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老子之哲学:无用之大用
赵孟頫小楷《老子》(局部)
老子哲学阐述了宇宙观内容。老子之道既是本体论又是宇宙观。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老子之道的宇宙观内容多于本体论内容。在宇宙观中,老子之道具有本根的意蕴,从而内聚着创生万物的能力。张岱年先生曾经专门对本体与本根的关系进行研究,他认为先秦哲学中基本概念“本”即本根,与西方哲学的本体,既相似又有
区别。西方哲学的本体,强调的是本体与现象的区别,以为现象是现而不实,本体是实而不现。先秦哲学的本根,强调的是本根与万物的关系是根本与不根本的关系,而不是实在与不实在的关系。如果说在本体论中,道作为一种逻辑设定而不具有实存性,道与万物的关系是共相与殊相的关系,而不体现为一种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那么在宇宙观中,道就具有实存性,道与万物的关系是本源与派生物的关系,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段话表明道生万物是一个从无到有、由简而繁的过程,明确指出万物都包含着阴和阳的矛盾对立,阴阳之气交相作用而达于平衡统一,这就是万物存在的主要状态。在宇宙观中,道创生万物不仅表现为一个过程,由于道是万物的终极来源,在万物产生之前就已存在?!暗莱宥弥虿挥ㄙ馑仆蛭镏?。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币馑际?,道体虽然空虚无形,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深邃而博大啊,犹如万物的主宰。它不露锋芒,消解纷争,与日月齐光,与万物同尘。它是那样深不可测,仿佛是若存若亡。我不知它从何而来,似乎是天帝的祖先。在宇宙观中,道与万物的关系不是共相与殊相的关系,因而在万物消散之后,道依然存在而不会消失。老子思想源于上古时期,甚至保留有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些思想观念和风俗,所以老子经常用母体来比喻道,描写道孕育万物、生生不息的状态,“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p>
老子哲学充满着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最重要的价值是揭示了现实世界矛盾的普遍性及其辩证关系。先秦思想家们都关注政治得失和国家存亡,并力求解释“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老子不同于其他思想家的地
方在于,他没有把政治的存亡得失看作是一个具体问题和特殊案例,而是抽象升华,概括为事物存在的基本特点和形式,这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独献印芬皇楸冉舷低车亓芯倭耸挛锏拿芟窒螅疵莱?、难易、长短、高下、前后、有无、损益、刚柔、强弱、祸福、荣辱、智愚、巧拙、大小、生死、胜败、攻守、进退、静躁、轻重,等等。老子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一方不存在,另一方也就不可能存在,“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不仅认为矛盾双方产生的同时同地性,而且认为矛盾一方的发展是以另一方的发展为前提的。在老子看来,无论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事物都在向着它的相反方面运动变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蓖蹂鲎⒃疲骸耙哉喂虮愀匆云嬗帽?;立善以和万物,则便复有妖之患也?!痹谙质瞪钪?,就是要运用矛盾关系及其转化规律,使对方不利,于自己有利,“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币馑际?,要想让它收缩,必先使它扩张;要想让它削弱,必先使它加强;要想让它废弃,必先使它兴举;要想将它夺取,必先设法给与。从细微处发现变化,柔弱就能战胜刚强。游鱼不能脱离深渊,治国的法宝不能轻易出示于别人。老子把矛盾看作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动力和根本原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闭饩褪估献拥恼苎Ь哂辛瞬屯⒌纳?。更为重要的是,矛盾的观点、辩证的思维,使得老子逻辑地推演出具有形而上意义的思想体系。一方面是因为承认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则必然承认我们面对的宇宙世界的无限性;另一方面是因为承认矛盾对立的普遍性,则必然承认经验世界范围内任一事物的有限性,这一宇宙整体的无限性与任一具体事物的有限性矛盾,激发着老子去追寻世界存在与变化的终极根源。
老子哲学不乏认识论因素。在一般情况下,老子认为要以物观物,根据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而不能有任何附加,“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崩献用魅匪担以趺粗捞煜碌氖登?,就是凭借以物观物的方法,“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钡捎诘啦豢擅?、不可状,不可能通过感性认识去把握和理解,老子提出了以理性直觉为核心的认识论思想。老子的认识论基本否认了感性认识和感觉经验的作用,“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蓖狈袢狭酥对谑兜牢虻拦讨械淖饔茫拔找?,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段话表明为学与为道是不同的,为学是以求得对各种事物的知识为目的,则要通过学习逐渐积累,才能不断丰富,而为道则要减少知识,抛弃成见,祛除心灵的遮蔽,以达到清静无为的体道之境。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既不能靠感性经验,又不能靠知识积累,那靠什么去认识呢?老子认为,靠玄览去认识事物的本质,“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玄览指心灵深处,王弼注云:“玄,物之极也。言能涤除邪饰,至于极览,能不以物介其明,疵其神乎?则终与玄同也?!币馑际?,清除内心污垢,使之清澈如镜,能做到没有瑕疵吗。涤除玄览的关键是虚和静,“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痹诶献涌蠢矗挥行涫峙怨?、置身局外,冷眼相待、静坐思维,才能保持客观,取得正确认识。
据说,古代一位哲学家渡河,问船夫懂不懂哲学。船夫说我不懂。哲学家听后喟然长叹道,如果不懂哲学,生活的意义就失去了一半。突然间狂风大作,白浪滔天,船夫问哲学家会不会游泳。哲学家给予了否定的答复。船夫听后大呼,如果不会游泳,生命的意义就全部没有了。这一传说大概是讽刺哲学家,说明哲学并无实际用处。那么,哲学到底有没有用处呢?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的用途乃无用之大用?!闭苎У奈抻?,是指哲学不同于具体知识和科学技术,不像科学技术那样,与人们的实际利害有着密切联系,能够帮助人们解决衣食住行等现实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切科学技术都是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层次为人们的实际利害服务的,因而哲学在现实世界中是没有实际用处的。哲学的大用,是指哲学在超越现实世界的存在中大有用处,既能改造客观世界,又能改造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而言,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改变观念。任何观念的变化都会引起现实世界或快或慢的变化,改变观念就是改变世界。对于主观世界而言,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心灵境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乃至于帮助人们在精神方面解疑释惑。譬如社会上充满了“有德无?!被颉叭钡掠懈!钡幕牡窒螅庵值滦杂胄腋5拿?,在现实世界中是得不到合理解决的,却能在哲学中得到合理解释,在超越现实世界的存在中给出理性答案。人是肉体与心灵的统一体。肉体的满足,与衣食住行有关,与物质需求有关,但只要是物质的东西,就是有限的,也是容易满足的。心灵的满足,则与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历史传统有关,这是精神的需求,具有无限性,尤其是哲学思想,为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因此,我们要研究哲学,更要学习哲学。在哲学思维中,面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经验世界,努力寻求心灵与肉体的和谐平衡,让人有悲欢离合的生命带着温情和暖意,不那么悲观和痛苦。
(作者系著名学者)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老子 哲学 无用 形而上 智慧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