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傅莹:在失序与重建秩序之间
未来秩序应当最大限度地容纳全球治理、大国协调、多边合作、南北对话等等,把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各种支柱和环节都包容进来,关注到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利益,提供一个大家都能舒适地居于其中的秩序屋顶
傅莹
英国最近发生的脱欧公投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世界在发生变化。人们问:欧洲一体化是否已经开始瓦解?这是否加速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权力结构的去中心化?
在英国和西方,一般都认为当今的世界秩序是由美国建立和主导的“美国治下的和平”。这个秩序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也发挥了许多作用,美国作为主导者从中获益匪浅。但是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从未完全接纳中国。因为与西方体制的差异,中国尽管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在政治上却被西方世界所排斥。美国主导的军事联盟也绝少考虑中国的安全诉求。
而“美国治下的和平”在今天又能对世界提供多少解决方案呢?有时候它制造的问题多过解决的问题。数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西方价值观已被证明并非有效,尤其是在一些旧政府管理体制被破坏、替代体制尚未成型的国家,西方强行推广自己的价值观引发更多混乱,动荡甚至外溢,后果不是秩序,而是失序。试想,当反恐战争刚拉开序幕的时候,谁能料到有朝一日恐怖主义几近发展为准国家形态;而在阿拉伯世界点燃“革命”之火时,谁又能想到有一天欧洲要面对数以百万计的难民潮?
在防御领域,美国主导的军事联盟将其利益置于他国之上,在全球安全中引发新的矛盾,尤其在一些地区争端中导致更为复杂的局面。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只会加快失序。
全球化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同样也改变着世界力量格局。
过去的几十年里,资本、技术和市场从西方发达中心向更加广泛的边缘地区扩散和转移,较不发达国家渐次实现经济腾飞。伴随这个趋势,世界权力也在分散化。在西方主导的秩序呈现弱化态势,甚至无法应对所有挑战的同时,新兴国家被期待更多地参与世界事务和分担责任。
中国作为崛起性力量,已经认识到随之而来的高涨的国际期待和由此带来的压力,一些人忧虑中国是否要挑战现存秩序抑或是试图建立新的秩序,担心中美可能会走向世界权力的争夺。
中国强调自己是“国际秩序”的一部分,此处讲的“秩序”指的是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组成的“国际秩序”,包括国际法原则。中国对这个国际秩序有很强的归属感,当年参与了其创立,现在是受益者、贡献者和改革者。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话来讲,中国的意图“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提醒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他谈到国际问题时,重申了中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外交理念,表示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中国正在为改革、完善国际秩序贡献力量,例如创建亚投行,以及提出能更好联通世界的“一带一路”倡议等。再比如,在安全领域倡导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与可持续安全。
鉴于上述,考虑未来秩序需要超越现有概念,例如可以提出“全球秩序”这样一个更加宏观的思路,最大限度地容纳全球治理、大国协调、多边合作、南北对话等等,把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各种支柱和环节都包容进来,关注到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利益,提供一个大家都能舒适地居于其中的秩序屋顶。
(作者为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副理事长)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傅莹 失序 重建秩序 脱欧公投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