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不玩数字游戏,当代艺术品收藏投资的是艺术价值
我参与艺术品投资二十余年,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这段时间里,身边接触到不少富有人群,少则数十万,多则上千万投资于近现代或当代艺术品,但大部分是被身边所谓的行家忽悠买进的,其中真正值得收藏的艺术真品少,精品几乎没有,很多人为此不再参与艺术品收藏投资。这对其个人是损失,也不利于艺术品收藏市场的良性发展。
然而,在物质文化生活空前丰富的当下,高净值客户的规模逐年扩大,有意投资和持有艺术品的人越来越多,总结自己的入市经验,我曾在写过的一篇文章提到“初涉艺术品市场,收藏入手着眼当代”,这是给那些新入市、对艺术研究不深的收藏投资人群的善意提醒。

庞茂琨油画《南京条约》 资料图
当代艺术品市场之怪现象
当代艺术品的总价较近现代艺术品低很多,艺术品真伪辨别也相对更容易,适合于新入市群体收藏投资,也或许是大家都意识到了这点,在独占中国艺术品市场大半壁江山的书画中,现当代书画近两年占据的份额也越来越高。但当人们都趋之若鹜时,又有一些奇怪的新现象出现在其中。
现象之一:去艺术家那上门买画,开价八万一平方尺,即便是熟人也是这个价,可在拍卖市场上一两万一尺的底价又无人问津,虽然艺术家的作品质量不同,但两者差别之大令人咋舌。在艺术品市场有经验的人都明白,这是市场导向起的作用:2010年中国近现代艺术品拍卖进入亿元时代后,整个市场群情激昂,现当代艺术紧随其后,在以当代艺术、新水墨为代表的市场热点引领下,其价格一路攀升。在信息交流发达的今天,这些或多或少也影响到了艺术家,在身边朋友或画廊诸如“和你差不多水平的艺术家作品都卖到多少多少”的敦促下,艺术家将自己的作品价格一再抬升,但是其作品真正在二级市场上能达到或接近同等价位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现象之二:有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在拍卖市场中高达八万十万一尺,而在画廊、展览上销售三五万一尺,客户都感觉价格偏高、难以接受。事实上,很多时候这只是个数字游戏。国内一些拍卖公司为当代艺术品价格做高提供了平台,通过在知名拍卖机构的价格炒作,为艺术家作品出售提供了价格标杆,以低于拍卖市场运作但远高于作品实际市场成交的价格出售作品。也有部分拍卖公司与银行高端客户基金联手,通过一季季的拍卖做高当代艺术品价格,一波基金赚取一点投资回报后转手另一波,只在于数字上的变化,与实际市场价格严重脱钩。
以上现象看似矛盾,但又真实存在,这些现象蒙蔽了很多人,特别是那些初涉艺术品市场的群体,造成了当代艺术品价格整体虚高的态势,对艺术收藏投资群体的培养、对当代艺术品市场和艺术家本身的发展都埋下了隐患,前景堪忧。很多投资人购买当代艺术品,不知道是买到了令人垂涎的香饽饽,还是捧了个烫手的热山芋。而造成这样的现象就在于当代艺术品缺乏市场基础。
一些不知名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一上拍,价格就高于成熟艺术家,甚至超过近现代艺术品,正是一些交易平台利用了市场投资获利心态,进行了错误的引导,导致当代艺术品二线市场繁荣,一线市场平庸,这是个比较危险的状况。当代艺术作品的价格不是由艺术家来确定的,而是由藏家基础来定的,其二级市场的价格应当是自然形成的。
对比中国近现代艺术,我们就能一目了然:作为目前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主流,近现代书画有着百年来几代人的收藏家传,有着批评界对其相对明确的学术定位,有庞大的收藏群体,通过二十年来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运作,其价格才能稳步上升,体现出艺术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而许多当代艺术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学术定位,未来能否有相应的学术地位都不确定,可以说盲目的收藏投资当代艺术品是具有一定风险的,而目前艺术家自己或是拍卖机构炒作抬价的当代艺术品则投资风险更大,没有扎实的市场基础,高价必然成为空中楼阁。
一旦形成空中楼阁,出现问题只是早晚的事,某一点触发其崩塌,势必影响到存在类似现象的一批当代艺术家。对于收藏投资者来说,持有一批有价无市的艺术品其损失惨重自不言而喻,而收藏投资信心也势必一挫到底,而对当代艺术家来说也是巨大的伤害,破坏性影响极大,其艺术生命甚至有可能就此终结。所以,当代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要得到收藏投资群体的实质性认同,必须要做实市场基矗
当代艺术品收藏投资的是艺术价值
