大,会越来越脱离生活。更现实的是,完全为了展厅面积而定制的撑破天花板的作品,在展览之后往往不知何去何从?!比俦φ兑帐跗贰菲诳鞅嗤醯强扑担骸暗贝榉ň?0年发展。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的时候,老先生们还是延续过去的传统,尺幅都不会太大,案头书写时也放得下,书斋式的作品,稍微挪动一下就可以完成了。而最近二十几年来,作品不断加大尺幅,其书写环境也不会是在书斋里,那种巨大尺幅的作品只有在大工作室里才会出现?!?/p>
当然,传统书法有自身的艺术规律,大有大的理由,小有小的依据。譬如摩崖书法刻在悬崖峭壁上,字大、体大,契合摩崖书法的文化目的和价值体现。传统书法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宗教活动、祭祀、记功、颂德,需要书法的参与。为了不朽,把书法铸在青铜器上、刻在石碑上,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密码和文化信息,就保存下来。帖学针对的就是以手札、文稿为代表的墨迹。这些墨迹的尺幅起于案头,终于案头,内容丰富,以小幅居多,是文人士大夫的专擅。于此,中国作家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张瑞田认为:“大小并不是区别书法高低的标志,重要的在于大的书法展现的是什么样的人文情怀,小的书法富含什么样的人生况味。如果均有章可循、有话要说,大可大,小亦可小?!?/p>
书法应回归生活环境
当下,书法展厅化是一种现象。当代书法的道场就是展厅,书法家个人价值的体现,也有赖于展厅。从创作者和策展人的角度来说,书家参加展览,多被要求竖幅作品,便于展览时充分利用上下空间而省左右空间。常熟市书画院专职书法家秦健意识到:“展厅是书家们一较创作水准高低的竞技场,也是新书家脱颖而出的主要门径。因而它需要有强烈的视觉艺术性,往往尺幅的加大和形式的多样会更具吸引力?!?/p>
令人无奈的是,“作为书法家功利评定的最后机会,书法展览和展厅也成为当代书法家的‘考场’和‘赛场’,而迎合展览进行书法学习和创作也成为别无选择的选择”。诚如张瑞田所说,“当代书法已经走出了书斋,鲜有传统书法的功能。人们对书法的需求,更多的是审美的需求、收藏的需求,前者是为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后者看重书法作品的经济价值?!比欢档玫贝榉颐枪刈⒑脱芯康氖?,虽然书法走出了过去读书人的审美视野,向这个世界化艺术的道路迈进,但它也逐渐与书法的初衷相背离。书法作品从生活的空间走到展示的空间,变成了一种远离生活的特定的艺术形式——只有到展厅里,我们才可以看到作品。王登科认为,当下对文化的回归和导向还是应该回到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的初衷,让书法健康发展并成为我们生活当中的一个艺术品种,而不是仅仅是美术馆里的作品而已。
如何让书法长期健康地发展,马啸提到“回归生活”的内涵,他说:“夸张的艺术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存在,但一旦进入生活中,就变得很尴尬。不能说我们的时代变了,回归生活的作品就不符合时代要求了。我们要把书法从单纯审美中解放出来,回归到当代人的生活环境中?!?/p>
安静雅逸小品更有受众
秦健在国家图书馆举办书法展览时,十分明确展览的思路,即在尺幅上皆以小品、手卷以及日常书写为主,在展厅的布置上配以红木家具,尽量让大家感受到像家一样的感觉,而不是肃穆的展厅。作品则以平稳的行书为主,没有鸿篇巨制、夸张用墨,尽量拉开与纯展厅效果的距离。希望在获取展厅效果的同时,也获得家居书法创作的安静雅逸、日常随意、传统精微。无独有偶,记者采访到平日喜欢收藏书画的徐虹,她认为字画以家居的方式进行展览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因为现在的住宅高度一般都有限,不适合悬挂大幅的书画作品,而展览根据一般家庭的实景去布置悬挂作品,更直观、更有吸引力。作为居家装饰,几幅好的书画作品会提升一个家庭的文化气息和档次。“对于我来说,我希望作品能够文雅一些,我较喜欢雅致和清新一路风格,不张扬、不浓烈,虽清淡却久远?!毙旌缢?。
