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知识讲堂>文玩杂项文玩杂项
折扇收藏:衡量价值首看扇骨装饰
“扇子扇凉风,扇夏不扇冬,若要向我借,请过八月中”。这是笔者童年记忆中的一首坊间打油诗,至今难以忘怀。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人们进入到21世纪,尤其是大量电子产品问世后,扇子就成为收藏爱好者的怀旧之物,特别是素有“怀袖雅物”之誉的折扇。

清 黑漆描金十三行风景图纹折扇
折扇扮靓文人雅士
中国的扇子种类繁多,但传承至今并被人们青睐的当属团扇与折扇。团扇因其状似圆形,暗喻合欢吉祥之意,故又称“合欢扇”。而折扇又称之“折叠扇”,也有称为“聚头扇”,因其收时可折叠,用时则撒开,又称之“撒扇”。
有史料记载,中国人使用折扇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北宋熙宁七年,邓椿在一部关于中国画史的著作中,曾说起当时中国北方出现一种用鸦青纸制作的高丽折扇,上绘莲花水禽、云气月色和仕女等图案。1978年,江苏武进南宋墓中曾出土的黑漆奁上,绘着一个手持折扇的仕女,扇面上有一幅花鸟画。从元到明,再从明到清,至民国,折扇已成为才子佳人、文人雅士的身份象征。
纵观中国折扇历史,应该说,明代是中国折扇的流行时期,清代是折扇的大发展时期,而民国的折扇则在中国艺术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折扇文化内涵丰富
折扇素有“怀袖雅物”的美称,它集书画与雕刻于一身,被许多收藏爱好者看好并藏之。折扇是由扇骨(又称“扇股”)、扇面组成。扇面的材质或绢或纸,而扇骨的用材较为广泛,最早的是松木、桧木,之后才出现竹材,除了常见的玉竹与白竹外,还有棕竹、乌竹、湘妃竹、梅鹿竹和方竹等,期间也出现了紫檀、檀香、沉香、楠木、乌木等。
牙骨也是扇骨的主要材质,如象牙、兽骨、玳瑁、牛角等。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期上海哈同花园的姬觉弥,喜用一把铜骨大折扇,重量达数斤,可见金属也可做成扇骨。
折扇的扇骨要比纨扇、羽扇及其他扇子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档数、形制、材质,还是装饰、雕工都极具变化。最少的从九档起,有十一档、十二档、十四档直至四十档不等;而长度也非常讲究,比如,十六档扇骨长均在约31至32厘米,一尺不到,称为九寸或九五寸扇骨,特别是舞台上使用的折扇,扇骨可长达40厘米左右,谓之一尺二扇。另外是扇骨的造型和款式,仅折扇的聚头处就有不下十数种,如方头、平头、魚尾头、雁首头、如意头等,均视各人喜好而选之。
扇刻名家各展绝技
而作为扇骨的主要装饰,是衡量其收藏价值的重要部位,主要有浅刻、留青、镶贴、镶嵌、髹漆、镂空雕,其金石字画无所不能,简直是千姿百态,各展绝技。因此,历代以来不乏名家大作,如史料记载的就有明成化、弘治年间的李昭、李赞、马勳,正德年间苏州籍竹刻家刘永晖,稍后的是濮仲谦等。
濮仲谦是天启年间人,其有两件扇骨现存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其中一把扇骨以阴刻刻就,一面刻着“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两句七言诗,另一面刻着一枝梅花,并落有“壬戌仲秋日制,仲谦”行书款和篆文小方印。另一把扇骨也以阴刻刻就,一侧刻水仙,上有“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两句七言诗,另一侧刻兰花,落“壬戌秋八月制,仲谦”款与印。
此外,清康熙年间的周颖,乾隆年间的方洁,晚清时期的韩朝、朱宝骝、马根仙,清末民初的林兆禄、金绍堂与金绍坊兄弟等都是扇刻名家。民国时期也有不少扇刻名家,如上世纪30年代北京的张志鱼,还有上海的李祖韩、徐孝穆、徐素白等。
一把折扇几多情,民族文化藏奇葩。折扇虽小,但传递的历史信息和承载的文化内涵,无疑提升了潜在的经济价值,这正是收藏爱好者青睐折扇的原因之一。
编辑:陈佳
关键词:折扇收藏 衡量价值 首看扇骨装饰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