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民国就业故事:鲁迅曾被借调 文化人合营饭店
春节过完了,大批农民工和大学生纷纷踏上了求职的征程,开始了新一年的奋斗。
而在民国时,由于社会动荡,经济不发达,人们求职更不容易。先来讲个就业的故事:据《中州轶闻》载,那时,有个河南人叫靳志,他不仅致力于国学研究,还留学英法,精通英文、法文。正因为他精通此两种外语,先是被录用到外交部工作,后又到重庆另一个部做笔札工作,正好用他中国旧文学的功底。他曾经自我解嘲说:“亏我洋货国货俱全,可供顾客选购?!笨杉诿窆?,没有两把刷子,想谋个好差事真是难?。?/p>
我们来看看那些民国名人和一般百姓的求职就业之路是如何走的。
鲁迅
1 名人也借调
鲁迅先生就曾有过一次借调的经历。据《金陵掌故》载:1909年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先后在绍兴几座学堂任教或做监督(校长),后因鲁迅对绍兴军政分府都督王金发的行为进行抨击,受到威胁,工作很不顺心。就在这时,鲁迅接到好友许寿堂的来信,邀请他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帮忙。这样,鲁迅离开故乡前往南京。鲁迅对此回忆道:“然而事情很凑巧,季茀写信来催我往南京了。爱农(范爱农)也很赞成,但颇凄凉,说——‘这里又是那样,住不得。你快去罢……’我懂得他无声的话,决计往南京。”
1912年元旦,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虽然政府的各个部门都已经成立,但大多是空架子。拿教育部来说,当时只有总长蔡元培,次长景耀月和一个会计,且连办公用房也没有。蔡元培找到许寿堂等人帮忙,看来许寿堂也是借调过来的,他们从江苏都督府内务司那里借到几间房子,直到1月19日,才正式对外办公。
当时的教育部,按照临时政府的规定,主要是“管理教育、学艺及历象、礼教事务”。工作人员没有明确分工,也没有明确职务。鲁迅来到后,同许寿堂一样都是部员,除食宿免费外,每人每月有30元的部员津贴。当时,鲁迅的工作,一是对形势和政策进行宣传演讲;二是收购图书,准备建立中央图书馆;三是创办《文教》杂志。
就是这样一份借调的工作,还差一点因为鲁迅太过耿直,被弄掉了。一次,蔡元培受命北上北京,次长景耀月来代理部务。此人好大喜功,只知扩充自己的势力,引用私人,忽然开会要办杂志,鲁迅不睬他,他也不太识人,暗中开了一个名单,送请大总统任命,竟把鲁迅的名字给无端除去了。幸而蔡元培回来,赶快把这件事撤销了。
由于南京临时政府在“南北议和”中一再退让,孙中山不得不辞去大总统的职务,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南京政府也迁往北京。3月下旬,蔡元培宣布教育部正式解散,并向北京政府推荐了一部分部员,其中就有鲁迅和许寿堂。5月初,两人乘船由海路北上,去北京政府教育部任“荐任佥事”。鲁迅在南京政府教育部的借调生涯就此结束。
另外著名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叶君健也有过借调的经历。据《京华风云》载:抗战爆发后,正在日本从事英语、世界语教学工作的叶君健回到祖国,被当时的武汉大学校长王星拱推荐到湖北随县的一个中学教英文,此时正在武汉的好友冯乃超和张光年推荐他,借调到郭沫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第七处工作,任务是用英语对外宣传。后来同样被借调到三厅工作的还有著名作家郁达夫??杉鞘钡拿怂淙挥心芰?,但要是没有人推荐,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还是很难的。
2 名家助人就业
名家有时自己就业都很难,尚需别人推荐,可是一旦他们有能力帮助别人时,他们会义不容辞,向求职者伸出援手。据《陪都星云》载:徐悲鸿先生曾在重庆慷慨赠送“两匹马”,扶持青年陈汝言开起了上海杂志公司。
1938年,江苏太仓籍的青年学者陈汝言流亡到山城重庆,他看到沙坪坝高等学府林立,学生上万,却没有一家像样的书店。现有书店,只是经营一些无关抗战甚至趣味低级的读物,便决心开一家好书店经营世界名著等。但是他此时囊中羞涩,经费从何而来呢?当时,支持他开书店的知名教授很多,有胡小石、傅抱石、范存忠、吕天石、陈之佛、柳无忌等,可是他们也都是度日维艰,爱莫能助。这时,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给他出了个点子:“要钱只有找徐悲鸿,他的画是热门,最好卖,‘一匹马’就是五百元?!蹦鞘保毂枰匀刃纳缁峁媸乱抵???拐揭岳矗糯谓谛录悠?、吉隆坡、新德里和昆明、贵阳、重庆等地举办画展的收入全部捐献,救济离乡背井的难民。
陈汝言到江北盘溪石家祠堂找到了徐悲鸿。徐悲鸿听了他的想法,对这位小同乡很是赞同地说:“你想办个出版社,我支持。我虽然不是大富翁,出点钱作开办费还是可以的,不过你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沙坪坝是个文化区,知识分子多,应多出版些世界名著和国内的好作品,你回去先找中央大学的一些知名教授做编委,然后来找我拿钱?!辈痪?,陈汝言再访徐悲鸿,听说有八位知名教授担任编委,徐悲鸿便立即拿出一千元交给陈说:“这是‘两匹马’的价钱,给你作开办费?!辈痪?,上海杂志公司便在沙坪坝正式开张,发起人为徐悲鸿,主编是柳无忌、徐仲年。此后,书店果然不负徐望,有系统地翻译出版了一批世界文学名著,深受莘莘学子的欢迎。
另据《羊城撷采》载:鲁迅先生也有过开书店的经历。1927年1月,鲁迅正在中山大学任教,为活跃广州青年的文化生活,他在羊城芳草街四十四号开了一间书店。因为店面不大,卖的都是北新书店的书,所以叫做“北新书屋”。其实,这家书店,鲁迅只是做个“后台老板”,平时都是交给许广平的妹妹许月平料理,从而解决了许月平的就业问题。
编辑:陈佳
关键词:民国就业故事 鲁迅曾被借调 文化人合营饭店





第72届联大一般性辩论进入第三天
私人飞机迫降伊斯坦布尔机场 致4人受伤
九只梅花鹿亮相北京故宫博物院
印尼南苏门答腊发生森林火灾 火光照亮夜空
@所有人 有三只满百天的大熊猫征名认养啦
国产大型客机C919计划投入6架试验机开展试飞
故宫畅音阁戏曲馆开馆
9月21日起全国铁路实行新列车运行图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