而另一位青年藏家刘秩,?;嵫≡袼某呷没蛩某叨钥淖髌?,因为这个尺寸比较适合现在家中的张挂。他说:“现在展厅大尺幅书画作品有些类似‘扬州炒饭’,除了特定的历史题材创作,我觉得普通的书画家去做那么巨大的作品是一个误区,也不会走进普通老百姓家里,反不如小而精的作品更适合藏家收藏和流传。虽然现在展厅越来越大,但小品展也很值得一看?!?/p>
不同于美术馆性质的北京荣宝斋时有展览推出,其书法馆经理宋涛介绍:“我们在策划展览时更多会根据展厅的空间、作品的形式来布置,同时也会考虑到与市场方面相结合。在风格的选择上尽可能包容,但大多会以传统为主。如今购买书法的仍然是以投资收藏为主,作为居家装饰的并不太多。不过现在也因大众消费能力慢慢提高,有向家庭装饰方面发展的趋向,可能小尺幅的作品更利于在市场上推广,更适于家庭悬挂?!?/p>
杏坛美术馆馆长黄和平说:“家装对小幅艺术作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艺术品、书画作品现在越来越成为彰显人们艺术个性和品位的载体,很多人甚至像定制衣服一样,开始定制绘画、书法?!彼衔衷谑榛髌芬膊欢甲吒叨寺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幅作品的选择使用和张挂越来越多,从易受价格影响转为以喜欢为主。
提高公众审美是书家的使命
随着书法作品走进家庭,金石拓片也成为人们的选择之一。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碑帖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张深伟介绍说:“金石拓片现在慢慢也会成为大家的选择,与它的尺寸、形制不无关系。金石碑拓所涉门类众多,选择范围广。比如根据年代就有商周、甲骨、青铜器、砖瓦陶文等。这些器物大多比较小,拓制的拓片也小,有的会有加盖印章或做以题跋,适宜雅鉴、品赏。不过这也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条件以及居家的装饰风格来定,但有一条是‘文辞不雅者勿张挂’?!?/p>
虽然选择收藏和张挂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但有时也不能一味为了需求而创作。不得不承认,在现实中,有时面对受众要求难免会令书家感到尴尬。马啸坦言:“很多人找我写字的时候,也还是老一套的内容文字,我有时候会觉得很俗气,也不想写,但当我写一些自认为有内涵的内容时,接受者反而不觉得好?!彼衔辛礁龇矫嬖虻贾抡庵窒窒螅骸耙皇鞘榧叶源澄幕难昂驼莆栈故且徊郊忧浚硪环矫?,社会民众的知识水准有待进一步提高?!薄暗贝缁峥赡苡行┤搜Ю芨撸纳竺滥芰托扪犯袢纯赡苁墙系偷?。如何塑造一个人的精神品格,在我们这个时代是很缺乏、要认真思考的。除了对书法家有要求之外,民众的素养也有待提高?!甭硇ニ怠?/p>
书法艺术能体现中国文化的意韵,特别是在家庭的悬挂上?!凹抑行业氖榉芴逑种魅说闹救ず蜕竺腊?,作为书家要在创作与大众审美之间寻求平衡,引导大众欣赏高雅艺术,提高普通人的审美情趣,增加欣赏的内容?!?朱天曙说。“希望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居家环境中,都会悬挂一张书法作品,可以励志,可以寄托人生的追求,可以描写美好的事物。而让大家远离那些庸俗的词汇,也是书法家的职责和使命?!?王登科的呼吁就是代表。
编辑:陈佳
关键词:书法创作 追求展厅文化 还是回归生活美学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