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杨绛先生与清华图书馆
2016年初夏,一代作家、翻译家、戏剧家、学者——杨绛先生去世了。她走过了105岁的人生,作为一位见证世纪的智者,面对世间的纷纷扰扰,她始终平静面对,泰然处之。
90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再回清华图书馆
杨绛先生于212号书桌前
杨绛先生走了,而她与清华图书馆的不尽情缘,永远留在了清华广大师生的心里。
“横扫清华图书馆”
杨绛和钱锺书先生一家,都与清华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杨绛传》一书记载,杨绛先生三进清华和清华为钱锺书先生两次破格,这些故事都已传为佳话。对他们的女儿钱瑗来说,清华园是她童年美梦的摇篮。
清华园的魅力到底来自哪里?在于读书。当杨绛在东吴大学读三年级的时候,她的母校振华女中就为她申请到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墒撬从凶约旱目悸?,只想在本国较好的大学里攻读文学,只想报考清华研究院攻读文学,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那是一个英才辈出的时代。在清华,她师从著名戏剧家王文显、文学大师吴宓、朱自清等清华名师,在这所知识的宝库里,畅快淋漓地学习她所钟爱的文学艺术。
1933年,杨绛的处女作《收脚印》发表了,笔墨淡雅,意蕴深厚。该作品收录于1994年出版的《杨绛散文》集中。杨绛在《附记》中写道:“这是我在朱自清先生班上的第一篇课卷,承朱先生称许,送给《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为我的第一篇发表的写作。”我们可以看出,是清华大学丰厚的文学沃土成就了杨绛出众的文学才华。
杨绛在清华大学的生活中,发生了决定她一生命运的事情,这就是与钱锺书的相识与相恋。1929年,20岁的钱锺书报考清华外文系,中英文极佳,被清华录取。入学后学业甚好,读书很多,在校园内名气很大,他在《清华周刊》发表不少文章,是清华出名的才子。共同的理想与目标使杨绛与钱锺书在1932年春天的清华校园里走到了一起.是清华为他俩牵得月下老人的红丝。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喜好:都十分喜爱清华大学图书馆。他们就读清华期间,钱锺书曾经留下豪言壮语:“横扫清华图书馆”。如此豪情,如此气魄,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到那个年代清华学子们对学习与知识的渴求。
“最爱清华图书馆”
杨绛最爱的清华大学图书馆,以其宏富的藏书、优雅的环境,一直受到学生们的喜爱。这座西式建筑始建于1916年,是清华早期四大建筑之一。它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全馆共设计为三层,古朴厚重的铜门、明亮的阅览室、高挑的西式窗户、雅致的意大利大理石墙面、书库内美式全钢制三层一体式书架以及晶莹剔透的玻璃地板……当年的杨绛一到图书馆,就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
在这里,杨绛潜心攻读,吸收知识的养分。其实,那时清华新盖了女生宿舍楼静斋,研究生一人住一间房,完全可以在寝室中读书,但是杨绛依然爱去图书馆。甚至到了晚年,她还是十分怀念母校的图书馆。她曾在《我爱清华图书馆》一文中流露出她第一次造访清华图书馆时的情景,文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杨绛先生对清华图书馆的无限眷恋:
我在许多学校上过学,但最爱的是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里,最爱清华图书馆。
1932年春季,我的中学旧友蒋恩佃对我说,我带你去看看我们的图书馆!墙是大理石的!地是软木的!楼上书库的地是厚玻璃!透亮!望得见楼下的光!……清华的阅览室四壁都是工具书;各国大字典、词典、人物志、地方志等等,要什么有什么,可以自由翻阅,如要解决什么问题,查看什么典故,非常方便。这也可见当时的学风好,很名贵的工具书任人翻看,并没有人私下带走……
杨绛最爱清华图书馆,赞其称得上一个“雅”字,并且她敢肯定,钱锺书最爱的也是清华图书馆。
钱锺书杨绛专架
在清华图书馆老馆二楼书库,至今还完好保留着数张民国时期当年读者使用过的书桌原物。杨绛先生当年使用过的书桌号是212号,图书馆员们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最为接近的216号书桌,历经80余载,书桌饱经沧桑,静静地伫立在书库里,仿佛依然在等待着老朋友的归来……书桌侧上方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杨绛先生当年在书库里的小照,仿佛把人们带回了从前。
那么,这张弥足珍贵的照片会是谁为她拍摄的呢?我们不禁要问,会是钱锺书先生吗?也许,只有古老的书库,知晓这个答案了。照片中的她,恬静、素雅,身后一架架整齐排列的图书,是她一生与书为伴的生动诠释。
据《百年清华图书馆》记载,2001年夏,90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又一次回到了她阔别数载的清华图书馆,回到了她钟爱的阅览室,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杨绛先生端坐在当年的阅览室书桌旁,依旧是一袭素雅,阅览桌上依旧是书香四溢,依旧是那双笑眼岑岑……时光在感叹,岁月在低吟,昔日的花季少女,如今已经变为耄耋老人,虽岁月染白了双鬓,但不变的依旧是杨绛先生对清华图书馆的那份执着与热爱!
多年前,清华大学图书馆在清华文库阅览室里设立了钱锺书、杨绛二位大师专架。专架收藏了两位大师两百余册各类专著、文集、小说,深受广大师生所喜爱。
2012年杨绛先生将《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捐赠给母校图书馆,2016年恰逢清华大学105年校庆,她又将新出版的《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捐赠给母校,表达了她对母校的一片赤诚之心。
垂馨千百代,不尽读书缘
纪念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读其书,传承其精神,品味其书中的精髓。关于读书,杨绛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杨绛传》中曾经记载,她称读书是“追求精神享受”。她曾经生动地打过比喻: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
杨绛先生喜好读书,她的一家三口都喜好读书,并且乐于帮助那些喜好读书的人。1995年,在钱锺书病重时,一家三口就共同商定,用全部稿费及版税在清华设一奖学金,名字就叫“好读书”,而不用个人名字。
他们所提倡的“好读书”中的“好”字,大有深意:即读书,要成为一种爱好,继而将这一爱好上升成为他们选择生命与价值的存在方式之所在?!昂枚潦椤苯毖Ы鸬淖谥际欠鲋独а?,让那些好读书且好好读书的贫寒子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期望得到奖学金的学生,永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起于自强不息,止于厚德载物,杨绛先生说,这八个字的校训很完美,并且同样也是对获得好读书奖学金学生的期望。她希望这些同学一生永记校训并努力实践之。
晚年的杨绛依然与书为伴。她将毕生心血都倾注在钱锺书所钟爱的手稿上。
1998年,钱锺书去世后,杨绛用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将钱锺书留下来的零散、残破的手稿精心拼贴、井井有条的整理好,并陆续付梓。对于一位年届九旬的老人来讲,这是一项多么巨大的工程:每天,她就这样仔细辨认那些年代久远的蝇头小楷,并仔细地把他们准确地拼接粘贴好,这是一个学者、一个真正的爱书之人,一个深知钱锺书价值的人,一个完美的妻子所能做的全部。
2016年5月26日凌晨,清华大学学生自发组织,为杨绛先生叠出上千只纸鹤,点燃蜡烛,敬献鲜花,在杨绛先生生前最钟爱的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门前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追思会。
(作者单位为清华大学图书馆)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杨绛 清华图书馆 钱锺书杨绛专架 《杨绛传》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