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首设GDP目标区间,为转型留空间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为6.5%至7%。这是近20年来中国政府首次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一个区间,因而引发国内外舆论广泛关注。
GDP增长目标首设区间值,无疑打破了以往单一数值惯例。而在当前经济状态下,此举无疑能增加经济发展的有效弹性和可操作性,也与推进结构性改革需要一致,有益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尤需指出的是,目标区间既能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又能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情况下为改革和转型留出足够空间。
应看到,将GDP增长目标设定为6.5%至7%,符合中国客观经济发展实际。中国作为第二大世界经济新兴体,在现有体量下,这一增长目标已属较高经济增幅。而目前中国经济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实体经济普遍不景气,制造业亏损面大;整个产业经济面临去产能、去杠杆,清退僵尸企业任务较重;而实施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等供给侧改革挑战,也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此情境下,设立GDP目标区间,能把政府更多精力转到结构调整上,能增强抓经济工作的能动性。
这也对各级地方政府正确预期形成引导。设立GDP目标增长区间,是为了引导地方政府跳出以GDP业绩论英雄的思维窠臼,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可持续最佳结合点,消除短期经济行为,树立长远可持续发展目标,避免使中国经济在粗放发展模式下陷入可持续发展难续的危局。这也可推动各级政府制定切合实际的GDP增长目标,消除盲目比拼倾向,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绿色环保经济发展。
但为改革留下缓冲余地,不等于稳增长、保就业和惠民生不重要。虽然中国现阶段经济不能唯GDP,但还不能完全放弃GDP;如果不确定一个正确区间,各级政府就会缺乏抓GDP增长动力和压力,经济就有进一步下滑和恶化的危险,这会带来更多下岗失业可能,更会使我国财政收入捉襟见肘,而随着老龄化高峰到来推动各类民生支出增长,社会经济局面会更严峻。
某种程度上,设6.5%至7%的GDP目标区间值,就是“允执厥中”:在天花板和地板间找到“合理平衡”,而非拘泥于短期个别指标波动,既能避免经济硬着陆及债务过度累积的风险,也为防止经济出现颓势,并带动上千万人城镇新就业,切实保障民生。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GDP 目标区间 转型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