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晚清四大藏书楼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子藏书。汉魏以后,藏书楼开始出现,历代不绝。宋代,随着雕版印刷的兴起与推广,藏书日增,私人藏书楼不断涌现。延至明、清两代,臻于鼎盛。
至清代,我国私家藏书达到鼎盛时期,有文献记载的藏书家多达2082人。其中,铁琴铜剑楼、海源阁、八千卷楼、皕宋楼,并称“晚清四大藏书楼”。
铁琴铜剑楼
常熟自古崇文重教,人文蔚兴。在虞山派藏书家中,铁琴铜剑楼为瞿绍基及子孙五世藏书处。
瞿绍基(1772—1836),字厚培,号荫棠,江苏常熟人,生于富康之家??瞥∈б?,一度代理阳湖(今常州)县学训导,不久以奉养老母告归,不复求仕。其生平自奉俭约,唯书是嗜。加上继承父辈遗书,多达十万余卷,在南塘古里村建楼“恬裕斋”以储书。恬裕斋后因避光绪帝讳一度改称“敦裕堂”,又因家中获藏名琴一张、铜剑一柄,此楼又名“铁琴铜剑楼”。
铁琴铜剑楼第五代主人瞿起凤(1898—1987),字熙邦,自幼受家庭熏染,得名师指点。1950年,与两位兄长瞿济苍、瞿旭初商量,遵承父志,将藏书分三批捐献给国家,归藏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
第一批捐赠品中,有一部宋版围棋谱《忘忧清乐集》,为孤本。陈毅元帅曾委托北京图书馆复制一部,制成宋版蝴蝶装式样,赠送日本友人。1月10日,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致函瞿氏三兄弟表彰:“铁琴铜剑楼藏书,保存五世,历年逾百,实为海内私家藏书中最完整的宝库……此项爱护文物、信任政府之热忱,当为世人所共见而共仰。”
1950年3月,第二批捐赠中有元刻本《契丹国志》为孤本。1953年3月,第三批捐赠品以宋刻本《王黄州小畜集》闻名。此后,瞿氏兄弟数次捐赠北京图书馆的藏书合计595种,约4000册,善本多达242种,2501册。此外,还多次向常熟图书馆等捐献家藏珍贵文献,千种万册。
海源阁
海源阁与铁琴铜剑楼齐名,有“南瞿北杨”之誉。其为山东聊城杨氏藏书阁,历时百余年。其四代赓续,南北精帙,萃于山左。
海源阁第一代主人杨以增(1787—1856),字益之,号至堂,又号东樵,山东聊城人。道光二年进士,为官清正,与林则徐“同宦楚、豫、秦、陇”,二人“知之甚切”“投分最密”。道光二十年,杨以增在故乡聊城建海源阁以藏书,楼名“海源”。其源于《礼记·学记》“先河后?!敝铮晕把д叨还塾诤Q?,陋矣”。
杨以增将阁内单辟一室,专藏宋版善本与各校旧抄本,名“宋存书室”。后陆续得到东汉经学大家郑玄笺注宋版珍本《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四经和《史记》前后《汉书》《三国志》四史,将此室命名为“四经四史之斋”,奉为镇阁。在图书管理上,海源阁仿宁波范氏天一阁,“书不出阁,秘不示人”。
海源阁第三代主人杨保彝晚年乏嗣,收族人杨敬夫为继子,以求“藏书胜藏金,刻书如积德”之余绪不衰。然而,清末民初,杨氏海源阁迭罹劫难,咸丰十一年,捻军攻入,杨氏陶南山馆别墅被占,一半藏书尽毁。宣统二年,杨保彝去世,继子杨敬夫年幼,藏书偶有散出。民国初年,杨敬夫移居天津经商,携去部分珍籍。1928年,西北军占据聊城,海源阁藏书受损。次年,土匪王金发以杨宅为司令部,海源阁再遭劫难。经此巨创,杨敬夫遂收拾残余,分装50余箱,运往济南保管,聊城海源阁人去阁空。
新中国成立后,周叔弢、傅增湘、刘少山、邢之襄、潘宗周、陈清华、莫伯骥等私人藏书家将手中海源阁旧藏纷纷捐献,入藏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海源阁藏书价值极高,20世纪50年代,中华书局组织出版点校本“二十四史”,海源阁的“四史”成为前四史的参校本。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晚清四大藏书楼 铁琴铜剑楼 海源阁 八千卷楼 皕宋楼 藏书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