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守寡式育儿”广告何时休
最近一则公益广告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广告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母亲对小男孩说,等你考上大学我就享福了;男孩长大后,母亲说,等你毕业工作我就享福了;接着,头发灰白的母亲对儿子说,等你结婚有了孩子我就享福了;然后,儿子的女儿对奶奶说,等我长大了你就享福了……最后,儿子意识到陪母亲的时间太少,此时母亲已病倒在床上,成为遗憾……
这则广告令人浑身别扭。别急,这不是孤例。就在这两天,南方某媒体也用整版做了一则广告,上面一个小男孩对妈妈说:“妈妈,我养你!”据说这是一个商业广告,但无论是商业广告还是公益广告,不影响讨论。
我在这两个广告中,找到了许多共同点:
第一,都是母子相依为命,看起来像是丈夫早早就死了。难道青年丧偶是现在的社会主流吗?
第二,儿子从小就知道要负担起“养妈妈”的责任。但妈妈不是有工作吗?没有丈夫吗?没有丈夫就一直不再婚吗?没有社保和养老保险吗?
第三,为什么母亲要把自己的人生挂在孩子身上?儿子也有老婆和自己的人生,好吗?
别以为广告仅是广告,广告要达到好的宣传效果,必须符合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常见的广告除了其乐融融的三口之家(或加上爷爷奶奶的五口之家)的家庭范式之外,就是这种凄凄惨惨戚戚的母子结构的单亲或假性单亲的家庭范式了。
为什么?;嵊姓庵帜缸邮降慕峁沟拇嬖??有两类,一种,是离婚了的女性独自抚养孩子。但现代中国社会里并没有女性必须守节的要求,二十多起就单身一直到七八十岁,只能说是个人选择吧;但总是看到这样的单亲母亲向子女卖惨,以自己的单身之苦作为对子女的胁迫,就让人很不是滋味了。
另一种,则是假性单亲家庭。就是另一半工作忙碌、早出晚归,一天跟妻子、孩子说不到两句话,夫妻之间基本没有沟通的家庭;即便是节假日,也很难指望能一家人互动。这种母亲,除了一人身兼父母之职,有的还要上班之外,还得额外面对一个多余人(丈夫),压力自然很大。
不管哪一种,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建设,孩子就很容易形成“我妈很不容易”的妈宝性格,孝顺母亲以至于失去自我;他们的娶妻生子,就很难避免重走父母的关系模式,造成新的家庭不谐。
但问题是,“我妈不容易”,并不是子女需要负责的事,那是你妈妈的丈夫的事。但因为妈妈没有丈夫(不管是单亲还是假性单亲),儿子必须假“孝道”来兑现母亲的爱。这是中国传统“孝道”的内核。
但毫无疑问,简单歌颂母亲为孩子为家庭而牺牲奉献,将原本应是快乐相互成长的母子关系丑化成苦大仇深的压抑的模样。在对母性赞美的背后,实则是对女性的歧视,拍出这样的广告,实在令人遗憾。
□侯虹斌(专栏作家)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守寡式育儿 广告 女性 歧视


土耳其庆祝共和国成立94周年
葡萄牙议会否决对政府的不信任案
第四届东盟防长扩大会举办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美
德国新一届联邦议会举行首次全体会议
霜叶染红八达岭
纽约400多名警校学员参加毕业典礼 相拥庆祝
“2017汉语之光”才艺汇演在悉尼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