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破题“国家使命”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天津自贸区一周年发展纪实
新华社天津4月19日电 2015年4月21日,天津正式接下“自由贸易试验”的“火炬”,也接下国家赋予的“特殊使命”——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之下,以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以开放聚合全球资源,以协同促进共同发展?天津自贸试验区在过去一年里,交出自己的答卷。
175项制度创新举措已有128项落地实施
融资租赁公司从批筹到开业通常需半年时间,而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在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区片区,却只用了一个半月。高效背后,既是行政体制的改革,也是行政思维的转变。
在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看来,自贸区发展不能靠优惠政策和税收洼地,而是要靠高品质的政府服务,靠深入的行政体制改革,真正让改革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天津市副市长阎庆民介绍,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先后推出两批自主制度创新清单,涉及政府职能转变、投资与贸易便利化、金融改革创新等多个方面。截至目前,两批175项制度创新举措已有128项落地实施,其余47项也取得实质进展。
挂牌一年来,天津自贸区大力实施了“一颗印章管审批”“一份清单管边界”“一个平台管信用”等“十个一”的政府职能改革。政府的权力“减了肥”,企业的“腰包”却鼓了。
“改革,既要改制度,又要改思想。政府能不能真正对自己下刀,放得下权,弯得下腰,托得住底,是决定自贸区改革成败的关键。”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蒋光建说。
记者在天津自贸区了解到,挂牌一年来,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思维改革”共同释放了市场活力,推动市场主体实现井喷式增长。截至2015年底,天津自贸试验区新增市场主体1.4万多户,注册资本近4000亿元。
近一半内资来自京冀 两个战略产生对接效应
北京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北京最大的农业国企,自贸试验区的便利条件促使其在天津自贸区东疆片区布局。依托自贸区的特殊政策,公司从东疆港进口原料就地从事高端饲料加工,目前已将产业链延伸到北京、河北以及山东、山西、河南等地。
首农牧业只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2015年,天津自贸区引进的内资中有43%来自北京和河北。许多企业在天津自贸区落户之后,又以优质的服务和产品反哺当地。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天津自贸区一周年 发展纪实


莫斯科民众纪念十月革命101周年
东京迪士尼举行圣诞巡游
2018上海艺术博览会开幕
进博会新闻中心庆祝记者节
万达集团组织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重庆红酒“博物馆”迎客 5000多种红酒集中展出
斯里兰卡总统宣布11月14日议会复会
2019年“科学突破奖”举行颁奖仪式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