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回报与分享
内地奥运健儿与香港的“特殊约定”
里约奥运会内地奥运精英代表团在香港掀起一股“吸睛”热潮,现场表演、社区交流、“奥运精英约定你”大汇演,吸引无数港人。代表团团长刘鹏感言:从踏上香港土地的那一刻起,代表团就感受到了火一般的“热情和亲情”。
事实上,这股热潮在里约奥运会期间已在全港蔓延开来。中国女排与塞尔维亚女排上演夺冠大战时,全港的商场、餐厅、商铺都聚集着大批观战市民,情绪激昂地为中国女排喝彩加油。夺冠时刻,不少人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此次内地奥运健儿来港,许多市民通宵排队购票,有人为能见到自己心中偶像,有人为将票送予父母以尽孝心。为乐享盛事,一些家庭全家接力排队购票。
这是一场“特殊约定”。其特殊在于它四年一次,从不爽约。这场约定缘起于国家对香港长期关心支持内地体育事业发展的回报,还在于国家对香港的青睐与厚爱,第一时间将奥运荣耀与香港市民分享。
答谢与回报:与奥运健儿约定之缘起
内地奥运选手的访港活动,早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后就已经开始。2000年,香港回归后的首届奥运会,刘璇、孔令辉、王楠等部分悉尼奥运会金牌运动员在香港展开为期3天的活动。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奥运金牌选手访港遂成惯例。历次访港期间,香港无一例外地成为一座充溢节日气氛的欢乐之城。
奥运健儿赴港之缘起,是答谢与回报。正如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27日抵港后所言,中国奥运代表团取得的成绩,离不开香港同胞多年来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对内地包括内地体育事业的帮助和支持,“借这个机会向香港同胞表示感谢,进行回报”。
回归之前,在国家经济尚不发达之时,霍英东、曾宪梓等多位爱国爱港工商界人士就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慷慨解囊。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后,霍英东所设的体育基金就开始拨款奖励在奥运会上夺得奖牌的中国内地及香港选手。
回归之后,尽管国家日益强盛、体育事业快速发展,但香港同胞为体育事业的奉献之心却从未淡化和冷却。时至今日,霍英东家族为中国体育事业的捐款在数亿港元以上,不仅长期重奖优秀选手,还默默为体育科研大量捐款。
位于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有一座纪念墙,最居中的一块镌刻着“中国奥委会”。这是用来纪念百万美元以上的捐款者,中国奥委会是唯一捐款的国家奥委会。而真正的捐款者就是幕后英雄香港商界领袖霍英东。
香港对祖国体育事业的支持来自方方面面,比如以物理治疗蜚声中外的香港理工大学,其运动医学及健康科学中心曾派出多名成员,在北京定期为国家队提供理疗服务。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理大运动康复与体能训练专家陈方灿博士和他的工作小组曾经为中国羽毛球、体操和女排等队伍提供了专业理疗服务。曾因膝伤面临退役的女排队员张萍因此延续了自己的运动生命,羽毛球运动员张宁和体操运动员李小鹏能夺下奥运金牌,他们也功不可没。
分享荣耀:五环光芒下的扶持
香港是一个有着奥运情怀的城市,1996年,帆板选手李丽珊在亚特兰大为香港夺下首枚奥运金牌,残奥会上也有两名香港选手创下佳绩。为纪念奥运赛场上的突破,其时正在修建的港铁东涌线出现了以“奥运”命名的站点。
编辑:秦云
关键词:奥运健儿 香港 奥运会


2019个雪人亮相冰城
合肥:红红火火庆元旦
博索纳罗宣誓就任巴西总统 强调恢复经济消除腐败
纽约时报广场安装水晶球
拉乔利纳赢得马达加斯加总统选举
沙特国王改组内阁
阿联酋驻叙利亚大使馆重新开放
泰国民众在印度洋海啸14周年之际悼念遇难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