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知识讲堂>紫砂陶艺紫砂陶艺
台北故宫博物院都有哪些陶瓷“硬货”
台北故宫博物院(NationalPalaceMuseum)馆藏文物达69.6万件文物,所藏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珍宝。其中瓷器就有2万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和明清瓷器。在全世界的博物馆中,是收藏中国古代瓷器最精、最多的博物馆之一。这就一起看看台北故宫博物院瓷器中都有哪些“硬货”吧!
白陶鬶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2500年)

高29.5厘米高21.6厘米最宽16.9厘米
白陶是用含有大量三氧化二铝的泥土烧制的陶器。大汶口文化的陶艺家,用泥土塑造一只抽象的,引颈鸣啼的鸟儿。然而,它却是可以盛装美酒的容器。
黑陶高足杯
龙山文化(公元前2500年-2000年)

高24厘米口径11厘米足径6厘米
龙山文化时发展了轮制拉胚技术,可制作出很薄的、甚至还可镂雕图案的陶器。在窑中用最后加碳或封闭空气入口等方法,让窑中产生渗碳作用而烧制出黑陶。
黑陶茧式壶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高32厘米腹围98.8厘米
黑陶,器身作蚕茧形,器外饰以多组平行线纹,行间刻有清乾隆皇帝所赋之诗文90字。器作贮酒用。
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高10.4厘米口径16.2厘米足径8.0厘米深7.6厘米
此碗呈十瓣莲花式,碗腹壁稍呈圆弧,直口稍敛,口缘花瓣流畅惯连,圈足稍高。整件器物由底至口厚度均匀,釉薄不透明,釉色呈青蓝,有细开片。全器满釉,圈足内底以五支钉垫烧,支钉点极细,支钉痕胎土呈灰黄色。
汝窑青瓷无痕水仙盆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高6.9厘米
横23厘米 纵16.4厘米 口径23厘米 足径19.3X12.9厘米 重670克
椭圆形盆,深壁,平底凸出窄边棱,四云头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体满布天青釉,极匀润;底边釉积处略含淡碧色;口缘与棱角釉薄处呈浅粉色。裹足支烧,底部有六个细支钉痕,略见米黄胎色。全器釉纯洁无纹片,此种传世稀少,温润素雅的色泽,正是宋人所欲追求的如雨过天青的宁静开朗的美感。
定窑白瓷婴儿枕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高18.8厘米底径31X13.2厘米
此件婴儿枕应为日常生活用品。造型活泼可爱,健康儿穿着衫裤及套上有花纹的锦缎长背心(北京故宫博物院亦有一件造型相同,但背心则素无花纹)。此枕以前、后模压制而成,再以刀剔刻脸部五官及衣着线条,使其表情更生动明确。器底平整,左右挖有二小圆洞,这是为避免烧造时因密闭的器内,空气涨热而爆裂。釉牙白略带灰。定窑在烧造时因以煤炭为燃料,窑内为氧化焰气氛而使釉色泛黄略带灰。在器底有几处流釉现象,此即文人们所形容的“泪痕”。此件器底刻有乾隆癸已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春之御题诗款。
龙泉窑青瓷凤耳瓶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

高25.5厘米口径9.4厘米足径9.6厘米
盘口,直径、直腹形成二阶式的瓶身,在直径的双侧加上双凤或双龙耳,这种造形在宋朝始有。头与腹成二阶段平直线,呈现的是最为平实无奇的线条,但也是最扎实稳定的组合。在颈部配上由模合成型的半身立体而华丽的双凤耳,以盘口作为视线的重点,盘口外缘略凸锐,盘面积釉厚,呈现出灵巧而丰润的盘口面,使它显出无比稳重与尊贵的格调。这种造型有各种大小不同尺寸,由宋一直到明初都陆续地烧造着,唯以宋朝在造型与釉色最为精美。
官窑青瓷葵花式洗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