在中国社会物质文化大步发展中,艺术品收藏投资群体持续扩张,当代艺术品的市场关注度和受众面空前扩大,逐步规范化发展壮大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必然会使涉市群体清晰意识到艺术品收藏不仅仅是数字游戏,更重要的是在于艺术品本身的价值。未来这些群体收藏投资当代艺术品必然关注其以下几点:一是观赏价值;二是艺术价值;三是收藏投资价值。
因此,我觉得画家本身不应涉足市场,过早的跻身二级市场,既缺乏学术支撑,又没有稳固的市场基础,当艺术迎合市场时,艺术家心态浮躁,其创作也往往不再是纯粹的“艺术”了。对艺术家而言,重要的是关注艺术创作本身,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与艺术家本身无太大关联,艺术创作中心境最重要,尤其是在画家还没有形成自己艺术特色、处于学术价值推广的初期。艺术家只有潜心研究,致力于自己的艺术探索,重视一线市场藏家的培养,多推广学术、艺术特色,让大家真正了解自己作品的价值、喜欢自己的作品,未来才能得到藏家的广泛认同、并在交易市场中持续走好。
目前,很多当代艺术家还没有明确的学术地位,处在一个逐步完善和探索的创作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应该把自己的心沉淀下来,着重于研究自己的艺术之路,通过作品表现出自身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对艺术哲学的探索,拥有自己的学术主张,提高作品的原创性、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而艺术作品的推广则应由专业的艺术机构和画廊来承担。
当前艺术家的数量和一线市场机构数量的比例是严重失调的。市场上层次不穷涌现出的艺术家,很多都没有固定的艺术机构为之推广,尤其是中青年艺术家,其生存状况十分艰难,而未来的艺术之路也是前途未卜。相较之,有固定签约代理机构的艺术家的生存环境和创作环境则相对良好,坚持艺术之路的可能性也更大。特别是对一些青年艺术家来说,能有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和创作环境是很珍贵的,而这个环境还能给他带来一批相对固定的藏家。因此,选择靠谱的艺术机构和画廊进行合作也变得相当重要。
选择实力机构合作,不玩数字游戏,做实市场基础
我认为,艺术家若想取得崇高的艺术成就,必须一心潜心作画,而其他的事情交给艺术机构就可以了,当然二者之间必须是信任、诚实的合作关系。一旦与机构签约,艺术家及其作品就会通过各类学术展览、博览会、媒体等专业平台,被批评家、藏家更广泛地了解,收获更多市场群体地关注。
目前中国的画廊往往缺乏经济实力和学术眼光,并不属于成熟的艺术机构,依靠人际关系和送礼文化支撑,在小范围内传播交易,以倒买倒卖为主,画廊和艺术家的合作相对松散,会举办些商业展、艺术群展,也有学术策展人参与其中,但整体商业味较浓。而好的艺术机构永远是会把艺术家的推广放在第一位,把赚钱放在其次。它们的目标是将代理艺术家的作品送到最具权威的艺术平台举办展览,帮助他们树立学术声誉,培育一线市场的藏家,力争成为艺术家们的母机构。
对于现在的很多艺术品投资者来说,缺乏相关的艺术知识,而画廊和艺术机构就是他们了解艺术家的重要途径。大多数藏家不可能像专业机构那样,取去参观了解艺术家的工作状态,或者跟艺术家有深入交流,而艺术机构则根据自身的定位,在艺术家选择上已经进行了一道严格的专业筛选和把关,对藏家来说相对更安全,这就是一级市场的重要性。真正的画廊会向市场推荐学术认可的艺术家,并培养自己的藏家群体,在欧美许多国家,衡量一个画家的身价不是看他获过什么奖,而是看与他签约的画廊是哪一家。如果画家抛开艺术机构而将作品直接销售或送去拍卖,对收藏者来说就会有很大的风险,对这个行业来说都是负面的,艺术到最后可能只和钱有关了。
当代艺术品的收藏基础是需要长期沉淀形成的,藏家是支撑市场的基石,国内有实力的艺术机构会像国外画廊那样,长期为自己的艺术家进行学术和市场推广,培育自己的藏家群体,为艺术家持续赢得学术和市场的认同。艺术品一级市场长时间的基础积累,会使二级市场的交易水到渠成,也必将带来二级市场的繁荣。
目前,国内真正有经济实力、又有学术眼光的专业机构并不多,对艺术家、对藏家来说还应注重对艺术机构的选择。选择有实力的专业机构,抛开那些所谓的数字游戏,做实市场基础,中国当代艺术才会走上健康持续的良性发展。
总之,艺术家不能迎合市场去创作,应该执着于自己的艺术语言探索,有自身的学术定位,而市场则选择专业机构合作,通过完善成熟的模式来推广,这样才会持续赢得学术和市场的认同。艺术家的作品不一定是取悦于大众的,但一定是藏家欣赏喜欢的,最终支持艺术品市场繁荣的,也一定是藏家,而不是投机者。未来,有着良好学术基础和扎实市场基础的当代艺术作品将成为收藏投资人群的重要选择。
编辑:陈佳
关键词:不玩数字游戏 当代艺术品收藏投资 艺术价值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