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学院书画学院
需要多少个缪斯才能成就一个毕加索
2016年6月11日起,一场名为“The Artist and His Muses”的毕加索作品大展将在加拿大温哥华美术馆(Vancouver Art Gallery)举行。中国大连万达集团收藏的两幅毕加索作品《两个小孩》和《戴帽女子》也将应邀展出,这是被万达收藏后,这两件作品的第一次公开亮相。

巴勃罗·毕加索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从他8岁时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算起,到1973年92岁去世,他的一生创作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其中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百度数据,你懂的)
有人说看他这么多变化无常的作品让人头晕,实际上读全毕加索的名字更会让人头晕:Pablo Diego Jos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sima Trinidad Ruizy Picasso(巴勃罗·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居安·尼波穆切诺·玛丽亚·德·洛斯·雷梅迪奥斯·西普里亚诺?德·拉·圣蒂西马·特林尼达德·鲁伊斯·毕加索)。
毕加索的缪斯成就了画坛“一哥”
毕加索一生让人晕头转向的画画了点啥?现在归纳起来,除了少数如《格尔尼卡》等具有社会主题性作品外,绝大多数作品就是画了男人和女人,按中国绘画分类,他应该算是个人物科画家,但他不是。外国人是按作品的表现风格分类的,毕加索有过表现主义的作品,也与布拉克一起开创了立体派画风,再翻新过古典画风,又创作了超现实主义作品……他的这些等等艺术风格是自由而变化的,没有框架和套路的限制,他尝试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去创造新的形式,并用不同的形式去表现自身的感受,通过他的作品,可以让人们看到更广阔和多彩的艺术世界。在现代艺术出现前,西方美术史还是再现人和自然的艺术,而自从有了现代艺术思想,世界美术史的主流就是彰显和标榜个人情感、思想、价值和风格的艺术,毕加索就是这个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一哥”!

9岁的作品

12岁时的素描

16岁时的作品《科学与慈善》

蓝色时期的作品《生命》

粉红时期作品《拿烟斗的男孩》
毕加索画中人物大多是以他身边的亲人为模特对象的,主要是妻儿和情人,晚年也有很多情色画把自己或化身公牛形象画入其中,他纯粹就是个自恋狂。毕加索的作品故事是伴随着他和情人们的不同感情经历而一起出彩的。据记载他先后有七个女人陪伴他,其中两位是正式老婆。没有记载的,局外人就很难了解了。如笔者在巴黎Chanel店探听到,毕加索与品牌创立人香奈儿(Chanel)个人关系非同一般,他们相互欣赏彼此的艺术才华,在当时的朋友圈中,他俩是公开的精神伴侣。在巴黎那栋香奈儿工作楼里,香奈儿还专门辟给了毕加索一间工作室,任他随时享用,他们之间的关系也颇让外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作者在纽约MOMA美术馆的《亚威农少女》原作前
创造立体主义名噪画史
《拿烟斗的男孩》创作于1905年,描绘了一个穿睡衣戴头花,手拿烟斗的不男不女的少年形象,那年他24岁。2004年这件作品以1.04亿美元的天价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卖出,刷新绘画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成为全球艺术品拍卖史上价格最高的一幅画作。
评论家喜欢把毕加索一生的艺术风格归类,把其1900~1903年的创作称为蓝色时期,把1904~1906年的创作称为粉红时期,这两个时期基本都以写实画风为主。如果1906那年,毕加索挂了或丧失了艺术创作能力,那么可以说我们今天在那本“世界美术史”上就不会找到“毕加索”的名字,他也不会被称之为天才,欧洲二流画家就是他的地位,《拿烟斗的男孩》也不会有100年后天价的故事,可能早已被人当垃圾处理掉了。
但是,1907年毕加索不知哪根筋搭错了,画了一幅叫《亚威农少女》的扭曲变形的人体油画,它不仅是毕加索个人艺术风格的重大转折,也标志了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从此,他不再走寻常路,他为现代艺术开拓的新视野,使他在20世纪人类艺术史上无限风光,坐实了这个世纪“画坛一哥”的地位。
立体主义绘画是什么东东?
1908年,在巴黎秋季沙龙的展览上,当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那些风格新奇独特的作品时,不由得惊叹道:“这不过是一些立方体呀!”同年,评论家沃塞尔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借马蒂斯的这一说法,对布拉克展于卡恩维勒画廊的作品评论说:“布拉克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他首先采用了“立体主义”这个字眼。后来,作为对毕加索和布拉克所创的画风及画派的指称,“立体主义”(Cubism)的名字便约定俗成了。这个名称的出现和早前的印象派命名一样,都具有偶然性。
在毕加索之前的后期印象派画家塞尚认为:“要用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来表现自然”,他在创作中排除繁琐的细节描绘,而着力于对物象的简化、概括处理;表现物体结实的几何体感,而忽略质感和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以及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同时为了寻求各种关系之间的和谐而放弃物象个体的独立和真实性。如画个苹果,在塞尚眼里,它可能只是个红色或青色的球体。他无意于再现自然,而他对自然物象的描绘,根本上是为了创造一种形与色构成的韵律。
塞尚的艺术思想就是立体主义产生的前奏,立体主义画家努力地消减其作品的描绘性和表现性的成分,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虽然其作品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具象性,但是从根本上看,他们的目标却与客观再现大相径庭,他试图在画中重新创造结构美。
立体主义运动通常先后可分为分析立体主义和综合立体主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试图通过对空间与物象的分解与重构,组建一种绘画性的空间及形体结构;第二阶段,形体仍然支离破碎,并更富于装饰性,画中色彩起了有力的作用,画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
立体主义绘画并非真的“立体”,它的主要创作特征,即在画面上将一切要表现的物象进行歪曲、错位、破碎,然后再加以主观的拼凑、组合,以求所谓立体地表现出物体的不同侧面。如在画一个人的正面时,按照透视原理,画家是不可能看到被画对象的背面的,而立体主义理论就可以打破这种规矩,在二度平面上(画布)不仅表现三度空间(具有传统透视关系的绘画),还拓展了四度空间——时间,即不能在同一时间段看到的物象,在同一个平面上表现出来,因此,立体主义作品可以让前胸与后臀同时在一个平面中出现正面形象。立体主义分解与重构的意义在于创新了绘画空间处理的新观念,它对20世纪其它艺术门类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毕加索的缪斯吉洛特和他们的“两个小孩”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正是毕加索创作旺盛时期,也处于其艺术风格成熟后最好的创作状态。1946年以后可称为毕加索艺术创作的田园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特点仍然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非具象作品为主,手法运用更加灵活娴熟。1949年,毕加索为在巴黎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的海报画了一只矫健飞翔的白鸽,享誉全世界。
《两个小孩》作品原名称为《Claude et Paloma》,是毕加索1950年69岁时为其三岁的儿子克劳德和一岁的女儿帕洛玛创作的一件油画作品。作品完成后,有资料记载曾参加的各类展览近二十多次、文献著录达四十多次。

