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为贫困患者 撑起保障网
去年底,国务院扶贫办发布数据,全国7000多万名扶贫对象中,因病致贫的占42%,涉及近3000多万人、1200多万个家庭。这一数据,显示了治理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是我们扶贫攻坚战中的“坚中之坚”。
让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不再因为疾病而陷入困境和绝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当前,我们要把健康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举,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精准施治,从制度建设到操作层面,全面筑牢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保障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实施健康扶贫的谋划和设计,应抓住构建制度保障体系这个关键?;疽搅票O蘸痛蟛”O?,是家庭抵御疾病经济风险的两道重要屏障;医疗救助,是保障贫困家庭健康权和生存权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通过健全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水平,提高医疗救助水平,三者有机结合,就能为贫困患者撑起“三重保障网”。这个“三重保障网”,一方面要具有“防”的作用,防止非贫户因病致贫;另一方面也具有“治”的功能,在普惠政策基础上应该针对贫困户采取更有效的特惠政策。对于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对象就医的合规费用,经基本医疗一次报销和大病保险二次报销补偿后,医疗救助补充保险再给予赔付,让农村贫困户、城乡低?;ё苑迅旱8?,让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对象、城乡孤儿不用自己花钱。这样对经济弱势人群给予特惠的制度和政策安排,体现的正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高尚理念。
推进健康扶贫,要重视加强农村贫困地区医疗基础建设,扩大医疗资源总量。研究众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案例,可以发现,相当多的是因为小病拖着不治而酿成大病,或者因诊治不当而渐成灾难。拖着不治,因为穷困,也因为就近的医疗机构缺乏;而诊疗不当造成大病者,显然是因为基层医疗资源水平不高??疾煳夜搅谱试捶植记榭?,70%集中在城市,贫困地区医疗资源总量还很不够,特别是在偏远的山区,医疗资源非常匮乏,贫困群众缺医少药问题还很突出。中央着眼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出建立全国三级医院与片区县和国定县“一对一”帮扶关系。落实中央决策,就要推进健康扶贫,把提升贫困地区县乡村医疗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帮扶做强县级医院作为重点来抓,把帮扶责任机制建好,把帮扶措施落到地,不断提高基层诊疗能力,减轻老百姓看病负担。
推进健康扶贫,抓好源头防范、前端控制,应当是一个重要选项。目前农村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呈上升趋势,而这类疾病在因病致贫人群中占较大比重。这类病频发的原因在于饮食习惯,平时油重盐多就容易患高血压高血脂,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健康观念缺失造成高血压在一些地方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患病率高。卫生计生部门积极开展健康科普,增强群众的健康意识;定期开展高危人群筛查,建立贫困患者健康档案,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关注食品安全问题,防止“病从口入”。
多维贫困需要多维路径解决。因病致贫返贫人口普遍贫困程度较深,脱贫难度较大,单一的帮扶政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扶持政策,多措并举,加以解决。例如国家的危房改造政策、易地搬迁政策、农业保险政策、教育扶持政策、劳动力培训政策等,可以综合使用到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对患大病和多种慢性病的贫困人口,要及时纳入低保,兜好底,织好网。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主席)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贫困患者 保障 扶贫 因病致贫


哥伦比亚一架军用直升机坠毁至少7人遇难
西班牙庆祝圣安东尼节 民众“骑马跳火”
兰州榆中黄土高坡上演“水母灯光秀”
冬季不荒芜 这里上演“丰收喜宴”
带工作照回家
福建漳州现大型蚂蚁雕塑
南航开辟重庆至河内直航
中国南极新建站大型工程装备运上恩克斯堡岛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