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英媒:西方企业关注“中国式创新”模式
新华社伦敦7月14日电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亮眼表现,“中国式创新”模式已成为很多西方企业学习研究的范本。英国媒体近日刊文指出,“向东方看、向中国学习,在西方是一个正在兴起的概念”。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通过专访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和战略学教授叶恩华,探讨了西方企业应如何从“中国式创新”中学习。
英国第三大超市集团艾斯达超市近日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正是沃尔玛前中国区总裁。叶恩华说,西方企业开始意识到拥有中国经验的高管的价值,因为他们在竞争更激烈的市场历练过。叶恩华作为作者之一,在《创新驱动中国:中国的下一个战略优势》一书中,呼吁西方跨国公司需向中国企业学习管理和发展经验。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去年发布名为《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已具备成长为全球创新领导者的潜能。
叶恩华说,“中国式创新”最大的推动力来自于三大要素的合力:成熟的生产制造能力、规模庞大的本土市场和迅速崛起的科研水平。在他看来,在人类近代历史上,这种合力效应只出现过两次: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和二战后的美国。
那么西方企业应向中国学习什么呢?《金融时报》突出阐释了中国企业能提供更具“适用性”的产品、寻求在不断试错中发展等“成功秘笈”。
叶恩华向《金融时报》表示,中西方企业在创新理念和实践上存在差异。他在《创新驱动中国:中国的下一个战略优势》书中写道:通过消除产品特性、改进工艺流程、降低材料成本,中国企业倾向于提供品质并非最高、但更具“适用性”的产品。
相比之下,西方公司设计的产品虽拥有更好的特性和品质,但高昂的价格却无法让中国消费者买单。甚至一些西方企业因过于顾及品牌的质量和声誉,无法灵活将品控标准降低,进而迅速被品质稍低,但价格更低、迭代速度更快的中国同行击败。
《金融时报》认为,中国企业遵循“从失败中学习”的信条,推出新产品的速度让其他在华国际企业瞠目,这部分得益于硅谷“完成比完美重要”的互联网思维。
叶恩华在《创新驱动中国:中国的下一个战略优势》书中写道,中国企业并不追求新产品的完美,而是基于客户反馈,迅速推出改进后的迭代产品,然后继续改进。由于市场太大,在某一地区推出的产品并不会对公司的整体声誉产生大的影响。
他在采访中说,即便是中国传统领域的企业,也已接纳了“快速应变,在不断试错中发展”的模式,而这一模式还只在西方较新的互联网企业里流行,“但是中国的例子证明,这种方式是可以被广泛采用的”。
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叱咤风云,日本式品质管理迅速风靡西方,“核心竞争力”“员工承诺”“共识式管理”等理念甚至直接被美国管理界所借鉴?!督鹑谑北ā酚纱颂教郑泄欠窕岢鱿窒竦笔比毡酒笠的茄墓芾砟J?。
叶恩华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说,尽管目前尚未看到中国诞生一些革命性管理理论,但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开始收购西方公司,他们未来如何管理好这些西方公司,将是非常值得观察和研究的问题?!叭绻幸惶?,中国公司开始真正影响和改变这些西方企业的运营模式,那将是中国式管理模式真正诞生的起点”。(完)
编辑:杨岚
关键词:企业 西方 中国


冰城哈尔滨举行第四届采冰节
新一轮也门和谈在瑞典举行
利比亚可能于明年2月举行宪法公投
我国成功发射沙特-5A/5B卫星 搭载发射10颗小卫星
“大雪”时节冬管忙
宪法日活动进校园
奥地利出生的大熊猫龙凤胎即将返回中国
纽约举行世界艾滋病日纪念活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