高9.3厘米径16X16.9厘米重1069克
本件妆奁盒,一向称为“洗”,全器六瓣葵花式,自壁至顶面皆曲突有致,顶面依瓣棱浮雕出凹弧壁深斜入中心的小圆底,有如一朵伸展的花朵。粉青的厚釉,色泽温润匀净,积釉处色碧,釉薄处略呈粉褐色;开片稀疏而长,色浅淡。壁墙落地为足圈,足缘呈暗褐色。
钧窑天青釉紫斑如意枕
元(公元1279年-1368年)

高13.4厘米 面最长30.8厘米 面最宽19.7厘米 底最长28厘米 底最宽19厘米
枕形作如意状。周壁前低后高,枕面中心略凹,平底,底刻清高宗乾隆皇帝御制诗,从诗末丙申年署款,得知诗作完成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两侧周壁各有一葫芦形开孔,器内中空,胎骨厚重。全器罩施天蓝色浓釉,施釉至枕身底部,近底处积垂厚釉。枕面周边釉薄处出现一周褐色边,器面开大纹片,天蓝底釉上并且浮现由铜红元素所构成的紫红色彩斑,图案自然成趣,不禁令人对釉彩的变化感到惊奇。枕身周壁椶眼十分明显,露胎处皆呈褐色。如意形枕在宋朝时已经出现,有三彩及白地刻花等作品传世,乾隆皇帝赏鉴此枕时也以为“是枕犹北宋”,并且大有睹物思古的想法。然而,比对传世所见如意形枕,发现天蓝紫斑如意枕成形的线条较宋代作品更为简洁、利落,其刻意突出枕面尖端的作法,也让如意形枕纵向加长、横向缩短,似有往正方形发展的趋势。而此或是元代如意枕有别于宋代的作法。
哥窑青瓷高足碗
元(公元1279年-1368年)

高10.4厘米 口径13厘米 足径4.1厘米
高圈足碗,碗体宽广,撇口、弧形壁;圈足瘦高,上窄下宽。全器施米色青釉,表层泛灰白,釉面满布清晰的开片;黑色线纹间浅褐细线,具传世哥窑所谓金丝铁线的釉色特征??谠涤员〕树龊稚?。高足里釉色稍青,制作的轮痕明显。足缘平削无釉,剥落处露灰黑胎。哥窑是一种淡色青瓷,开片多而细碎,有碎器之称,一般认为是仿官窑系列的作品,也可能出自龙泉窑。不过直到元末才有文献纪录这个窑名,可能是其盛行期。
青花人物纹扁壶
明永乐(公元1403年-1424年)

高29.7厘米 口径3.6厘米 足长12.0厘米 足宽8.0厘米
小圆口,细直颈,溜肩,扁圆腹,椭圆足,平底微凹,颈附双如意弓形耳。颈画蕉叶纹一周,上下加饰青线七道,肩及底边各画仰覆莲瓣纹一周,腹部主纹则绘山水园景,一面三人,一面二人,各持乐器,歌舞其间;乐人面貌、服饰皆异族相。青花浓重,多处带褐绿及铁褐疵斑,斑处微下陷。白釉泛青,耳边聚釉处则显湖绿色。胎骨匀轻,质坚细腻,胎釉一线呈浅橘色。扁壶又称抱月瓶,其型制仿自中东,但装饰纹却为中国式样,山水风景画的绘法为传统水墨形式,只是人物为外邦异族。明代永乐开始,青花瓷器装饰摆脱了元代繁复细密手法,注重留白的视觉效果,白地青花更显其清丽风格,世称明代官窑“永乐人少”,此为永乐官窑中无论釉色、绘画都极为精妙的一幅山水人物图画。
宝石红釉僧帽壶
明宣德(公元1426年-1435年)