1950年创作的《两个小孩》 万达收藏(左) 毕加索自我欣赏他的《两个小孩》(右)
这件《两个小孩》画面中的人物一个坐姿,一个站姿,眼光直视画外观众,脸部表现带有明显的立体主义风格,造型虽有夸张,但在毕加索的作品中并不算是最激烈的变形,笔触运用也相对精致周到?;婷挥星苛?、跳跃的色彩对比,棕褐色的调子在视觉感受上统一和稳定,而画面底部的一排圆轮,又使整体宁静的气氛中产生了运动感。毕加索一生创作作品数万件,这件《两个小孩》可以说是以其儿女为模特精心创作的代表作品,画面的线条组织、色块布局都有着事先的精心安排。

毕加索创作《和平鸽》(左) 毕加索和克劳德、帕洛玛在一起(右)
克劳德和帕洛玛都是毕加索与同居情人弗朗索瓦丝?吉洛特所生,认识吉洛特时,毕加索62岁,吉洛特21岁,她当时还是个青年女画家。在他们同居时期,可以说一家四口,幸福美满,从一些流传下来的照片上看,充满了生活的情调,同时,毕加索为他们创作了一大批风格各异的作品,艺术家的情感满满一缸。
然而,弗朗索瓦丝·吉洛特终究厌倦了与“一座历史纪念碑一起生活”,她需要自己的事业,因此,决定离开毕加索。在毕加索众多的情人中,也只有她是主动抛弃毕加索的。1953年她带着一双子女离开了毕加索,后来她同一位艺术评论家合作写了《我与毕加索的生活》,此书于1964年出版,由此引起轩然大波,她和毕加索之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作为报复,毕加索从此拒绝再见她和与她生的一对子女。
据现年已94岁高龄的弗朗索瓦丝?吉洛特介绍:从这件作品的画面中还可以隐约看出她的脸影,她与她的孩子们同时呈现在一张作品中,是毕加索对她们有着别样的情感依恋。虽然毕加索不愿见她们母子三人,但这件为儿女们创作的作品,却成为了日后毕加索感情的寄托和毕生的钟爱,长期悬挂在其工作室的显要位置。直至毕加索去世后,它还一直挂在那里。这件作品可以说浸入了毕加索对吉洛特和一对儿女的无限思念……
“在我心中,谁也不会占据真正重要的地位,对我来说,女人就像漂浮在阳光里的尘粒,只需挥动一下扫帚,它们就得飞出门外”。对于这样的自恋狂,吉洛特对他说了:“NO”!

