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 专注当下能延缓衰老
“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毙睦硌Ъ依矢窠淌谥赋觯袄夏耆说男槿?、无助、多病,常常是一种习得性无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过程?!?/p>

返老还童有可能
心理学家艾伦·朗格教授今年63岁,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以及哈佛医学院的老年医学部门成员之一。朗格教授在1979年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一个匹兹堡的老修道院里,朗格教授和学生精心搭建了一个“时空胶囊”,这个地方被布置得与20年前一模一样。他们邀请了16位老人,年龄都在七八十岁,8人一组,让他们在这里生活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里,这些老人都沉浸在1959年的环境里,他们听上世纪50年代的音乐,看50年代的电影和情景喜剧,讨论1959年的时事。他们都被要求更加积极的生活,没有人帮他们穿衣服,或者扶着走路。
唯一区别是,实验组的言行举止必须遵循现在时——他们必须努力让自己生活在1959年,而控制组是过去时——用怀旧方式谈论和回忆1959年发生的事情。
实验结果是,两组老人的身体素质都有了明显改善。他们刚开始大都是家人陪着来,老态龙钟,步履蹒跚。一个星期后,他们的视力、听力、记忆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步态、体力和握力也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不过,相比之下, “生活在1959年”的老人进步更加惊人,他们关节更加柔韧,手脚更加敏捷,有几个老人甚至玩起了橄榄球。
这个实验证明了,我们生命最后阶段的衰老并非不可逆转。
衰老更多是环境暗示
关于衰老的很多思维定式经不起推敲。比如人老了,记忆一定会衰退吗?
脑神经科学的证据显示,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其大脑活跃程度与20多岁的年轻人并没有区别。那么,到底是什么抑制了他们真实的潜能?
根据朗格教授的分析,这是因为我们身处一个崇拜青春而厌弃老年的社会。年轻的时候,我们想当然地以为自己永远不会老。与此同时,我们固执而轻率地认定衰老和能力减弱有着必然的联系。某天早上我们醒来,惊恐地发现自己已步入老年,这种思维定式往往极具杀伤力。当我们发现自己记性越来越差时,最现成的解释似乎就是——我们老了,而很少再去寻找其他的可能性,比如也许是我们失去了记忆的动机和意图?
事实上,很多心理实验都证实,一个人衰老的速度与环境暗示很有关系。与一个比自己年轻的人结婚往往长寿;相反,与一个比自己年老的人结婚往往短寿。一个经常穿制服的人往往不容易显老,因为制服没有老少之分,没有年龄暗示。
“如果将‘变老’看成是一个时间的过程,一种自然的变化,我们会发现年老的许多好处?!?/p>
在20多年前的一个养老院中,朗格教授发现,当一个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控制权时,比如他能决定在哪里招待客人,玩什么娱乐节目,他会比那些被全方位照顾的老人更加快乐,更爱社交,记性更好,而且活得更久。
专注当下能延缓衰老
有人问朗格教授,是否想过让自己回到30年前?
她笑着说:“如果你是一个懂得专注力的人,年龄从来不是问题。无论你20岁,30岁,或者60岁,你都在体验当下,在自己的时间里加入生命的体验?!?/p>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专注力”其实是一种很简单的实践——留意新事物,积极寻找差异。置于“当下”状态,可以让你对人和环境重新敏感起来,向新的可能性敞开。而那些我们多年来称之为“智慧”的东西也会变得可疑起来。比如,“我们太容易接受一种疾病的标签了,比如癌症、抑郁症等?!?/p>
不确定性才是现实世界的本质状态。朗格教授就在积极寻求这种不确定性。朗格教授热爱网球。年轻时,她摔断了脚踝,医生说她从此会瘸腿,再也不能打网球了。但现在她双腿健康,仍然在打网球。30多年寻求积极可能性的实践,使她将身体和心灵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度过了一段非凡的岁月。
一旦了解这种不确定性,就会发现,人生中我们可以控制的部分,包括健康和快乐,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编辑:赵彦
关键词:延缓衰老 ?返老还童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