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优步等外企来华“水土不服”
日前,中国企业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优步)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内地运营。至此,优步成为新兴企业在中国市场与本土企业比拼中“败下阵来”的又一案例。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副教授罗伯特·所罗门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优步不是第一个进入中国的外国科技企业,也不是第一个进军中国的美国公司,当然也不是第一个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的美国公司。”
从Ebay、谷歌到优步,不少科技新兴企业在自己的本土市场都做得“风生水起”,但是一旦到中国市场“客场作战”,却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其进驻中国发展究竟为何遭遇瓶颈?
美国耶希瓦大学商学院教授黄河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从原因上分析有三个角度:第一,中国消费者对其不习惯,美国公司对提供适合中国消费者习惯的服务意识不足;第二,中美文化差距非常之大,社会结构不同,以推特来举例,推特要求每条不得超过多少字,这对于中国文化和表达习惯很不适用;第三,团队的重要性,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团队是其最宝贵的财富,美国企业仍然用美国的团队,对中国的文化背景不甚了解,反观中国自己的企业,更具有“本土优势”,更了解本土消费者习惯,因此成功不难理解。
实际上,相较同类进驻中国的外国公司,优步已经打进了若干个中国一二三线城市,而且在本地化方面的成绩也可圈可点。在中国,优步和百度、阿里巴巴都达成了协议,用户还可以通过百度地图以及支付宝等手机应用预定、支付自己的行程。
但是由于优步是在滴滴出行已经在中国网约车市场广泛流行起来之后才进驻的,首先失去了“先发优势”,其次网约车市场进驻门槛相对较低,占领市场的主要优势取决于其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能为消费者与司机带来多少实实在在的优惠。
优步在创新方面,在整个中国网约车市场并不算出奇,同时,也没有像滴滴出行一样,与当地出租车市场寻求合作,此外,在消费者和司机方面,带来的便利、优惠和红利也不足。
“中国消费者的文化品位和偏好都和西方消费者不太一样,消费方式也和西方消费方式不尽相同。而且,中西方两边的经济市场环境也很不一样,”所罗门说。
尽管中国为进驻本土市场的外国企业敞开大门,但这些“鲶鱼”能否成功存活,并“搅动一池春水”却尚不可知。
外国企业在进驻中国之前,倘若对中国的经济环境没有深入调研,对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没有系统了解,同时,又缺乏一支了解中国背景的核心团队,能够成功渗透进中国市场可谓难之又难,出现“客场作战,水土不服”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优步 滴滴 外国企业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