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综合素质”纳入高招的现实与理想
前不久,备受社会关注的《北京市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北京将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各地方也都在针对“综合素质”陆续出台、调整高考政策。(8月9日《中国青年报》)
众所周知,综合素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而将综合素质纳入高招,也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最早在2014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就有这方面的内容。教育部也随后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并要求各地制定实施方案。
综合素质被纳入高招时,它之所以被寄予如此高的期待,乃是在于,它能打破备受诟病的高考体制,并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生态?!耙豢级ㄖ丈薄拔ǚ质邸钡认质滴侍?,已然成为中国教育中亟须解决的沉疴。
于此而言,综合素质纳入高招,被寄予了相当丰腴的理想。正如学者彭泽平所言,它不仅有助于帮助高校科学合理地选拔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符合自身办学定位的合格生源,更完善了高考招生考试制度。而且,它将对中小学教育起到导向作用,中小学将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促进学校多元化发展。
但是,作为一项关系到无数人切身利益的改革,尤其是在城乡发展不均,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大背景下,将“综合素质”纳入高招之中,其引起的担忧也是可想而知的。从技术操作层面来讲,最大实施困难是“统一评价口径和标准”,如何实现不同区域间的相对公平,尤其是城乡之间的公平?而另外一些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是,即便在技术上实现了理想中的科学,如何确保杜绝人情、作假等“水分”?如何防范“综合素质评价”不会成为另类的高考加分?这些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近年来,试图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破冰的“校长推荐制”所引发的舆论风波,便是最好的例证。总而言之,在公平与正义面前,它们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理想与现实的隐忧与焦虑,并不能要去否认综合素质纳入高招的进步价值,无论如何,这种试图在中国目前最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中,将选拔视野从冷冰冰的分,转移到活生生的人的努力,一定是值得肯定的,它一定代表着中国教育未来的方向。
最为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综合素质在纳入高招之前,能否在评价体系、评价标准等具体细节问题上,恪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底线。(公式)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综合素质 招生 改革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