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收藏趣谈:毕竟“虎子”非虎子
几年前的一个周末,我发现操湘南口音的一位古玩商贩的地摊有只虎子,从造型、陶质和土垢、土锈来看,应该是战国晚期抑或是西汉早期的灰陶虎子。这玩意儿,只顾着从赝品的“百万军中”去寻觅一批又一批“高精稀”陶瓷器的人,是不屑一顾的。关注历史文化的人,却视其为可遇而难求的真古董。当然的,我便认真地讨价还价一番,捧着虎子回了家。
虎子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我希盼得到一只足以冠之为“高古”器的虎子的愿望,20年前便萌发了。
那时日,我闲时偶然翻读到一本杂志,其中有篇不长的文章说到了虎子。文章写道,元人陈芬作《芸窗私志》,其中提到有人问瑶卿:“溺器而曰虎子,何也?!毖浠卮穑骸吧衲裰剑ブ泄逋蚶?,有兽焉名麟主,服众兽而却邪。此兽欲溺,则虎伏地仰首,麟主于是垂其背而溺其口。故中国制溺器曰虎子也?!被⒆泳谷皇恰鞍偈拗酢钡哪缙鳎闭娴纳窈跗渖?,自然便想着有朝一日,能有一只把玩于股掌之上,也是件快乐的事。
顾名思义,虎当然便指的是老虎,虎子者,老虎生的小虎也。但这里所说的虎子,却并非就是老虎之子。
不妨让我们回味一下《芸窗私志》所说到的虎子。中国的道教理论认为,麟和虎皆为祥瑞之兽。虎大王是八面威风的,竟然会俯首贴耳,伏地张口为麒麟接小便,足见,麒麟的威风,又远在它虎大王之上了。于是权势显赫者为显赫自己的威严,便学着麟主的作法,制造出来个虎形溺器,称之为虎子,以表示自己身份地位之尊贵,如麟主一般之高高在上。
据典籍载,最早借着“麟主溺虎”的传说造出虎子来的,是春秋战国时人,有陶虎子、青铜虎子、漆器虎子,花色品种不少。
1980年长沙五里牌三号战国墓,就出土了一件彩绘漆虎子,作卧伏状,黑漆彩绘,饰云气纹,有四足,头为圆筒状,造型生动,纹饰拙朴典雅,闪烁着楚文化的熠熠光辉。不过,考古工作者在长期的考古发堀实践中,发现过新石器时期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黄土仑文化都有与虎子相似的陶器,但并非就是虎形。于是,学者专家们有的认为是溺器,有的则认为不是,于是来了个折中,称之为兽子。但有的如商周黄土仑文化兽子,长不足10厘米,高不足6厘米,容积如此之小,一定要称其为溺器,容量未免太小,恐怕确乎是不怎么得当的。即便如有的学者们所说,是“洗手时淋水的”器具吧,远古时期,蒙昧原始,纤秀小巧若此,用来浇水洗手,恐怕还“文明文雅”得过于早了些时日,未免拔高了中华文明的进程。何况那时“麟主溺虎”是否流传尚未可知,有点儿像是生生地将它硬塞进“溺器”的行列的。
几年前在湘南古玩商人手上购得这只灰陶质地虎子,有伤,据他说,来自高速公路工地,我的鉴定亦证明他说的不为虚妄,可谓天地间来客,且稀且罕之物。
我的这只陶虎子造型作蹲伏状,为夹砂泥灰陶,刷涂着黄褐色釉。当年加工工具简陋,刷釉的痕迹有横有竖,竟还历历在目。而且釉层很稀薄,如薄膜,夹有小小黑斑,且烧制过程中已大部分烧化了,剩下的部分釉层,亦有部分剥落,凭添了许多的古朴粗拙的气韵。虎子高18厘米、长25厘米、宽14厘米,前胸圆滚,臀部肥大,胸部比臀部更加宽阔,且束腰明显。虎头为圆筒状,虎身贴饰四腿,蜷曲有趣,贴饰于身躯两侧,四爪上翘。臀后有尾,上扬至提梁。为表现虎之雄健威猛,胸部和臀部皆刻划了阴线圈,表示其筋骨强壮。腹部呢,则刻划平行的三条阴线纹饰。这种规范化的线刻工艺,在秦汉时的陶器上,可以经常见到。
概而言之,虎子四腿弯曲、四爪上翘、造型圆滚的造型风格,以及阴刻线条柔婉,灰釉、土釉的过渡釉色,灰色沙质陶胎,都带有战国时期的工艺特色。
