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沈阳:东北亚青铜短剑文化的中心
首部反映辽宁文明史的纪录片《辽河文明》正在播出,其中所展示的沈阳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内容让观众眼前一亮。沈阳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陈列馆计划于5月18日对外开放。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祭祀和军事,与国家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青铜剑作为军事要素之一的兵器,更凝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当时条件下最尖端的生产技术,集中体现当时的科技和文化水平。因此,在考古学领域,青铜剑历来被视为富集着时代、地域等多种历史信息的重要考古资料。
“在‘辽河文明’中,青铜短剑文化是一个闪光点,而沈阳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的发现是这个闪光点的典型代表,沈阳可以说是东北亚青铜短剑文化的中心。”辽宁省文物?;ぷ易樽槌す笏呈侵目脊叛Ъ?,4月13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有“黄河文明”“长江文明”,而辽河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辽西发现了5000年前的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址等,考古学界推断,这一重大发现将中华民族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辽河文明以其历史的连续性、地域性、典型性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沈阳地区在辽河文明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5月对外开放
青铜剑是红铜加锡的合金制作的剑,也是人类首先接触到的金属剑,它在战场上和生活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沈阳市文广局博物馆处处长史策告诉记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陈列馆,计划在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到来时对外开放,从此人们就可以近距离观看珍贵的青铜短剑了。
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大墓位于沈阳市于洪区杨士乡郑家洼子村,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群。在那里曾连续挖掘出一批春秋战国期间的墓葬,出土了大量的珍贵青铜器。其中,1958年一下出土了包括青铜剑在内的27件青铜器,让考古界感到震惊!1962年和1965年在郑家洼子第一次发现古墓葬的地址附近,又发现了一把青铜短剑和14座古墓。郭大顺认为,这些发现有重要意义,可以认定,在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沈阳郑家洼子应该是东北亚青铜短剑文化的一个中心地区。
中国的青铜剑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但锋利而且非常精美。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其品种、造型和装饰技法也不断创新。
“剑,人所带兵也?!闭馑得鹘J紫仁且恢址婪兑馔獾乃嫔硇谋?。早期短剑是匕首式,在北方草原地区,既是吃肉的餐具,也是护身武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长剑开始流行,为步战主要兵器。长剑便于战斗,短剑利于护身,在遇到敌人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出杀敌制胜。其中,荆轲刺秦王图穷匕首见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利用短剑的典型故事。
青铜剑:体现上层士大夫生活
《史记·春申君列传》就有这样的记载:赵国平原君派使臣访问楚国春申君,赵国使臣想向楚国夸耀赵国的富有,特意用玳瑁簪子绾插冠髻,并亮出用珠玉装饰的剑鞘。
剑,历来被称为“百兵之皇”,而剑之家族中年纪最长的“祖辈”就是青铜剑。青铜剑,也是剑在中国历史上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从商朝时的短如匕首开始,到东周时期,中国古代的铸剑大师造就的青铜剑已达到刚柔相济的完美境界。其冶炼技术领先西欧大陆近千年,精湛技艺至今仍令世人叹为观止。最明显的例证是:出土的越王勾践剑,表面有防锈镀层,经过两千年的风雨仍然锋利无比。秦皇兵马俑一号坑出土的秦剑长度超过90厘米,被一个倒下的秦俑压了2000年,出土后它又立即弹直。这种弹性在全世界的青铜器中都是不曾达到的高度。
