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在应对洪魔中迈向人水和谐——2016防汛抗洪启示录
科技要上,人更要上。在人水对决中,离不开真正的“抗洪神器”——大写的人
经过数千军民连续两昼夜的奋战,7月12日8时许,湖南华容县新华垸??谒忱狭?。在这场惊险的抗洪抢险行动中,当地16名卡车司机组成“卡车敢死队”,驾驶员绑上安全绳,以身犯险,踩下“一脚最坚定的油门”,连车带石冲向溃口,截击滚滚洪流。
“和卡车敢死队相比,网上的各种‘抗洪神器’真是逊爆了?!庇型颜庋缆?。
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防汛抗洪的科技“成色”一点不少。水下机器人探测水情、无人机监测灾情、“龙吸水”车载移动式泵站快速排涝……这些高技术手段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抗洪抢险的成效。然而,在这场人水对决中,如果没有大无畏的勇气,没有迎难而上、舍己忘我的抗洪精神,很难想象最终结局如何。
滔滔洪水中,人及人的精神,才是最根本的“抗洪神器”。
“身体还好?孩子情况怎样?”——这是中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战士马红涛在等候搜救命令的空隙,给在武汉的妻子发出的一条短信。
短短10个字,蕴含了马红涛对妻子无以言说的愧疚和牵挂。马红涛是搜救行动中的一名冲锋舟操作手,凭借先进的设备和多年的经验,他驾驶冲锋舟多次避开了很多险段,带领官兵们第一时间抵达受灾村庄。
而这一次洪水来犯,恰逢马红涛妻子预产期,之前医院检查发现孩子脐带绕颈,需要立即住院,尽管组织上同意马红涛休假陪产,但因为抗洪任务艰巨,他还是放弃了。在执行搜救任务的那几天时间里,马红涛连个关心的电话都没来得及打。
遇险获救后马上又投身抗洪一线、亲人去世仍然坚守岗位、跳进洪水将别人救起自己却没上来……洪水面前,像马红涛一样的“大写的人”树立起来,迎难而上、舍生忘死的抗洪精神传承下来。
武汉龙王庙码头,两江交汇地,长江的著名险工险段。7月上旬,大水进逼这座千万人口城市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江边,一块普通的宣传板引人注目,上面写着“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这是9名共产党员的誓言,他们用红笔签名,笔笔有力。
相同的誓词出现在1998年。
时任武汉江汉区防汛办堤防所所长的唐仁清和同事李建强,还有其他14名党员,一起立下生死牌“誓与大堤共存亡”。18年后,已年过半百的唐仁清、李建强再次担起值守龙王庙的重任,和其他7名党员再次立下生死牌。
“不管多大年纪,只要能上我们就一定上,因为我们是守堤人?!保担匪甑睦罱ㄇ克?。
两块“生死牌”,跨越18年的时光隧道,传承着不朽的抗洪精神。
“抗洪抢险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具体到每处堤防、每个险情,人的作用更为根本。比如大堤内长满杂草,有没有土壤松软、管涌冒泡等险情根本看不清楚,必须靠人一步一步踩、一寸一寸探。”张家团说。
人,是抗洪抢险中最宝贵的力量。这既是抗洪救灾中的珍贵启示,也是当前我国一些地区水利和防汛人才短缺的警示。
“九江江新洲有40多公里长的长江岸线,出现险情后必须要有人日夜巡堤查险,但我们整个新洲场有6000多人,常年在家的只有1000人,其中青壮年劳动力不过二三百人,其余都是老弱妇孺?!毙轮蕹∪殖〉持Р渴榧侵煳谋蟛晃抻锹堑厮?。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数次大洪水中成长起来的大批有实战经验的基层防汛抢险技术骨干,如今或已退休、或调任外流;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儿童,群众性的巡堤查险队伍组织面临新问题。水利干部和防汛人才匮乏,防洪抗洪劳动力缺失,正成为一些村庄防汛的一大瓶颈。
……
从水患中汲取力量,在灾难里化蝶重生。正视不足,补齐短板,我们有理由相信,历尽艰难、百折不挠的中华民族,与洪水抗争的步履将更加稳健,并将书写人水和谐的新篇章!
编辑:杨岚
关键词:防汛 抗洪 洪水


纽约时报广场安装水晶球
拉乔利纳赢得马达加斯加总统选举
沙特国王改组内阁
阿联酋驻叙利亚大使馆重新开放
泰国民众在印度洋海啸14周年之际悼念遇难者
越南中南部发生翻船事故致一名中国公民死亡
孟加拉国指派军队维持大选秩序
墨西哥一女州长及丈夫因直升机坠毁遇难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