一系列描绘克劳德与帕洛玛的作品
最后的缪斯杰奎琳·洛克
1961年,80岁的毕加索与35岁的杰奎琳·洛克结婚,此时他们已经一起相处了八年。八年来,毕加索为杰奎琳画了许多的素描速写和油画,杰奎琳的形象和胴体,渐渐地让他着迷。现在,他对杰奎琳开始依恋,疯狂追逐女人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是安宁的生活。杰奎琳也成了一个家庭主妇,控制了毕加索的生活,他们的世界封闭起来,几乎与世隔绝。
在毕加索一生的艺术生涯中,在不同时期都创作过以戴帽女子为题材的作品,在不同绘画阶段,相同题材的作品各自呈现的却是不一样的表现面貌。
1965年的这件《戴帽女子》,此时毕加索逐渐步入了其创作生涯的晚期,这期间他的作品无论是笔触挥洒,还是色彩涂抹,已完全达到了自由的境界。画面中,如中国水墨大写意般的酣畅淋漓笔墨跃然在画布上,松动而自如的大笔触充满着激情,画中女子头像是毕加索典型的“侧脸正眼”的立体主义造型风格,寥寥数笔,已神形具备。大块绿的脸部、大块蓝的背景、黄黑相间的帽子,以及和一抹露颈红衣的色彩搭配,让画面中的人物典雅而高贵。
毕加索是极具丰富表现力的画家,面对同一题材,如另一幅《戴黄色帽子的杰奎琳》,他不会采用表现相同的绘画方式,这正是毕加索的艺术魅力所在。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西方艺术在某些精神领域与中国艺术有着相通之处。
毕加索对世界现代艺术的影响
毕加索及其艺术风格对整个20世纪的现代艺术发展,影响是巨大的,在雕塑、建筑、设计等艺术各个领域都能见到他的影子。他除了影响了欧美画家的创作,对中国画家的影响也是历史悠久的,如上世纪20年代末在杭州建立的国立艺专,倡导自由开放的学风,是当时中国现代艺术创作的旗舰,马蒂斯、毕加索等西方各种艺术流派都能在师生那里找到知音。这里选择三位曾受毕加索艺术风格影响的中外艺术家,一窥他们在艺术道路上追求。
贾科梅蒂(Giacometti, Alberto,1901~1966)瑞士超现实以及存在主义雕塑家、画家
他是雕塑大师布德尔的学生,他受立体主义理论的影响,并且对大洋洲土著雕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40年以后,他以火柴杆式细如豆芽的人物造型,象征被战火烧焦了的人们,以揭示战争的罪恶,成为举世闻名的雕塑家。贾科梅蒂发现:他越继续遵循缩小形状的规模、细部的体积,就越能使其变得瘦小、细薄;在侧面像中的形象也日益多变。他受到幻觉真实的推动和刺激,雕塑中反映出来的人类形象更接近于从远处观察人类时所见,贾科梅蒂称之为“修剪去空间的脂肪”。贾科梅蒂发扬光大了毕加索细长条的雕塑形式,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
二十世纪30年代后,波洛克推崇塞尚、毕加索、康定斯基的艺术思想,他创作了大量立体主义风格的油画,对形体分割、重组和夸张变形认真剖析,对画面构成进行精心设计,强调视觉的冲击力和形式的美感。《男人和女人》创作于1942年,是典型的运用立体主义手法创作的作品,人物身体被分割成各种组合块面,重组有序的视觉效果。立体主义启发了他对点、线、面和色彩这些造型元素的自由运用。他是行动绘画的创始人,因为早逝,他招牌式的滴洒绘画风格形成到创作高峰没超过十年。
张功慤(1923~)中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
张功慤四十年代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受老师吴大羽的影响,在学生时代就对塞尚、马蒂斯、毕加索等情有独钟。上世纪50年代始,当时全国美术界只有一条苏式的创作理论和一种集体的风格,西方印象派及以后的现代艺术都被沦为反动思潮和洪水猛兽,在这样封闭的文化环境下,他仍然坚持艺术的初心,对色彩与造型进行个人语言的探索。其老同学吴冠中在70年代末才敢提出绘画“点、线、面”的形式美和抽象美,而张功慤从没放弃现代主义绘画(新派)的创作,其创作在60年代就进入了的抽象表现领域,而逐步进入了一个“解衣般礴”的自由天地和精神境界。
所以,在长达八十多年的艺术创作生涯,用一种或几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去表现对象,对毕加索来说,那是很枯燥乏味的,面对身边一茬接一茬的女人,他需要有不同的表现手法来引发激情。毕加索的艺术是因情感投入而去创造的,而不是为了创造画风而产生的??梢运稻褪钦庑┧壑械溺阉梗删土吮霞铀鞯囊帐?。
编辑:陈佳
关键词:需要多少个缪斯 才能成就一个 毕加索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