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用创新去留住更多的“华阴老腔”
据公开报道显示,由搜狐网展开“猴年春晚节目你最爱哪个”调查结果表明:在23个歌舞类节目中,谭维维和华阴老腔一众老大爷表演的《华阴老腔一声喊》以21.71%的支持率排名第一。尽管这一结果颇有些让人感到意外,但却也是情理之中。在不久前东方卫视歌唱类真人秀《中国之星》节目中,由这一原班底登台表演的华阴老腔合作歌曲《给你一点颜色》,现场300位观众投票,便以299票毫无悬念地拿下当期首位。尤其是谭维维宽域高昂的领腔,更把西北大地和黄土高坡那份粗狂的豪情展现的淋漓尽致,既让人震撼又很值得回味,
正如有网友所言,“没有不懂艺术的百姓,只有不懂百姓的艺术家”,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下来,归根结底都是出于广大普通百姓的欢迎为基础,据华阴老腔的一位演唱老人介绍,“华阴老腔”只是陕西华阴县境内泉店村张家户族的一个家族戏,其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听起来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落音又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伴奏音乐不用唢呐,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构成了该剧种的独有之长。尽管在当地很有名气也上了春晚,但目前实际上却处于行将消亡的濒危状态,除了这几位老人登台表演之外,很少再有年轻人学习和传承。
稍微留意一下“华阴老腔”就不难发现,虽然“老腔”高亢嘹亮很具感染力、穿透力和震撼力,但如果缺少现代电声乐器的结合融入,“老腔”就显得单调和缺乏魅力,因此可以说“华阴老腔”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功,引发众多年轻观众的喜爱和共鸣,是传统民乐和现代电声摇滚音乐的一个完美结合,华阴老腔为现代电声摇滚奠定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而现代摇滚乐器又为民间华阴老腔注入新的生命,使得华阴老腔不但保留了“老腔”原汁特色,更博得了年轻观众的喜爱。特别是在社会多重压力的现实面前,《华阴老腔一声喊》,也让众多年轻观众从这种草根艺术的震撼中,使得心中存在的某些压抑在老腔的“一声喊”得到宣泄和释放,因此,华阴老腔的成功既得益于现代摇滚音乐的完美结合和央视春晚这个大平台,更适逢现实社会价值环境的多元。
实际上,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我国几乎每一个地市甚至某些偏僻古老的乡村,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戏曲、小曲、小调艺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随着社会经济的文明进步和发展,尤其是现代电视等信息传播的崛起和普及,很多地方传统戏曲和小曲小调也逐渐被年轻人所冷落而频临“灭绝”,这其中更不乏有像“华阴老腔”这样的优秀的非物质文化艺术。显然,挽救这些优秀的地方传统戏曲和小曲小调,不能只靠弄几个传人或地方志记载,应当着力探索融入现代元素让其“活”起来,走征服年轻观众的路子,只有让年青一代观众所接受所喜欢,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才不至于成为无人继承的“遗产”。
不难想象,随着华阴老腔春晚“一喊走红”,这个诞生于名不见经传村庄的古老艺术,一定会焕发出不一样的绚丽青春色彩,华阴老腔也会以各种不同艺术形式走出陕西甚至迈出国门,成为新的“西北风”,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现实再完美的结合也会有“审美疲劳”的时候,如果贪恋这一时的成功缺乏创新,华阴老腔或有“走麦城”的那一天。因此,华阴老腔需要为适应时代发展而创新,更多隐藏在各地民间的“华阴老腔”也应当从《华阴老腔一声喊》中得到借鉴,用创新意识去打捞尘封的非物质文化艺术,只有让他们适应时代发展“活”起来,能够博得现代年轻观众的青睐,传统非物质文化艺术才能够在新的社会发展中闪现出她的光芒,彰显出他新的艺术价值和魅力。也才能真正被传承下去。(朱永华)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文化传统 猴年春晚“华阴老腔”


科学家破解恒星爆炸之谜
俄罗斯举行国际烟花节 炫彩夺目美不胜收
巴塞罗那为恐袭死难者举行追思活动
日全食将横扫北美大陆
普京参加青年论坛 现场摆弄手工品“卖萌”
哲蚌寺展佛 拉萨雪顿节启幕
希腊小镇大火持续 天空被映红
金正恩要求美国停止对朝挑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