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个税调整不是简单的加减法
因而,个税调整不仅是平衡国富与民富的问题,也攸关国家财政的收支平衡。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16年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这也是养老金的“十二连涨”--但是,今年的涨幅不再是10%,而是6.5%。养老金涨幅降低,内中就隐含着公共财政增幅降低因素。
从民生角度言,当然期望收入越来越高税负越来越少。但家国一体,个体利益和公共财政的矛盾须有一个合理博弈和妥协的空间。但是,既然“两会”和舆论场对个税调整的呼声颇高,政策面就必须得以关切。未来个税新体系,必须倾听民意民生,充分体现亲民内涵,在公众利益和公共财政之间达成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民意民生,并非仅指提升个税免征额,也应涵盖相反的民意呼声。譬如,有人就认为个税免征额不是越高越好,而是应该降低。一方面,目前中国交个税的人只有2800万人,占不到整个人口总数的2%。纳税应该是全体公民的义务,个税不能仅是少数人的“特权”。另一方面,在一线和二线城市,购房、购车、户籍落地、子女入学等都和缴纳个税挂钩,缴纳个税客观上成为某些群体的特权--而没有缴纳个税的低收入群体在发达城市,很难享受到城里人的各种待遇。个税和权利挂钩,在某些城市反而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公平。因而,个税免征额提高,未必一定对“穷人”有利。事实上,个税免征额提得越高,高收入群体享受的免税待遇也就越高。
感此,个税调整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一个综合平衡的体系。除了公共财政方面的考量,也要兼顾各个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诉求。更重要的是,作为国家财税体系的一个税种,个税新体系也应纳入财税体制改革予以通盘考量,以实现个税新体系的公平和效率兼顾、权利和义务对等。
好消息是,财政部长楼继伟给出了令人期待的答案:中国将转向综合个人所得税体系。这个体系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已经形成改革草案。新体系释放出来的信号还是令人期待的,即个税征收从单纯的工薪族工资表来征收,调整为基于完整的资产信息来征收。而且,个税新体系也充分考虑到了人们负债情况,如放低利息、教育和抚养子女费用等,这些高企的家庭生活成本是可以减税的。
公共财政的根基在于税收,但税收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当下中国,从政策面到舆论场再到民生层面,无论对于个税还是其他税种,都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加减法算术题。涵养现代纳税人理念,才是当务之急。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个税调整 两会 民生 国家财政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