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追寻那时的“中国式假日”
古代中国在休假制度方面,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制度设置,抑或“人性化”的考虑,都颇值得一书。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人大量进入中国,他们每星期休假一天。时间一长,国人逐渐产生了认同感
春节大假归来,上班族们感受不一。有人说假期“越放越累”,特别春节返乡,许多时间和精力消耗在奔波途中。有人说假期“越放越不够用”,并比较了各个国家的做法,得出的结论是欧洲的假期数量多达亚洲国家的1.7倍。不过,人们也许不知道,古代中国在休假制度方面,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制度设置,抑或“人性化”的考虑,都颇值得一书。
早在秦汉就有休假制度
公务员的休假制度,在秦汉时期就有了。根据《汉律》,“吏员五日一休沐”。官员每五日当值,就可以休假一天,所谓“休沐”就是休息沐浴的意思。公务人员上了四天的班,第五天要放假回家洗澡更衣,修发刮脸。后来这个制度又有了放宽,《史记》记载:“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杉僭辈坏梢韵丛栊菹?还可以回家看望老小,和夫妻团聚。
除了类似周末这样的休假外,汉代也规定了节庆的假日,冬至、夏至为定例之假。根据《周礼·春官》我们可以知道,周代在夏至祭神,意思是为了消除疫病、荒年、饥饿和死亡。汉代人对于冬至甚为重视,《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逗蠛菏椤芳窃?“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痹诤捍饬礁鼋谌毡匦敕偶?但是放几天,倒是缺乏明确的记载。
此外,汉代法律还规定了其他临时的假日,即告假,分为“予告”和“赐告”?!坝韪妗笔且蛭泄?国家依律例准予休假?!按透妗痹蚴且虿「璧募倨?但是时间不能太长,因为,汉律明确规定,“官二千石者病满三月当免”。严格说起来,“赐告”不是普通的病假。根据汉律,赐告获得批准的,“准其带印绶僚属归家治病”?;痪浠八?相当于归家后仍然带着“待遇”和随从,一边休假还可以一边办公。
在史记中享受过这一待遇的人,最著名的莫过于汉高祖刘邦?!妒芳恰じ咦姹炯汀芳窃?“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钡搅巳?魏随汉律,规定“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者也。赐告者,病满三月当免,天子优赐,复其告,使得带印绂,将官属,归家治疾也”。到了两晋,这一制度进一步完善,虽然规定三月当免,但如果天子惜才或恤下,还可以“复其告”,再续“赐告”三个月。
唐代休假制度较为完善
南北朝时期,官员开始编组在夜晚到官署轮流值班,不值班的官员从下午以后就可以回家。由于大部分官员和他们家人住在一起,因此没有必要每五日作一次短期的休假。到了唐代,随着政府公务的繁重,假期有所减少。《假宁令》规定,休假制度从五日休息一天改为十日休息一天,称之为旬假,即每月第十天,第二十天和最后一天,各休假一天。
在唐宋时期,除了常规假日外,政府还规定官员在一些传统节日、新设的庆祝性节日、宗教性节日享受休假的权利。这些节日按照重要性可分别放假一、三、五、七天不等。据宋代《文昌杂录》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而像春节和冬至等节日,每次可放假七天,已经相当于今天的黄金周。根据统计,唐代的官员共有53个各类节庆假日。而学生亦有专门的田假和授衣假。宋代共有54个各类节假日。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庆典型假日中,只有18个节假日,官员可以真正自由活动,其余的则可能要出席相应节假日庆典活动,由于这些庆典活动具备了一定的公务属性,工作量反而增加了,因而官员们也并未由此得到什么好处。
