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谢扬举:文化传统与民风建设
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成国风,家风正、民风纯、政风清,社会才能和谐发展。民风是什么?这个概念有什么现代意义?如何认识古代民风建设的底蕴、激活这个传统以发挥其新价值?这对于中国社会完成健康平稳的现代转型很值得探讨。
谢扬举
民是与人相对而言的。“人”指自然人,“民”指从属于群体的社会人,引申指社会上的个体和群体?!懊瘛焙胁莞浴⑵胀ㄐ?、规范性的内涵,它虽然不等于现代社会意义上的公民,但它指的是某个认同社会共同体的范型及其规范的个体或团体成员?!懊瘛卑颂囟ㄉ缁崽跫露匀撕蜕缁嶂涔叵档慕ü?,也是特定社会的底座。
民风在中国具有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简单地说,民风指的是民间教化和习俗,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社会风气,也指社会一种交流方式与过程。《毛诗正义》孔颖达疏曰:“言王者施化,先依违讽喻以动之,民渐开悟,乃后明教命以化之。风之所吹,无物不扇;化之所被,无往不沾?!本荽?,民风建设要让“民渐开悟”,要求以人民理智的发展为基础。民风的核心是民间风尚,即民间共同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或者说现代民风的实质就是社会的人文内涵和环境,如提倡道德自觉、公共理性等等。
民风建设是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治理的优良传统,对数千年中国社会政治的有秩序运转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儒家历来重视教化,孔子要求治国先要扩增人口,然后是富民,教育民(《论语·子路》),他要求为政者、教育者对民间风尚起到模范作用,他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彼档氖蔷又滦运凭⒎纾∪说牡滦腥缒鄄?。劲风行过,草随风动。(《论语·颜渊》)。孟子则说如果不教育人民,人民即使安康富裕了,但是不知道自己的义务和职责,不会养亲爱人;国家遭遇困厄的时候,人民因为不明人伦道义,不会保家卫国,君主会成为孤家寡人。战国产生的《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北彼纬桃?、南宋朱熹认为:“亲民”读作“新民”,也就是通过教化使得人民日益达到道德和文明境界的意思。荀子认识到自然和道德、本性和教化相结合才能产生完美,他说:“故曰: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故曰: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意思是:天性是人的本源材质,人为是材质的条理和美化。背离天性,人为没有基?。幻挥腥宋?,天性不可能自发完善。自然质地上加以人为的完善,圣人的功德才实至名归。(《荀子·礼论》)荀子为民众教育做出的论证,在一定程度上弭平了儒道教育观的鸿沟。在儒家眼中,教育不限于学校教育,不只是教教孩子而已,对社会民众进行终生的人文教化更能反映儒家心中教育概念的胜义。古代的乡校、书院、耕读风气等对民风建设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朱熹、王阳明等开办的书院中,愚夫愚妇、贩夫走卒都可以参与听讲和讨论。儒家的教育早已化入民间,与大众生活融为一体。
管子对民风建设也非常重视?!豆茏印ぐ斯邸匪担骸叭胫堇?,观习俗,听民之所以化其上,而治乱之国可知也”,意思是观察地方风化,可以预测一个国家的兴衰治乱的趋势。管子要求统治者制定政令时必须注意“与时变,与俗化”。(《管子·正世》)《管子·牧民》认为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规定和配套的价值观如果颠倒混乱,国家早晚必定灭亡。《管子·法法》说:“上不行君令,下不合于乡里,变更自为,易国之成俗者,命之曰不牧之民?!币笞鹬孛袼祝虾趺裨?。
战国成书的《周礼》依据古代理想的礼仪文明模式,制定了一个极为周密庞大的制度体系,不同的礼仪对应不同的目标,目的是使人民具备优良的德性?!痘茨献印吩蚨愿鞯胤缜樽隽讼昃〉牡鞑?、比较和论述,书中多篇论文反复申明:好的统治者要善于移风易俗、变习易俗。
中国古代重视民风建设,实际上是重视社会教化和民众风尚,由于古来教育和政治的配合,礼仪教化获得了显著成效,成就了中国古代民风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国家迅速发展,社会逐渐富足,塑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逐渐成为人们的热切期待。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不光要采取措施规范道德行为,还应该把民风放在更大的社会背景下看,放在文明进步的历史观下看,充分考虑社会人文精神的培育。
民风作为一种文化概念,隶属于政治文化范畴。民风和政风存在双向互动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严肃党风政纪,深得民心。如何让党风、社风、民风、世风相互促进,塑造有活力、有价值的人文环境,以支持持久良好的政治文化格局,这对于中国社会治理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中国社会不断发展,民风建设也将进一步深化。
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如何教化人民学习人文经典、改过从善、进德劝业、修身齐家、增进亲情、和睦邻里、患难与共、赈灾救济、爱国守法、移风易俗?这些都是社会的共同义务,也是国家治理应尽的责任。中国古代有深厚的民风文化传统,今天,我们的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中外历史智慧,重视和加强社会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唤醒民众的道德意识,提高道德素养,从而纯正民风,营造适应现代的健康的社会人文环境。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大学中国思想研究所副所长,环境哲学与比较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谢扬举 文化传统 民风建设 家风 民风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