据郭大顺介绍,自西周至战国时期,在辽宁、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以及与东北地区相毗邻的朝鲜半岛、俄罗斯、日本等东北亚地区,在青铜时代文化中都蕴含着青铜短剑文化,中国东北系青铜短剑是一种典型的代表,这种青铜短剑的基本特征是,剑身与剑柄分体组装。关于这类青铜短剑的研究,中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的专家学者都很重视。
正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部落连年的战争催生了强大的军工生产,其中某些锻造技术也令现代人望尘莫及。有些青铜短剑之所以千年不锈,原因就在于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工艺。
东北亚地区特有的短茎组合柄型青铜剑,含有厚重文化的历史感。郭大顺说:“这种剑,除了实用外,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p>
青铜剑的首要属性是兵器,但青铜?;咕哂凶鸸蟮?、礼器的性质。因为便于携带,青铜剑被当时君王所重视。到了东周时期,随着铸剑工艺的不断提升,士大夫阶层开始兴起佩剑之风,他们对于青铜剑的装饰性更加看重。一把上好的青铜剑就像今天的奢侈品一样,鎏金、错金银、镶嵌等装饰手段都被应用到青铜剑身上,有的剑鞘由象牙精雕而成,剑首饰以珍珠,堪称珍宝。这也是显示贵族身份的佩饰,并常用此向世人夸耀,以彰显主人的地位。这样的青铜剑已不仅仅是一件兵器了,而成为一种礼器。
青铜短剑墓中的主人到底是谁
对于东北青铜短剑的起源,现在学术界流行三种观点,有“辽西起源说”“辽东起源说”“西伯利亚起源说”,而究竟是由辽西向辽东流布,还是由辽东向辽西传播,更是近年来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而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和青铜器的大量出土,也许能为短剑起源说提供更有利的佐证。这对探讨使用这类短剑人群的生活、流动及不同时期的活动中心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应该说,青铜短?;故堑笔敝匾募漓胛锲?。从郑家洼子古墓出土的石范上看,有斧、锥和鱼钩范模等,证明当时已能铸造铜器,结合墓葬材料可以看出铜兵器的大量存在,狩猎和征伐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这一遗址的发现,首次明确了以青铜短剑为典型特点的地方青铜短剑文化的内涵,明确了沈阳地方的青铜文化面貌,并构成了中国青铜文化的一支,有着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受到国内外的极大关注。
郭大顺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沈阳地区是燕国的重镇方城(侯城前身),隶燕辽东郡襄平县,为沈阳建城史之初,距今已有2600余年。因此,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大墓的发现,证明当时东北一些地区已纳入燕国的范围,为秦汉时期中央政权在东北建立郡县制,实施有效管辖奠定了基础。
1962年和1965年,在郑家洼子第一次发现古墓葬的地址附近,又发现了一把青铜短剑和14座古墓后,使之成为辽河中游浑河沿岸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的青铜时代墓葬。其中,6512号墓墓长五米,宽三米,出土了各种青铜器、陶器、石器、骨器,共42种797件,从出土的兵器、装饰器、生活用具、战马身上的饰物、马具等物品看,这也是辽宁式曲刃短剑文化墓葬中,规模最大、出土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这些物品都显示出墓主人生前的奢华生活和显赫的社会地位。专家指出,从考古类型学上分析,郑家洼子古墓及其遗址出土文物,其时代相当于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而其随葬品的形制、造型、纹饰和葬俗,与同一时期中原文物和典制有着显著的差别。其中,尤以青铜短剑、多纽铜镜等显现出具有北方部族特有的青铜器的独特造型和文化特性。从这些出土的物品看,墓主人的身份很高贵。那么,墓中的神秘主人到底是谁呢?这是专家们一直在探寻的问题。
郭大顺
郭大顺判断,由于沈阳地区曾是燕国辖地,从墓群中的核心人物大墓的随葬物品如此丰厚来推测,墓主很可能是燕国派驻的官员,或者是当地部族军事首领。
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及其出土文物,充分说明在春秋战国之际,北方长城地带民族文化的汇聚与交融。而沈阳地区以“郑家洼子”为代表的青铜剑文化,是沈阳地区历史上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并且可以证明它在“辽河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举足轻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陈凤军 李浩 摄)
编辑:陈佳
关键词:沈阳 东北亚 青铜短剑文化的中心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