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钟情于京味 三画“傻骆驼” 《骆驼祥子画传》再版背后
孙之俊先生对于《骆驼祥子画传》的重视,不亚于老舍先生当年的文学创作。在短暂的一生中,他曾经三次用画笔表现老舍先生这部不朽的名著。1948年《平明日报》开始连载;1951年,上?;榈瓿霭娣⑿械バ斜?。而创作于1962年的第三次,惜憾毁于“文革”,最终未能出版。
一九四八年版《骆驼祥子画传》
作为中国漫画、现代连环画发展的开拓者之一,孙之俊先生一生都在进行着密集的连环画漫画创作,用近乎“漫画日记”的形式对社会生活进行最及时的反映。而他对于《骆驼祥子》的热爱,也表现在一笔一画之间。
200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次出版《骆驼祥子画传》,迄今已经10年。时光荏苒,2016年,孙之俊先生的女儿孙燕华在资料整理过程当中,又发现了诸多《骆驼祥子画传》相关内容。
在孙之俊先生仙逝50周年之际,本刊特别邀请孙之俊之女孙燕华女士讲述其父在《骆驼祥子画传》创作中的“几件小事”。
记忆里的北京
1950年12月5日父亲写了《骆驼祥子画传》的前记,文中说:“远在十年以前就开始试着给祥子作插画。”那就应该是在1940年,也就是祥子的故事发表的第四年(1936年9月《骆驼祥子》开始在《宇宙风》杂志连载),他就开始以祥子为题材进行绘画的创作。
眼下,我手头保存着一张父亲最后一次画祥子时的创作草稿,稿纸的左上角清晰地写着“1962年”。这就是说,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他总是不断地思考、创作着这部名著。
这是一件非常引人深思的事情。
为了再版连环画,我反复研读了原著,反复琢磨了每一幅画面。面对着手头的两个版本,面对着画面上的人物、环境、动态、表情、追寻着书中的文字描述,我总是不停地问自己,父亲为什么这么画?为什么又进行了改动?
在我的记忆中,家里存有不少父亲画的北京景物水彩写生:北海的桥、颐和园的船码、荒凉的陶然亭窑台、西直门外的高亮桥、西山的香界寺……他也画过大量的人物写生:胡同里卖驴肉的老者、拉洋车的大爷、城门洞卖西瓜的小贩、唱京韵大鼓的女艺人、北?;∩系纳倥械氖撬傩矗械氖枪?,有的是漫画,还有的创作为油画。
在我出生之前的1943年,父亲买了复兴门里柳树井的一块空地,盖起房子。他把工人施工干活的场景和动态都拍成了照片:淋灰膏的、择麻刀的、挑砖瓦的、砌墙的,还有独轮手推车、脚手架、运灰的马道等等,足足存了一本。小时候,我特别爱翻这本相册,总是指着问,这是在干什么?那是在干什么?长大一些我才明白,这,都是他积累的素材。以画家的视角,记录人生、社会,他认为这是一种使命。
父亲没有停留在这一步上,他很聪明地把大量的对北京人物的速写、对古城景物的写生、对民俗生活的印象,依托在了“祥子”的故事之中。让那些在他的头脑中积累起来的、无名无姓的、散乱的人物和场景,借助于祥子、虎妞、刘四爷和他们的故事,串起来,给他们以灵魂,让他们真实地出现在画面上,再现给读者。
那些散乱的素材经过父亲的组合有机地活了起来,从人物的形象、表情、动态、衣着、房屋、桌椅、板凳、茶壶茶碗……都以故事情节为连线,结构出一个个充满了“京味”的画面,忠实地、真实地,生动地再现了老北京那个时段的生活。
我想,父亲也和老舍先生一样,生活在北京,深爱着北京,洞悉这里人们的灵魂和情感。书中的人物始终活跃在父亲的心里,总能引起他的眷恋与共鸣,才使他不断地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而他是个画家,用自己的画笔把这种爱表现出来,应该是他极想做的事情。这应该也是他用20多年的思考和追求,完成一个题材创作的原因和意义。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骆驼祥子画传 再版 傻骆驼 孙之俊 北京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