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对国人狂买奢侈品的喜与忧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约1.2万亿元,继续保持世界主要旅游消费群体称号。中国游客被称为“行走的钱包”,财富品质研究院根据品牌库中2万多个品牌的营业收入估算发现,2015年中国消费者全球奢侈品消费达到1168亿美元,全年买走全球46%的奢侈品。其中,910亿美元在国外发生,占到总额的78%。也就是说,中国人近八成的奢侈品消费是“海外淘货”的。
在世界很多国家人的眼里,中国人是“有钱了”,面对疯狂购物的黄皮肤亚洲人,人们不再认为是来自日本、韩国或是中国的香港、台湾,而是公认为是来自中国大陆。鼓鼓的钱包,让国人在世界各地享受尊严甚至“虚荣”的同时,也把某种“暴发户心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长期饱受贫穷与落后的中国人在经济迅速崛起之后,用几近疯狂的扫货甚至“报复”性购买奢侈品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大病初愈”后的扬眉吐气。很显然,如潮的中国游客在国外疯狂购物消费,既是一种自信和经济实力的证明,也对拉动世界消费增长和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这个角度看,是非??上埠陀谢庖宓?。
在中国几千年的经济历史发展过程中,国人从未有像今天这样吸引世界的目光,是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国人赢得了世界的青睐甚至“攒足了面子”,无论传统文化价值观有何不同还是国与国关系的深浅,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有勇气来拒绝中国游客的入境消费,经济利益事实上已经大于某些政治分歧,合作共赢正在成为“国际共识”。表面上看,国人近八成奢侈品消费是在“海外淘货”,对拉动国内市场消费和促进国内经济增长“有害无益”,实际并非如此,世界市场早已进入“地球村”时代,生产任何一种产品都不是孤立的,尽管这些奢侈品牌大多出自海外,但与国内市场几乎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某些奢侈品甚至就是“中国制造”,国人对奢侈品的青睐,在拉动世界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同时,国内企业既是“受益者”,也在刺激国内企业提升创新信心和“工匠精神”,从长远利益看,显然也是利大于弊。
但也不能不说的是,疯狂购买这种性价比并不“实惠”的奢侈品,既是一种“浪费”,也是不正常心态驱使下的虚荣心作祟。更应当看到的是,不少中国游客热衷选购海外奢侈品,既不完全是经济实力支撑,也不是刚性需求,其购买心理冲动在于同样的奢侈品国内外价格的差距悬殊,而传统的消费心理也促使不少国人把购买到“便宜”奢侈品视为“划算”并以此为傲,收入的快速递增与传统落后消费理念的巨大反差,使得很多富起来的国人陷入消费的误区。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经济由落后到崛起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烦恼”。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持续发展,国人的消费心理日渐成熟,这种有失健康的消费冲动,也一定会被理性所取代。
由此可见,在国人疯狂消费奢侈品,尤其是近八成奢侈品为“海外淘货”这一现象中有喜有忧,喜的是无论这种消费方式有多少盲从和缺乏理性,都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和中国人的消费实力,国人在海外的消费狂欢,也是站在民间立场为国家向世界做年度发言。而忧的是,在这种疯狂国外扫货的消费心理中,更隐藏着对国内市场和民族品牌产品的极不自信,而这种不自信非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反而呈扩大蔓延之势,甚至连一盒感冒药都要选购日产。这种对民族品牌极不自信的不正常心态,尽管原因多方多面,但对于提升中国民族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确实弊端很多。泱泱大国和世界市场的最大消费群体,缺乏对本土品牌的自信与尊重,对于国内经济发展和创新创造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绝对不容低估,因此,如何通过规范国内市场和通过严格的制度监管,来提升国人对本土品牌的自信和将国内市场培育成健康有序的“国际市场”,让墙内开花“遍地香”,这尤其值得相关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和尝试。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中国游客 境外消费 奢侈品 海外淘货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