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亲历清河区反“扫荡”
1943年是八路军山东清河军区平原抗日游击战争中最为艰苦的一年。日军企图用“扫荡”“蚕食”完全消灭八路军。
1938年八路军山东三纵队成立大会
在这一年中,敌人发动千人以上兵力进行的“扫荡”共6次。特别是春冬两次2万人以上的大“扫荡”,都是以合击清河军区垦区、抢夺粮食物资为目标的。在清河抗日军民的有力反击下,这场战斗以日伪惨败、清河抗日军民的胜利而告终。
本文作者当时在中共清河区党委所属群众报社工作,曾亲历春冬两次清河军民反“扫荡”,并在战斗中记述了1943年清河区反“扫荡”中的英勇事迹。
与敌人捉迷藏
1943年4月中旬,前方传来情报:日伪将要在鲁中抗日根据地清河军区的广北、博兴、垦利三县采取拉网式的“围剿”。
在紧张准备反“扫荡”的过程中,我所在的群众报社除将印刷器材和报刊文件等埋藏之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藏粮。领来的口粮和自己生产的粮食要藏,还要帮助驻地群众把粮藏好。
清河垦区的土地适宜种豆,豆叶很多。当地群众就地取材,发明了用豆叶藏粮的好办法:在收割后的庄稼地里,在荆条荒草丛中,挖出各式各样的土坑,在坑底垫上厚厚的一层豆叶,四周又用豆叶制成草墙,把粮食放进去以后,再用豆叶封好压实,上面厚厚地盖上一层土。根据周围地形地貌,有的栽上荆条、荒草,有的埋上豆茬、高粱茬,有的栽上麦苗与大田接垄,使敌人无法找到。用这种方法埋上一年之久,粮食仍不变质。
针对敌人急于找到藏粮处的心理,我们又故意在埋地雷时留下鲜土和脚印,撒上些粮食粒,引诱敌人去挖,让地雷送敌人上西天。
1943年4月22日,5000余日伪军长途奔袭我们,不但合围扑空,而且挨了不少地雷炸和冷枪打。由于我们将各村的水井都已毁坏,日伪军连人带马都喝不上水,到28日,敌人只好狼狈撤退,结束了这次大“扫荡”。
报社印刷部的同志们转移时,曾经一天一夜未喝上水,幸好下半夜在沿海的一条河旁发现了一个土丘,掘开一看是个藏冰窖(当地的积水比海水更咸更苦,含卤也更多,喝了就中毒。能结成冰的水就是可喝的甜水),同志们用干粮袋装满碎冰架在火上烤,用缸子接了化开的水喝,风趣地给它起名叫“自动化”。大家喝足了水也带足了冰,又将冰窖伪装起来,免得被敌人发现。因为实在弄不清冰窖的主人是谁,我们就写了个条子包了些钱一起埋进冰窖。
后来,我们又在荆条洼里转了几天,听说敌人已经撤退,就返回来,人和埋藏的东西一点也没有损失。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清河区 扫荡 蚕食 八路军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