通盖高19.2厘米 口径长16.1厘米 口径宽11.2厘米 足径7.6厘米 深16.6厘米 重880克
壶口沿呈三阶渐高边,形似僧伽帽,故名。尖流,扁把,把两端刻如意形饰,一端贴于腹间,一端贴于帽沿并有突棱竖起与口沿平立。直颈,硕腹,圈足,附宝珠钮盖,盖面三层呈伞状,一边有系孔,一边凸出与流口密合。器外通体施红釉,釉色鲜红并带类似橘皮上的针孔气泡眼,口、足、帽沿边等出筋处,呈现白边,内部及底白釉泛青。胎骨匀细,圈足露胎,细腻洁白,间带铁质斑点。器无款,底刻乾隆御制诗“宣德年中制,大和斋里藏。抚摩钦手泽,吟咏识心伤。润透朱砂釉,盛宜沆瀣浆。如云僧帽式,真幻定谁常?!薄扒∫椅粗俅河狻鳖杂《骸肮畔闾薄?。另僧帽壶座上亦刻有“雍邸清玩”款识,可见其受雍正、乾隆两位皇帝的赏爱。宣德宝石红为世所称,口、足或转折棱边常见留一道“灯草边”白边,为红釉普见现象。宝石红僧帽壶,深受清宫帝后喜爱,清佚名画“胤禛妃行乐图”之四幅中,雍正妃傍的立柜格上即置有宝石红僧帽壶,与其他青铜器、汝官窑等器陈列一起,其珍贵可想而知。
珐琅彩青山地把壶
清雍正(公元1723年-1735年)

高9.2厘米 口径7.5厘米 足径7.3厘米
宽圆直口,壶身较低呈短圆身,曲把,管形流,平底凹足,带平顶宝珠形盖,纽侧一气孔。壶腹部两面开光,各画不同的蓝料山水图画。一面有墨书题“树接南山近”,下描红山高一印。另一面题“烟含北诸?!?,下亦有红料描绘水长一印。隙地及盖面彩绘四季花卉纹的锦地花纹饰。胎薄透光,质地细腻,山水画工精美,釉彩富丽脱俗。壶底蓝料书“雍正年制”二行四字仿宋体款字,外加双方框。雍正御用茶壶,喜爱简约大方造型,此类壶身较短,壶口略大的茶壶为雍正时期仿宜兴壶形制而作,单色釉如霁青、茶叶末珐琅彩瓷茶壶,均为相同造型。
娇黄锥拱兽面纹鼎周丹泉造款
明(公元1368年-1644年)

高16.8厘米 口径13.3厘米
圆鼎式炉身,口沿饰双立耳,底接管状三足,足壁饰泥条。通体罩施娇黄色釉,釉质透亮,侧视微现五彩光泽。炉身前后两面划兽面纹,间饰以金钱纹和朵花,底刻“周丹泉造”四字楷款,为本院典藏唯一刻有周丹泉款识的作品。周丹泉活跃于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善仿古瓷,能以奇木造器,同时匠心独具也能叠石造园。据说嘉靖末年,周丹泉曾仿作一件定窑鼎炉,引起收藏界的骚动。据《韵石斋笔谈》的记载,仿造之前,周丹泉先以手度者再,再以“片楮”摹花纹,烧造出来的成品竟与原作无纤毫差别。让藏家唐鹤征叹服之馀,以四十金作为代价,买下伪作,作为收藏的副本。足见周丹泉技妙入神及其影响的层面。
红釉尊
清康熙(公元1662年-1722年)

高25.6厘米 口径7.3厘米 足径11.1厘米
清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1705-1712),江西巡抚郎廷极奉派前往景德镇御窑厂管理烧造事宜,生产的瓷器中有一种遥仿自宣德的红釉器,色泽鲜艳,特别引人注目。因是郎廷极监造之下的产物,所以称为“郎窑红”。此瓶形制和观音手持之净瓶相似,故又有观音尊之称。瓶口不规则的脱釉,则是郎窑红作品的典型风格。
成化斗彩鸡缸杯
明成化(公元1465年-1487年)

