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钓鱼最早并非消闲 唐代出现装有绕线轮的钓竿
引子
猴年正月初二,郑州气温陡然升到近20摄氏度,钓友老赵按捺不住,把上年深秋封存的渔具拿出来检查,“这天儿,兴许能上鱼了”。钓鱼是个季节性活动,俗语说“九月九,鱼封口”,从重阳节往后鱼便极难上钩,特别是霜降以后,蜷在水底横七竖八如死了一般,食儿到了嘴边也不咬,直到第二年初夏情况才会好转。此正是钓友所谓“钓季冬歇期”。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图中钓者已用上了类似今天海竿的轮竿。资料图片
但在科技发达的如今,钓季渐渐模糊,冬天并非全无钓客,老赵最终在正月初十出击一家较早开业的“黑坑”(钓友对计时收费鱼塘的称呼)。我曾亲睹冬日水底鱼儿的濒死模样,问老赵怕不怕“空军(钓友所谓一无所获)”,老赵笑言,好歹也钓过五六年鱼,自忖了解鱼性,加上新买了一套趁手的进口短竿和浮漂,小钩细线,配上冷天鱼儿爱吃的红虫和进口诱鱼小药,不信鱼不上钩,“鲤鱼不开口,鲫鱼还能不开口”?
“当然,最关键的是‘毒瘾’来了挡不住?!崩险院俸僖恍??!岸抉笔堑鲇闳说淖猿埃宰鞯鲋寻?。也真应了他的自信,碰上当天晴好温度高,不过半日,老赵在微信朋友圈里捷报连连,收获近十斤鲫鱼。
诚然,钓鱼在今天,无论钓具还是钓技都非常先进,街面渔具店林立,郊区“黑坑”连塘,人满为患,鱼竿按软硬、长短、作钓方式就有几十种,各种饵料、诱鱼的小药更是有成百上千样,俨然已是体量巨大的休闲产业。由此遐想,岁月悠悠,传给今人这门游艺的古人装备如何,又是如何挨过漫长“冬歇期”的?
手头集了不少古代体育史专著,心知古人钓具和钓鱼的智慧不简单,冬日也并不寂寞,柳宗元不是有诗云“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吗?孤舟独钓也是钓。不过翻查考古资料并请教专家,古人钓鱼的技巧和智慧依旧让人意外,特别是中原一带,早早就有大学问家热心总结钓具、钓技,拿钓鱼言志,一如今天各种钓鱼论坛里分享心得的老钓友。
宋代钓鱼爱好者、定居洛阳洛河之畔的著名学者邵雍,便写有钓鱼史上名篇《渔樵问答》一文:“樵者问渔者曰:子以何道而得鱼?曰:吾以六物具而得鱼。樵者请问其方。渔者曰:六物者,竿也,纶也,浮也,沉也,钩也,饵也。一不具而鱼不可得。”
此文着实让当今钓友震撼。所谓纶,就是丝线;沉,类似铅坠儿。至今天,基础钓具也不过竿、线、浮漂、铅坠、鱼钩、饵料这六般,邵老先生的文字说明,至少1000年前的钓具已经和今天大致相仿,且时人对手竿、钓具、钓技有了经验性总结,所谓缺一样就上不了鱼。
在洛阳,记者曾专程去拜访邵先生在洛河南岸住过的“安乐窝”——没错,彼处就叫这个名字,邵先生亲起,并自号安乐先生,与如今钓鱼人的心态煞是契合。故居之内,并无有关钓鱼的任何东西,邵先生游历天下后在此教授为生,宋仁宗与宋神宗时期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而以学问品德著称,为时人所慕,钓鱼这种偏门自然难留痕迹。
似乎有些遗憾,但出其故居北门,抬眼就是一家渔具店的霓虹灯,老板说附近钓友甚多,正穿钩引线为顾客备置线组。时空交错,邵老虽无实物遗下,千年之后却有同好择邻而居,也是冥冥之中一件乐事。
钓鱼最早并非消闲
钓鱼这项活动起源很早,或许从鱼进入人类食谱就开始了,远古时钓鱼绝非为了消闲,糊口当为一等大事,农耕之前渔猎一直是谋食的主要手段。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副队长赵海涛先生说,很早的时候就注意到二里头遗址中有鱼钩的出土,“至少从新石器时代就有了”。
最早的鱼钩为骨质,在各地新石器遗址中都有出土??脊湃嗽狈⑾?,这些鱼钩为兽骨或禽骨劈磨而成,都是直钩或微弯钩,两端很锋利,中间稍粗,磨出了系绳的沟槽,这种鱼钩,也被叫做鱼卡。不难想象,彼时钓鱼就是用绳子绑着这种直钩,抛入水中等鱼咬到死口儿,效率实难与今天相比,横钩卡在鱼嘴里并不牢固,如果收绳的时候稍有不慎,鱼就会脱钩,逃之夭夭。
到了新石器晚期,距今约5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出现了弯钩,一部分鱼钩的末端甚至出现了倒刺,上钩的鱼就再难跑掉。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展厅内,就存有几枚距今3000~5000年的带刺骨鱼钩,虽然与今天的鱼钩还有差别,但相比无刺钩,效率无疑已经大大提升。
有意思的是,今天很多钓友倒不乐意用带刺钩,因为钓上鱼后取钩麻烦,操作不当还会伤到手指。今人作钓图的是乐,而彼时图的就是鱼,目的不同,也导致工具出现了变化。
骨质的鱼钩毕竟不够结实,遇到“大物”,怕是会钩毁线断。在人类掌握冶铸青铜的技术后,很快出现了一批青铜鱼钩,我在多家博物馆的展柜中都见过,此时的鱼钩与今天在形制上已无差别。感叹先人冶炼技术之精的同时,也有个小小疑问,青铜技术在当时可算得上是高精尖,用在钓鱼这种事情上是不是有些铺张?
