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2015年度报告发布
三、 科技体制改革有了系统清晰“施工图”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从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科研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激励等10个方面,提出了32项改革举措、143项政策措施,涉及40多个部门和单位。它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画出一张措施有力、脉络清晰的“施工图”。
这次改革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上有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就是由原来的选择性支持变为普惠性支持,比如提出对企业创新投入方式以普惠性财税政策为主,更加符合国际规则。《方案》以台账形式,明确每一项改革任务的具体成果、牵头部门和完成时限。
四、 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全面开花
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1年来,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全国大型科研仪器数据库,目前已入库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达6.7万台(套),总价值超过1100亿元。统一的网络管理服务平台已基本建成,已逐步将分散的仪器设备纳入统一的平台进行管理。通过平台支撑查重评议,2015年减少中央财政大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经费达32亿元。
五、 多措并举强化服务功能推动“双创”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更加健全,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我国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启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已设立3只创业投资子基金,并启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首批16个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累计增加中小企业科技贷款1.2万余亿元,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对科技型企业投资超过7000亿元,2015年全国专利质押融资额突破500亿元。
问题篇:创新驱动依然任重道远
2015年,我国自主创新事业取得了很多成绩和突破,但也存在许多不足。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局面,面对经济下行和三期叠加的压力,我国要顺利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就必须正视当前自主创新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破除各种制约创新能力提升的障碍。
一、 科技成果转化不畅,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待加强
多年来,社会上一直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评价,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不畅,“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突出。如果仅从研发经费支出比例和发明专利比例来看,我国企业已经成为市场主体,在自主创新中发挥决定性作用:2015年,我国研发支出中企业占比77%;我国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的60.5%。
但横向分析相关数据,就会发现企业这个创新主体“大而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大量专利未有实质应用。2015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之比)为2.10%,与发达国家3%-4%的水平相比仍有较明显差距。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更低,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约占销售收入的0.9%,而发达国家企业的这一比例平均为2%。
二、 人才队伍大而不强,积极性创造性有待激发
2015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数和研发人员总量继续稳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人均产出效率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高端的创新型人才仍非常稀缺,人才队伍大而不强。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依然是目前中国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现行教育体制重视知识传承、轻视科技创新,重视标准化教育、轻视个性化教育的局面依然存在,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较强的趋同性,不能全面满足社会对专业化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我们对人才的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论文导向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分类评价制度还未全面落实。我们对人才的使用机制改革如打破人才流动障碍、允许科技人员带着成果离岗创新创业等,还有待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社保转移接续政策等相关配套政策的衔接落实。
三、 创新地域差距明显,协同创新机制待探索
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创新主体功能定位不清、活动交叉雷同、整体效率不高等问题,亟待建立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
在环节协同上,科学家的研究停留在知识创新阶段,企业家的技术创新主要限于企业内的自主研发,两者之间的联系渠道不畅通,市场需求不能立即反馈到知识创新上,知识创新不能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服务。
在地域协同上,据调研小组统计,我国自主创新的地域差距较大。比如2014年的研发投入强度,北京为5.95%,而内蒙古、海南、贵州、云南、西藏、青海、新疆等省区都低于0.7%。2014年的每万人拥有全时研发人员数,最高的是北京,达114.03,最低的是西藏,仅3.97。2014年每万人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量,北京最高,达10.8,上海次之,达4.79,而最低的三省区青海、内蒙古、西藏都低于0.2。
四、 知识产权?;げ涣Γ葱录だπ杼嵘?/p>
当前我国知识产权?;ちΧ扔写忧?,国民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时有发生。尤其随着电子商务和新技术的发展,专利侵权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侵权人数众多、一窝蜂式的群体侵权以及屡教不改、变本加厉的重复侵权常常发生,创新型企业普遍反映专利维权存在举证难、赔偿低、成本高、效果差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国创新的激励动力不足,有待提升。在市场经济中,只有创新收益大于创新投入的时候,创新主体才会有持续不断的创新动力。目前,我国的各项创新激励政策并不十分完善,没有为创新活动提供强大持久的激励,一些已有的激励政策也未得到全面落实。
五、 政府职能改革需深入,科技体制改革需落实
我国科技创新管理中,政府部门越位、缺位、错位问题并存,政府自身改革对科技体制改革起到“牛鼻子”作用。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发展遇到的诸多问题都与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密切相关。政府职能不转变,其他方面改革就难以推进。
近几年,我国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出台了新的相关政策和法律,但在科技界和企业界实施层面落实还不够。政府采购政策、融资政策以及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方面的政策等,都还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例如,2015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受国务院委托所做的“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工作中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科研人员中,有近30%的人员反映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个人收益不大,部分单位的科研团队成员科研收益平均值为34.7%,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不低于50%”的目标相比,有较大差距。
对策篇:谋划创新就是谋划未来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关键之年。根据“十三五”经济社会形势和需求,今后五年,我国要确保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奋斗目标,对策何在?
一、 提升创新源头驱动力,打造国家先发优势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需要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整体水平由跟跑为主向领跑、并行为主转变。
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应该打造国家先发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前瞻性部署有望催生未来变革性技术的重大基础研究,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项目以及国家科技计划中,切实加强聚焦国家目标任务的应用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力争在更多战略性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在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重大创新领域,要按照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化与成果转化等全创新链部署要求,组建若干国家实验室,提升国家科技创新源头驱动力。
目前,科技部已论证启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面向2030年在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网络空间、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海深空探测、重点新材料、脑科学、种业自主创新、健康保障等领域的目标,我国将抓紧遴选启动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志的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尽快编制实施方案,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分批次有序实施。
二、 构建产业技术新体系,增强国际竞争力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需要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含量显著提升,在促进经济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成长起一批世界领先的创新型企业、品牌和标准。
要系统设计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制定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十三五”专项规划,加强新时期技术创新工程的顶层设计与统筹谋划。围绕构筑引领型发展的支撑基点,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技术新体系,针对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的瓶颈制约制定系统化的技术解决方案,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国家发展空间拓展提供支撑。
要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和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科研基地,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围绕国家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引导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对话机制,吸收更多企业参与研究制定国家技术创新规划、计划、政策和标准。
三、 推动“双创”活动,厚植“双创”文化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需要围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创新创业服务网络,厚植创新创业文化。
编辑:曾珂
关键词: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报告发布


万达集团组织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重庆红酒“博物馆”迎客 5000多种红酒集中展出
斯里兰卡总统宣布11月14日议会复会
2019年“科学突破奖”举行颁奖仪式
美国宣布重启对伊朗金融和能源等领域制裁
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即将举行
探访进博会主宾国展馆
中国电子鞭炮走俏印度排灯节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