高4厘米 口径8.3厘米 足径3.7厘米
此器作侈口,浅弧形壁,浅圈足,器表彩绘两组子母鸡图。图中公鸡、母鸡率领小鸡觅食于野地,母鸡低头欲啄虫,小鸡展翅雀跃,即使在细小如斯的画面中,依然令人感受到温馨可爱的情境。又,画中的牡丹、兰草与湖石恰如其分的隔开两组图案,杯内纯白无纹饰,底以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款,款识之外并加画双方圈。此足以传达天伦和乐的子母鸡图,或因帝王的喜爱而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故至晚明无不以为“成窑鸡缸杯,为酒器之最”。以及明神宗万历皇帝桌上之成化鸡杯值钱十万之说,遂不迳而走。
珐琅彩瓷青山水碗
清雍正(公元1723年-1735年)

高6.9厘米 口径14.9厘米 足径14.6厘米
相较于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雍正官窑的作品,逐渐往视器面如同画面的方向发展,此时彩色底釉渐为白釉所取代,画珐琅人彷佛在素白的纸或绢上作画,无论是由宫廷画家亲自执笔画图,或者只是提供画稿让画匠来依稿绘制,在追模文人书画雅趣的诉求下,珐琅彩瓷的图绘愈发精致细腻,完全以比照院画水平为能事。此品侈口窄唇,弧形深壁,矮圈足。薄胎白釉,弧形碗壁一面彩画蓝料山水,画中山崖石壁上由细笔描绘出来的线条,为表现阴阳向背所晕染出来浓淡色泽,与凝聚于山头的苔点,以及溪旁的林树、舟诸、茅屋等无不精细入微,大有提供观赏游览之功能。
粉彩开光花鸟双连瓶
清乾?。ü?736年-1795年)

高20厘米 最宽8.2厘米 口径4.2厘米 底径5.9X2.8厘米
瓶作扁圆形,为凸显别出新裁的造型,两只扁圆瓶以前后错开但腹部相连的形制出现??谧鞔奖呦蚰诹彩眨叹?、长方形矮足,胎骨厚重,瓶面满饰蓝、紫锦地图案,锦地之上再彩画各式缠枝花卉。双连瓶腹部中心两面开光,分画梅花、喜鹊及水仙、鹌鹑,由于两器相连,故前后两面的开光,皆因交错之故而各出现圆形与半圆形的作法,此变化亦与蓝、紫两色釉彩的交叉出现共同形成有趣的对应与变化。器内及底皆施湖绿色釉,底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款。双连瓶的形制,已见于乾隆之前的官窑和民窑。
黄釉粉彩八卦如意转心套瓶
清乾?。ü?736年-1795年)

高19.5厘米 口径6.1厘米 足径6.8厘米
此件作品在器型上,同时汇集套瓶、转心和交泰的技法,在纹饰上,则融合雕镂与锦地纹于一器。整支瓶子的结构相当复杂,外瓶能拆解成颈和身两个部分,而内瓶上部与颈相连,下底则运用卡榫组合的方式和外瓶的内底套接,如此才能形成转动瓶颈即能转动内瓶的功能。特别是,瓶身中央上下交错并且实际切开的如意云纹,其看似分离却又彼此相连的关系,正式交泰瓶的精神所在,具有上下交通、国泰民安的含义。
红地描金万福纹盖罐
清嘉庆(公元1796年-1820年)

通盖高16.5厘米 口径6.7厘米 足径6.7厘米
这件可能用来装茶叶的盖罐,可真是富丽堂皇,红色的地子上由上到下,都描上满满的金彩。盖身纹饰还象征“万福连连”。
茶叶末六联瓶
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5年)

