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台北故宫解禁拍照前途未卜 试办三个月毁誉两极
台北故宫9月起解除禁令、开放摄影,虽然说是“试办”3个月,也引起台湾社会大讨论,结果毁誉两极。
支持者欢天喜地赶到故宫,对着知名宝物拍拍拍,在朋友圈晒晒晒。有人表示世界不少大博物馆都开放拍照,此次台北故宫解禁是前进了一步。也有人就此批评台湾的禁止文化,认为台湾人从小就知道故宫“禁止拍照”,但不知道为什么禁止拍照,更不知道开不开闪光灯对文物的影响是什么。博物馆教育也如台湾多数的被动式教育,只告诉禁止什么,而不告知为什么禁止;教育的重点在守规矩,而且是不知其所以然的规矩。这不能起到教育的目的,也不能引导对博物馆和文物的感情。

九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一日,台北故宫博物院试行开放拍照、摄影。图为参观者正在认真拍照。
反对者痛惜:“守了几十年的文物,毁了!”画在纸、绢上的中国古画不能和西方的油画相比,比油画更脆弱,极易受到光的损害;虽然玉器、瓷器受影响较少,但开放摄影后,围着照相的人不断,特别是一些知名文物,观赏的人反而难以靠近,文物变成拍照景点,令不少文物爱好者叹息。有学者撰文称开放摄影是打开“潘多拉盒子”,让进入博物馆的初心变质,还没看到文物,没有思考和感动,只想举起手机或相机将影像存进数字档案,以“我拍故我在”的心态对待文物。这会影响观赏者的“内心模式”,大量的拍照和艺术复制品会令宁静、投入、无我的博物馆观赏氛围解体。
此次台北故宫开放摄影是“试办”,之所以要试,大概源于过往失败的经历。台北故宫2006年曾开放过摄影,但因为导致秩序混乱、参观品质下降而停止。此次新上任的台北故宫院长林正仪表示,再解禁令是要吸引年轻一代进博物馆,拍照特别是手机拍照已成为年轻人的习惯,开放拍照是培养年轻人与文物感情的手段,禁止拍照只能增加他们走进博物馆的阻力?!罢庖淮壑谌绻簧喜┪锕?,博物馆的未来如何营运?”林正仪说,只要爱上文物,自然会放下相机,凝视静赏文物之美。
记者曾在台北故宫看到过拍照的大陆游客被工作人员和当地参观者劝阻甚至嫌弃,有工作人员坚持检查相机,坚持亲眼看到删掉照片。现在虽然台北故宫解禁拍照,但大陆游客也要留意解禁是“有条件的”,即不能使用闪光灯、不能使用自拍杆、不能使用三角架、不能团体和文物合影,有70件文物包括王羲之作品、《清明上河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等仍标注“禁止拍照”,周五、周六夜场也禁止拍照;如违规会被劝阻,不听劝阻有可能被带离展场。
因为是试办,有舆论认为这是新官上任之火,试办3个月熄火重禁大有可能。试办选在9月开始,因为暑假刚过,参观者相对减少,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都“出差”外展,明星文物造成拥堵的风险降低。就算试办成功,拍照时光线不足难免自动补光,闪光难以禁止,博物馆内闪光频频,不仅伤害文物,对观赏者也是打扰。一位导游向台湾媒体表示,虽然一再强调请客人拍照时关掉闪光,但实际上难以禁止。很有可能“试办”不成功,将来还要对游客“碎碎念”“禁止摄影”。
也有人指出开放拍照是无奈之举。台北故宫新任院长承认,今年8月的参观人数掉了7万,9月还可能继续掉,10月本是大陆游客参观故宫的旺季,但今年以来大陆团少了四五成,旺季的落差会更大。现在大陆游客团进团出台北故宫已不需要配额管制和排队,再加上开放拍照和免费时段等举措,就是要保住参观人数。
开放摄影,到底是福利还是劫数?穿越千年幸存的宝物,有可能禁不起“试办”,冒不起风险!记者 陈晓星
编辑:杨岚
关键词:拍照 故宫 台北 文物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