尤为可贵的,是器底有一枚小小戳记,已磨损辨识不清。战国陶器留款字的不少,而溺器只是个小小戳记,供辨识而已,不会是因其为虎子,不希望留名的缘故吧。令人不能不扼腕而叹的是,虎子的口颈残损了些。残损处,人为的打磨过。我曾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斥责古玩商贩,说他不是抢救而是“破坏国家文物” 。
“我知道,我知道?!惫磐嫔谭芬涣车男?,赶忙从大提袋的侧袋中摸出个报纸包包,打开,是两块碎陶片。他说:“我不磨整一下口,牙牙碴碴的难看……那个挖机师傅算是懂得点古玩,他从土中找出来两片碎片,想买的,问起残片来,东西在,可以照着修复。买家不问,我就地扔掉完事……”
他振振有词,我却没心思听下去。残片上有两圈弦线,在虎子口颈上试着一拼合,正好与左上方部位相吻合。那几日,收藏长沙窑的周文老先生恰恰告诉我,他与那名修复长沙窑的师傅相识,心下思索,能修复长沙窑,修复个虎子自然是不在话下的。
谁曾料想,后来约好周老先生去修虎子和另一长沙窑壶,却怎么也找不到虎子残片。仔细想想,只怕是2009年初夏乔迁新的小区时,收藏室东西凌乱,极有可能是在收拾东西时不小心弄丢了……当然,修整长沙窑的好手,即使无残片,描述一下残片形状,仍能修整完好,巧夺天工。
物以稀为贵,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迄今为止,公、私藏品中皆罕见战国和两汉陶虎子,历史文物价值不可否认。它的别具风采而完美的造型,具有十分突出的艺术价值。岭南古陶瓷博物馆珍藏着一只汉代陶虎子,是目前所见少数几件早期陶虎子之一,无提梁,前后各有一系。其四肢亦如战国虎子作奔跑状,相比之下,前者显得有些皮软无力,四爪不上翘,腿弯曲弧度亦略小,胸、臀不够圆滚,成横卧直筒状,细些观察,似乎少了些我所珍藏的虎子的健美强壮的雄风。
让我们回头看看,典籍是如何记载2000多年前的虎子的吧。
虎子之名最早出现在《史记·万石列传》集解之中,有“苏林曰:贾逵解周官,楲,虎子也”,楲即溺器?!吨芾瘛ぬ旃佟び窀诽峒啊罢仆踔嘁路s席床第凡褻器”,此处所说之褻器,东汉著名大学者郑玄为其作注,说其中也包括虎子。而传说西汉武帝时李广兄弟狩猎,射杀一猛虎,便取其头骨为枕,以示服虎之威;制其形为溺器,以示厌辱其凶。郑玄作注时没有提及此事,谅是赞同瑶卿的麟主之说而不屑于李广之说吧。
我亦以为瑶卿之说更能使人接受,能让猛虎服帖,能征服猛虎,能役使猛虎,表明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这就够了,并非就是要羞辱百兽之王。
悠悠千古,从汉代到魏晋时期,虎子不断地演绎变化,到两晋时的越窑青瓷虎子,当是入了陶瓷虎子的佳境了,面世的接二连三。仅仅一个镇江博物馆,就有两只两晋青瓷虎子,双双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其身价不可谓不高。正是因为虎子从诞生之日起,不单铭刻着自高的印记,且从来就披着贵族化的面纱;真是一路风风光光,市井百姓是无缘消受得起的。
两晋以后,如陆建初在《古陶瓷识鉴学》中所云:“故比及两晋,越窑青瓷工艺即向制器尚用回归,如夜壶渐隐去虎形,罐不再鹰饰,砚亦不复熊足……”。2010年春日,华辰拍卖公司拍卖张宗宪收藏的两晋越窑青瓷虎子,标价为八到十万人民币,这还算不得真正的物之所值,估低了。但东晋以后,虎子渐渐失却其虎形,又演化出方形青花或粉彩虎子,最终掀去了贵族化的面纱,走向了纯粹平民化扁圆形溺器的终点,今天仍然大行于世。
虎子有其名而无其实了,成为地地道道的夜壶。
尽管如此,战国乃至两汉时期的虎子仍然“物以稀为贵”,尤是货真价实的陶瓷虎子,历史文物价值远在两晋虎子之上,跻身于国家重要文物之列。不仅今日面世的屈指可数,纵是摩顶放踵,念兹在兹,想要再寻觅到一二,都只恐绠短汲深??!
编辑:陈佳
关键词:收藏趣谈 毕竟“虎子” 非虎子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