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为明天祈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读诗有感——若是用诗词给外国人“科普”中国春节,用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这首《元日》最好,二十八个字便勾勒出中国春节的热闹喜庆与源远流长。当然,中文水平高、多愁善感的外国朋友,也可以品一品“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的孤寂与苍凉。
对中国人来说,在爆竹声中渐行渐远的猴年春节,就是这样悲欣交集、五味杂陈。2月6日,小年夜,台湾南部遭遇6.7级地震,遇难人数过百人,台湾大部分民众的生活虽未受影响,但这个春节无疑弥漫着忧伤。2月9日大年初二凌晨,香港旺角发生暴乱事件,“法治之都”发生如此目无法纪的行为,严重影响香港形象,破坏新春佳节的祥和气氛。
天灾、人祸,让佳节蒙上阴影,然而年还是要过。贺岁的鞭炮此起彼伏,祭祖的香烛青烟袅袅,现实的虚拟的红包线上线下飞舞。过年——始终是中华儿女心中厚重的情结;春节——永远是中华民族喜庆团圆的符号。为了让台湾同胞充分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年味儿”,河南省旅游局精心组织策划了“两岸一家亲,河南过大年”活动,台湾游客可以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走进郑州市民家中,体验春节“回家的感觉”。大年初一,来自台湾的许嘉裕一家三口和郑州的汪大众一家九口团聚到了一起,在欢声笑语中包饺子、吃年饭……与此同时,台北的龙山寺有大陆同胞在“拜拜”,香港维园年宵市场、澳门大三巴牌坊,内地民众流连忘返——新春佳节之际,走出家门,体验不同地域的中华春节文化,也算是新年俗的一种,相当于走亲戚,只是走得远了点?;褂凶叩酶兜摹叱龉?,会惊喜地发现,“中国年”在全球越来越“红”越来越“火”,中华春节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曾经漂泊,更渴望团圆;曾经离乱,更向往祥和。春节文化蕴含的强大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华文化最深刻的一部分。那些千年传承的老规矩,那些联想丰富的“好意头”,承载着我们对故园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对未来的憧憬,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最佳写照,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最佳例证。
这些年,人们感叹王安石笔下的过年风俗没剩多少了,年味越来越淡了,但有一项年俗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中长盛不衰——到庙里“拜拜”,抢头香、祈福。在象征团圆、祥和与希望的春节期间,在告别过去、面向未来的特殊时刻,人们许下心愿,希望未来风调雨顺,无病无灾。也许愿望与现实总有距离,但事在人为。新春伊始,让我们为明天祈福,期许新的一年民生安泰、政通人和,远离天灾人祸、少些戾气暴力。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春节 祈福 明天


科学家破解恒星爆炸之谜
俄罗斯举行国际烟花节 炫彩夺目美不胜收
巴塞罗那为恐袭死难者举行追思活动
日全食将横扫北美大陆
普京参加青年论坛 现场摆弄手工品“卖萌”
哲蚌寺展佛 拉萨雪顿节启幕
希腊小镇大火持续 天空被映红
金正恩要求美国停止对朝挑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