其实并非如此,在洛阳二里头和东干沟等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很多陶范残片、坩埚残片和铜渣,说明当时已有铸铜技术,但出土的铜器种类很少,并且主要就是小件工具,比如小刀、锥、凿、钻和鱼钩。大的青铜礼器的铸造,或许还要等待技术实力进一步积累,此时,铸铜工匠工作的重心就是模仿原有的石、骨、蚌或陶器而制作青铜小件,鱼钩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工具,自然不能缺席??銮遥词故窃诠侵视愎呈贝?,很多鱼钩并非在河底或湖底被发现,而是住宅或墓葬中所出,并且保存得非常好,考古人员推测,可能一部分富裕阶层的钓鱼活动已经并非生产,而是娱乐了。奴隶主为娱乐而钓,青铜钩自然也是用得起的。
唐朝人用上了“海竿”
说起海竿,钓友无人不晓,其为国外传入,虽身材短小,但依靠强大的线轮和抛钩技巧,可以把饵料抛出五十米以上,专搏深水里的大鱼。但很多钓友不知,其实唐朝中国人就已经用上了“海竿”。
说到钓竿,古人多用竹子制作?!妒の婪纭分兴?,“籊籊(tì)竹竿,以钓于淇”,豫北淇河两岸,以竹竿作钓者想必不在少数。竹子质轻,挺直修长,富有弹性,自然是最理想的天然钓竿。迟至上世纪90年代,竹竿还是普通老百姓作钓的“主力”。不过古今不同的是,汉朝之前的钓竿比较短,例证是战国时期铜器上刻的钓竿都不长,而到了汉代,有很多画像石中的鱼竿明显长了不少,按图中的比例估计有四五米,正是如今鱼竿最多见的长度。
此时鱼竿的竿身也出现了雕饰花纹,东汉长居洛阳的大文豪班固在《西都赋》中写过“揄文竿,出比目”。文是纹饰,比目是比目鱼,班固描绘当时皇室贵族娱游作乐,用的鱼竿相当华丽,不仅讲究性能,而且相当美观,也进一步证实此情此景下钓鱼的娱乐性。有意思的是,众所周知比目鱼多为海鱼,西汉皇室玩海钓,没搞错吧?其实此文竭尽铺排之能事,不过是说后宫之奢侈淫靡,行文夸张了些,不说距离遥远,海钓风吹日晒的还危险,贵族们哪能吃得了这个苦。
学者们研究发现,到了唐代,钓具有了进一步发展,甚至出现了装有绕线轮的钓竿,也叫轮竿,正与今天的海竿相仿。宋、明时期的山水画,比如《寒江独钓图》《渔舟读书图》《子陵钓图》等都出现了轮竿的影子,令人称奇。
唐代诗人陆龟蒙在《渔具诗》里写道:“得乐湖海志,不厌华舟小。月中抛一声,惊起滩上鸟。心将潭底测,手把波之袅。何处觅奔车,平波今渺渺?!贝耸呋娓?,不难想象唐人月夜行船使用轮竿抛钩的情景,陆龟蒙写的就是他自己,因为这位哥号江湖散人,闲暇之时茶具、钓具几不离身。这种轮竿在古代风行了很久,明代有位学问家叫屠隆,还在《考槃余事》中写过“江上以蓑钓为乐事,钓用轮竿,竹用紫竹,轮不欲大,竿不宜长,但丝长则可钓也”,而清代绘画中轮竿已经很少见,到了近代,反被国外传入的海竿一统江湖。(游晓鹏)
编辑:陈佳
关键词:钓鱼最早 并非消闲 唐代出现 装有绕线轮的钓竿







希腊雅典飞行周 飞行表演队轮番升空展绝技
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在故宫展出
纪念“九一八”
大熊猫有了“新家园”
圣彼得堡彼得夏宫灯光秀开启秋天喷泉季
涉嫌贪污千万“红通”人员马林被遣返回国
墨西哥举行阅兵活动庆祝独立日
美国一城市因枪杀黑人警察被判无罪发生暴力抗议活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