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张世英:科学与艺术的“美”
19世纪英国一个哲学家说,只有植物学家、生命科学家最懂得美。为什么呢?因为美主要讲究和谐、比例、对称、次序,哲学将其归结为一个抽象的名词———多样性的统一,通俗一点说,就是和谐。谁能够懂得多样性的有机统一,那么谁就懂得美,植物学家正是这样。联系现在,科学的发达为审美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蒲Ъ蚁衷谝沧非竺?,追求和谐,追求多样性的统一,科学走向美,美也在走向科学。
比例、对称等这一类的美,用古希腊的话来讲叫做形式美,实际上是属于感性美。我以为,从人类文化的发展史来讲,感性美应该予以承认,但还只是一个低层次的美,用哲学的语言来说,人的主体性没有突出。到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有了两大发现:一是发现自然,另一个是发现了人,把人当做一个主体,自然当成是客体。这个关系表现为人用主体性去认识客体,研究自然,所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随之发展起来。这样,人对于审美的观念提高了??蒲У姆⒋锒杂谝帐鹾蜕竺赖姆⒄蛊鹆酥匾饔?。我们一般觉得科学和艺术是两码事,科学是追求普遍性、追求永恒的,感觉非常严峻和枯燥。但是,在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科学的发达,产生了追求艺术的精神,追求把普遍性体现在具体、感性、个别的特殊性里面,把“一”体现在“多”里面,于是有了美。不妨下这样一个简单的定义:理性的东西在感性的东西中体现,这叫做美。此时的美比感性美更进一步,叫做典型美。追求普遍,这是人类思想发展的一个阶段,科学与艺术都追求普遍性,艺术在普遍性基础上将其运用到个体中去,从而产生审美趣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科学和艺术是同根同源。
不过,我们对美的追求,到典型美这个阶段还远远不够。由于典型美给人感觉比较抽象,西方一些现代学者对其进行批判,认为典型美离开了现实。他们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现实的东西,有显现出来的,也有隐蔽在背后的,而美就是通过当前的在场的现实追求背后的东西。我举一个例子,梵高作品《农夫的鞋》:画中农夫穿的鞋黑洞洞的,如果是我画,可能谁也不看,但是梵高通过他的技术、修养让人思考,这个鞋为什么是这样的?想象一下,原来在背后,农夫为了填饱肚子,成年累月走在这条道路上,把鞋走破了。再进一步想到,农夫面临风雨、饥寒交迫,反映出社会贫苦状况等等。当你无穷想象时,其实你在对梵高作品做一种美的鉴赏。什么是审美?就是寻求事物背后的根源。我们说“美在意象”,就是这个道理。艺术品表面显现出来的是意象里的象,是有形的东西,而意在此外,美在象外,不在作品本身。这并不是说不要作品,而是通过这个作品去想象它背后的意象。
科学和艺术都需要想象,但彼此的想象有相同点,也有区别:科学的想象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科学家要大胆设想,甚至是幻想,但同时要为想象找到现实的证据,否则科学家就变成空想家了;艺术家不需要如此,艺术家在想象里面玩味无穷。不过,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在追求显现事物背后隐藏的“母源”,找到它的母亲、它的根源。我们经常形容《红楼梦》是说不完的,《红楼梦》的情节是具体的故事,为什么就说不完?因为它背后的人情世故、悲欢离合、历史沧桑,可以让人想象无穷。这样既是在欣赏《红楼梦》的美,也是在追求它的根源。
总而言之,科学与艺术同根同源,而且从现在的趋势来讲,科学家越来越在走向审美,越来越在艺术化,而艺术也在越来越向科学靠近,两者是“同胞兄弟”,越来越亲密。
(作者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本文有删节,题为编者加)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张世英 科学 艺术 多样性的统一 和谐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