在唐代,婚假、丧假、探亲假也已经非常完备。可以说,相当具有人情味。例如今天在许多企事业单位仍未落实的探亲假制度,在唐代《假宁令》中即有明文规定。父母在三千里以外,每三年有三十天假期,父母在五百里以外,每五年有十五天假期。婚假三天,儿子行冠礼时,可以再放三天假。子女婚事有九天假,其他亲戚结婚则依服制减少到五、三、一天。丧假制度更为完备。中国古代以孝治天下,父母丧事时,文官强制性退职三年,武官强制退职一百天。这一制度又称为丁忧。亲身授业老师去世,则给假三天,以尽哀悼之仪。
元旦取代春节引来满城风雨
到了元代,唐宋典章基本作废。旬假、大休都取消了,全年节假日减少到了十六个。到了明清时期,除了父母去世三年服丧假期,前面提到的假期也大多取消。少有的假期也要皇帝特批才能离京。这段时期全年只有三个节日假期,即春节、冬至和皇帝的诞辰。有人说,这种变化既是因为元代和清代统治者来自塞外,不那么重视华夏传统,更是因为那个时代,朝臣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皇权至上,视官员为奴,这样的关系里,官员对于皇帝的义务,远大于可以获得的权利——因而休假也被大大消减。
这种状况直到鸦片战争之后才有所改变。当时,西方人大量进入中国,他们每星期休假一天。时间一长,国人逐渐产生了认同感。到了1910年,清朝政府在上层基本上实现了星期天公休的制度。然而,新的假期也带来了人们的不适。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抵制元旦”运动。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发布通告,宣布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元旦为一年中最重要的假日。但是,人们对于新历年关休息,还不那么接受。于是,1912年末上海市政厅专门通告本区居民元旦“应行休息”。而上海地方审判与检察两厅则通知办公人员:“元旦理应给假休息,以志庆贺”,自1912年12月31日至1913年1月3日停止办公。
民国政府极力推行元旦休假,主要是为推行历法改革。一方面利用各种宣传办法,冀图“使民众心悦诚服地来奉行国历”;另一方面则强行将民众的阴历休假习惯移归阳历。所以在规定阳历元旦放假天数的同时,复声明在“旧历新年,各界一律不得休业”,将阴历称为“废历”;要求民间将各类祭祀、庆祝与娱乐活动一律移至国历元旦举行,包括吃年夜饭、守岁、送礼、团拜等活动,也应改在“国历”元旦,意在推行“国历”之际,仍能酌存旧俗,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同时,“严禁废历岁首,假借任何名义休假”。甚至命令学校在春节不得???;这一时段“非有疾病及重要事故,不得请假,违则惩戒”。
上述规定一出,民间反对声四起。每逢旧历年终岁尾,民间各行业照旧歇业结账,除旧迎新,欢度春节。对于民众喜“新”而又不厌“旧”的过年心态,作家老舍在《大发议论》中作了形象的描述:“先过国历新年,然后再过‘家历’新年,二者之间隔着那么几十天,恰好藕断丝连”。尽管政府企图用行政手段来制止民间过年,但是老百姓并不买账。民间便出现了“禁令自禁令,过年自过年”的情景。政府虽大力提倡国历,可公历新年,只有政府机关相互拜年,民间则冷冷清清。反观春节时民间却热闹异常,许多商人在春节时也关门谢客并贴上传统的春联。到了1918年,政府也觉得这种违背民意的改革不太可取,终于开始允许春节放假。称阴历为“废历”的命令,也就如此不了了之了。(林海)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中国式假日”
 
       
 

 科学家破解恒星爆炸之谜
科学家破解恒星爆炸之谜 俄罗斯举行国际烟花节 炫彩夺目美不胜收
俄罗斯举行国际烟花节 炫彩夺目美不胜收 巴塞罗那为恐袭死难者举行追思活动
巴塞罗那为恐袭死难者举行追思活动 日全食将横扫北美大陆
日全食将横扫北美大陆 普京参加青年论坛 现场摆弄手工品“卖萌”
普京参加青年论坛 现场摆弄手工品“卖萌” 哲蚌寺展佛 拉萨雪顿节启幕
哲蚌寺展佛 拉萨雪顿节启幕 希腊小镇大火持续 天空被映红
希腊小镇大火持续 天空被映红 金正恩要求美国停止对朝挑衅
金正恩要求美国停止对朝挑衅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