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厉以宁:“白领”和“蓝领”的区别还会延续多久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熟练劳动力供给的不足,已经越来越明显。劳动力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劳动力整体素质的升级,也已经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如果不从劳动力供给的源头上想办法,让熟练劳动力能跟随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而有稳定供给之路,势必关系到中国能否成为现代化国家,即能否引领国民经济和技术创新继续前进。因此,目前全国经济界对这些问题的密切关注,是有根据的。
厉以宁 资料图片
蓝领作为体力劳动者的代号不是不会改变的
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过程已经清楚地告诉人们,当蓝领的体力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成为技工、熟练技工之后,他们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条件是会相应地发生变化的。蓝领作为体力劳动者的代号不是不会改变的,更不能认为蓝领工作者会永远被定位于次等劳工市场,定位于“坏职业”。
蓝领技工和熟练技工在收入提高后,完全有可能成为中产阶级的一员。家庭农场主也是这样,他们也完全有可能不再以过去的农民的姿态出现于乡村。家庭农场主不仅会以农业、养殖业、畜牧业、林业中的新型市场主体代表者的身份出现,而且还可能以新型农业企业家的面貌出现于市场上。他们的收入增长后,同样会进入中产行列。完全有理由把这些务农者称为蓝领中产阶级的一员。
蓝领中产阶级的成长还告诉人们,在一个既重公平又重效率的社会里,这一事实本身表明了公平和效率是可以同时实现的,而且公平和效率可以处在相互促进的状态。社会水平流动渠道的畅通,已经在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反映在人们跨地区、跨城市、跨行业的流动中,既体现为公平选择住处、工作地点和所中意的职业,又体现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使夫妻团聚、父母与子女团聚的权利得以实现,也体现为将人们的积极性发挥出来。效率正是在这种动力下提升的。公平促进了效率的提高,效率同样反映了公平的实现。公平和效率之间并不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
此外,还应当指出,蓝领中产阶级的成长告诉人们,在依法治国的理念下,只要实现了机会均等,只要劳动者勤于工作,努力学习,不断增加知识和技能,无论受雇于人还是自行创业,都会有收获。社会垂直流动渠道的畅通,使每一个勤奋进取的工作者都会有前途。这将是社会风气的巨大转变,人们会记住,未来的前途主要来自个人的努力,而并非依赖于家庭出身、父辈的门第或者祖上留下的遗产。蓝领工作者必须懂得:成就是通过拼搏才能获得的。已经取得成绩的大批创业者和在工作中做出成绩的人都是榜样,都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因此,蓝领中产阶级的成长定将成为一面面旗帜,鼓励着更多蓝领体力劳动者的上进心。
西方国家蓝领中产阶级成长以及中产阶级壮大的背景
从西方各国工业化的进程来分析,传统生产方式之下,“金字塔形”收入分配结构是十分牢固的。土地,当时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大部分掌握在贵族、地主手中,除一部分自耕农拥有自己的田产外,佃户和雇农没有土地。这种情况不改变,“金字塔形”的收入分配结构不可能变更。西方国家一般都是在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其收入分配结构才逐渐由“金字塔形”转变为“橄榄形”或“鸡蛋形”的。工业化中期以后,中产阶级之所以逐渐壮大,大体上有以下五个原因:
(一)技术进步和管理的要求。这与工业化过程中技术进步和管理工作的日益复杂化、专门化、精细化有关。从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人通常被称为“白领”,区别于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白领”工作者人数的增加和他们收入的上升使他们有可能首先上升为中产阶级的成员。在这里,“白领”也包括自由职业者,如律师、医生、艺术家、作家、会计师事务所的自由工作人员等。
(二)自行创业者增多。工业化导致经济持续增长和市场日益扩大,由此带来的一个明显后果是社会上自行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只要他们选择了自行创业这条路,就会既从事“白领”工作,也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工作。