高24.2厘米
此品造形奇特,分别由五只相同尺寸、形制的瓶子环绕着中央的主瓶,共同构成一件独立完整的作品。其实经由透视,得知瓶肩以下六瓶的器身彼此相连,肩部以上的细长颈则只只分开。特别是周边的五管长度齐平,而中间的主瓶长度稍长,正好强调它是由六只瓶子所组成的一件作品。瓶颈的外壁各出现一周细棱,器身无纹,表面罩施茶叶末釉,浓釉积聚处颜色较深,釉薄处呈现黄绿的色泽,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款。传世的雍正官窑已经出现像双连瓶、四连罐等由多件瓶子共同组合完成的作品,至乾隆时期,御窑厂再加以发挥,尽力烧造双管瓶、三级瓶、四喜瓶、五岳瓶、六孔瓶和七孔花插等同时融合技术与想象为一器的新瓶式。透视六连瓶的构造,发现其组合相当别致。即六联瓶中间的主瓶瓶身从上而下分别开挖出五个穿孔,每一个穿孔又各与周边环绕的五瓶相通。因此,六联瓶虽然由六只瓶子所组成,其实瓶身却彼此相连、互通。最难得的是周边的五只瓶子,大小近乎相等,于黏贴过程又必须对淮主瓶的穿孔,由此可见乾隆官窑悉心照顾细节的特色。
粉红锦地番莲碗
清乾?。ü?736年-1795年)

高7.6厘米 口径15.9厘米 足径6.9厘米
此碗侈口、深弧壁、矮圈足,外壁施浅粉红色底釉,其上再锥划蔓草及回纹。粉红釉彩之上,又以各色彩料画出缠枝番莲花,近口缘加饰一圈蓝料回纹,碗心彩画秋葵花一簇,器底以蓝料书“乾隆年制”四字楷款。整件作品壁薄如纸,繁花似锦,敷彩淡雅,线条清晰,不失为乾隆官窑的代表作。乾隆官窑善于制作繁密的瓷绘,如「粉彩花卉瓶」已极致地表现出琳琅满目的花朵。相较于“粉彩花卉瓶”,此件作品似乎更为考究,浅粉红底釉远看似一层薄的素色底釉,近观才发现釉面已先以针状工具逐次剔除底釉,营造出锦地纹。再于织锦的底纹上彩画各种花卉,表现出锦上添花的多层次装饰风格。依据造办处档案的记载,御窑厂曾烧造绿地、黄地、白地、红地、月白地锦上添花的瓷胎珐琅,此此可见锦上添花纹饰流行于乾隆朝的情形。
绿地鱼龙图花式瓶
清光绪(公元1875年-1908年)

高51.6厘米 口径28.6X25厘米 宽33.5X26厘米
相信大家看到这件大瓶,一定眼睛为之一亮吧!高又厚的大瓶,却有个阿娜的八瓣花形身躯,上头还满布鲜艳的黄绿色釉,是不是相当具有现代感?器身两侧贴塑兽耳衔环,腹部前后有菱花式开光,框栏里浮雕鱼龙图,五爪龙遨游彩云间,鲤鱼从波涛中跃出,带鱼跃龙门、出人头地的吉祥意义。
粉彩紫地花鸟文盖盒
清同治(公元1862年-1873年)

高19.5厘米 口径29.5厘米
清晚期在内廷长期掌政的慈喜太后,大家都听说过她奢华享受或是喜爱翡翠的故事,不过你可能不知道,以“大雅斋”为记的艳丽瓷器,为供其御用所造。这些“大雅斋”款的作品,虽然是承继了盛清时期珐琅彩的用色,但是在色彩的配置上,更出新意。例如,在过去紫色通常用来描绘图案,未见用来作为地色,但此件紫地粉彩花鸟盒,大胆地以紫色为背景,搭配红花绿叶,色彩鲜明抢眼。
编辑:陈佳
关键词:台北故宫博物院 都有哪些 陶瓷“硬货”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