(三)受教育机会趋于均等。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进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社会上对于受教育机会均等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各界的呼吁终于被进入工业化中期的西方国家政府所接受。
(四)社会流动性增大和上升机会的涌现。社会流动性增大和中产阶级队伍的扩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进入中期以后,社会流动性增大和中产阶级队伍扩大之间的关系更为明显。一方面,社会流动性增大既包括社会水平流动的渠道更通畅,也包括社会垂直流动的渠道相对于过去而言已有较大的改善。经济中开始出现“社会流动性增大——效率提高——工作者积极性涌现——工作者收入上升”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社会流动性增大使得有技术和管理专长的人有了较多的职务提升机会。这是因为,职务提升机会的增多离不开中高层技术和管理职位的增多,而企业中的中高层技术和管理职位的增多又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这表明,工业化继续推进过程中,企业中高层职位的增多,为中产阶级队伍的扩大提供了条件,这已经是近些年来西方国家的常情,被不少研究者注意到了。
(五)新行业的成长。有必要指出,在西方国家继续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市场的扩大和新行业的成长也是中产阶级逐渐壮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新行业的成长,为大批相关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找到了用武之地,从而也促成了这些专业人才的收入的增加和职务的提升,进而为中产阶级队伍的扩大提供了有利条件。
“白领”和“蓝领”的区别还会延续多久
在传统生产方式之下,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并没有被划分为“白领”或“蓝领”。甚至工业化开始后很长时间内,也没有“白领”、“蓝领”之类的称谓。工业化过程中企业雇佣的办公室人员,逐渐被称为“白领”,而企业雇佣的从事体力劳动人员,则逐渐被称为“蓝领”。工业化进入中期以后,“白领”工作者和“蓝领”工作者之间的界限日益明显?!袄读臁北皇游邮绿辶投墓と说拇?,而且受到轻视。收入较多和收入较少,劳动强度稍低和劳动强度较大,较多机会被提升职务和很少有机会被提升职务,被视为区分“白领”和“蓝领”的主要标志。久而久之,这种区别在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就习以为常了。
由于“白领”和“蓝领”之间存在着收入差距,而且受教育状况也有差距,所以“白领中产阶级”一般比较常见,“蓝领中产阶级”并不多见。尽管“蓝领”中有些人成为技工、熟练技工甚至技师或者高级技师,但仍然不受重视。对“蓝领”工作者的偏见依旧存在。
实际上,中产阶级不仅是一个按收入水平确定和划分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按照文化素质确定的概念。不能认为只有钱而没有文化素质的人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中产阶级理应成为社会中坚力量,在这方面不能缺少文化素质这一要素。
文化素质,其中包括道德修养在内,应当是“白领中产阶级”和“蓝领中产阶级”的共同标准。有了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蓝领中产阶级”会和“白领中产阶级”一样成为社会中坚力量。
在科技进步、知识不断更新的环境中,如果今天还有人在区分干某些工作的是“白领”,干另一些工作的是“蓝领”,那么试问这种划分还能延续多久呢?也许再过若干年,不会有人再以旧的眼光看人了。到那时,说这个人是“蓝领”,说另一个人是“白领”,还有意义吗?当人们都在计算机旁工作时,你能区分谁是“白领”,谁是“蓝领”吗?也许连工作者自己也分不清了。
到那个时候,区分哪种工作是“白领”从事的,哪些人属于“白领”系列,哪些人属于“蓝领”系列,已经没有意义了。社会上也就不再有什么“蓝领”还是“白领”这种过时的、陈旧的分类了,这也许是不远的将来就可以实现的情况。如果大多数人都已经进入中产阶级行列,并且还有一些人即将进入中产阶级行列,又何必再区分什么“白领中产阶级”、“蓝领中产阶级”呢?
(作者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本文摘编自作者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道路与蓝领中产阶级成长》一书序言,标题为编者所加)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厉以宁 白领 蓝领 体力劳动者 区别 劳动力成本 经济发展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