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书画艺术回流 大手笔还看国家队
2010年春拍,中国嘉德从一位美国学者手中征集的张大千的《爱痕湖》以1.008亿元创下中国现代书画拍卖纪录。
海外书画“回流”,是一个老话题,老现象。早在十多年前,国内的一些拍卖行就 纷纷打出“回流”的牌子,推出“回流”专场,风光无限,盛极一时。书画“回流”应运而生,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书画市场持续走高有关,国内国外价格发生逆 转,国内价格高于国外价格、国内购买力强于国外购买力,于是,大量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书画、文物、家具、杂件等开始从国外向国内“回流”,作品年代从北宋到 近现代各个时期都有。
中国嘉德早 在2000年就已经将目光锁定在流失于海外市场的中国书画上,几年后,海外“回流”书画已逐渐成为国内各个拍卖会上的主流。“回流”专场竞相出现,超过亿 元的拍品也往往是由“回流”书画创下的。如2009年11月,在北京保利秋拍的“尤伦斯夫妇藏重要中国书画专场”中,明代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以 1.6912亿元成交;2010年春拍,中国嘉德从一位美国学者手中征集的张大千的《爱痕湖》以1.008亿元创下中国现代书画拍卖纪录;2011年秋 拍,北京匡时拍出的美国回流古代书画珍品《崇真万寿宫瑞鹤诗唱和卷》手卷以1.012亿元的成交。海外“回流”书画一度成为精品和高价的代名词。
明代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
但近两年,“回流潮”明显回落,风光不再。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真正的海外回流书画真品已经越来越少,顶级书画已被国外博物馆收藏,不会形成回流,海 外“回流”书画淡出拍卖业和收藏业的主流已成定势。也有人认为,这与海关加强监管有关,几次“查税事件”有效遏制了“回流”现象,因为如果按照规范交税, 一件海外艺术品入境所要缴纳的复合税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多,加上海外征集的高昂成本,利润就将大打折扣。
其实,还有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赝品的泛滥,有人浩叹“精品贵,赝品多,海外资源已耗尽”。而“假回流”现象更是让“回流赝品”雪上加霜。国内市场有部分赝品、次品被不法经营者带到国外进行包装镀金,再以‘回流’名义重返国内拍场。这种做法,无异于几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不久前,我趁到新加坡、美国公干之余,顺便考察了海外的中国书画收藏情况,得出的判断是,拍卖市场的“回流潮”回落虽然是客观存在,但并不意味着海 外中国书画精品已经枯竭或耗尽,恰恰相反,此前的海外中国书画“回流”只是表象,是序曲,只停留于拍卖市场层面,真正的“收藏大军”尚按兵不动,好戏还在 后头,目前正是“国家队”应该出手的时候。我说的“国家队”,是指国有博物馆、美术馆,“回流”的方向,也不是拍卖市场,而是国家典藏。
《崇真万寿宫瑞鹤诗唱和卷》
海外中国书画的收藏,主要有以下几部分构成:
一是在一百多年前,因为中国积贫积弱的缘故,被西方国家以掠夺、强买强卖、贱买贱卖等方式所获取。如敦煌艺术品和文献、圆明园文物等等。在世界“四 大博物馆”和其他一些重要博物馆,都可以看到大量中国文物和珍贵书画。这些文物和书画大都被博物馆、美术馆收藏,一般情况下很难“回流”。
二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大批到中国台湾或美国等地的官员、文人、画家、商人携带了不少珍贵书画出境。如众所周知张大千就带出了不少古代字画。
三是上世纪80年代,国门刚刚打开,当时文物公司和友谊商店的中国书画价格非常便宜,齐白石、李可染、吴冠中等书画大师的作品只售几十元、几百元, 即使在国门尚未打开时,一些驻华外交官也有办法买到一些廉价中国书画,甚至古代书画,这些书画的升值空间非常大,前些年“回流”的作品有很多属于这一类 型。如2014年香港苏富比春拍露面的徐悲鸿的《松》,就来自于一位当年在华的外交官。而这位藏家的另外一幅作品也出现在香港苏富比的春拍中,这幅作品上 的标签显示1958年文物商店的标签,当年的购买价格是450元人民币。
四是画家在国门打开之初,到国外办展、交流时留下大量书画,如不久前去新加坡参加国家美术馆新馆落成活动,参加了“吴冠中:大美无垠展览”开幕式, 发现展品中有不少是新加坡、印尼、中国台湾等藏家提供的精品,且尺幅都比较大,相当精,询问之后得知,当年吴冠中到南洋办展时留下不少作品,正如上世纪三 四十年代徐悲鸿在南洋留下大批作品一样。
那么,我为何认为现在已经到了需要“国家队”重视书画“回流”的时候呢?
最近我考察了旧金山、洛杉矶的一些博物馆、美术馆,走访了几位华人收藏家,有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第一代华人收藏家有的已过世,有的进入暮年,他 们耗费一辈子精力和财力搜集珍藏的中国书画和藏品的出路,成了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传给下一代,高昂的遗产税是他们根本承受不了,不得不选择“捐赠”“寄 存代管”等办法。如我在洛杉矶博物馆参观,东方部主任利特尔先生打开库存,让我尽情欣赏了不少明清书画。
当然,有几件可能是存在疑问的,利特尔是中国通,非常懂行,拿出来时就提醒:“这件可能有问题”。我所关注的,并非这批中国书画本身的质量问题,而 是来源问题。它们都是一位中国收藏家“寄存代管”的。再如2015年6月20日至2016年1月3日,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举办了一场名为“解谜:八大山人的 艺术”的展览,展出了其馆藏的43幅八大山人书画。这批八大山人作品的来源是华人收藏家王方宇。这次在旧金山我结识了一位曾在弗利尔美术馆供职并亲自经手 了这批藏品入藏的资深研究员,了解了这批作品之所以会进入弗利尔美术馆背后的故事,其实,也与遗产税有很大关系。
有些顶级的华人收藏家,并不愿意涉及拍卖市场,不想自己的藏品以拍卖的方式流向社会。我接触了一位藏家,非常低调,几乎不抛头露面,他拥有数千件藏 品。友人陪同我去参观他的部分藏品,他颇有底气地问:“你喜欢明代哪几家?想看点什么?”友人告诉我,他基本上“只进不出”,好东西到他这里就留下来了, 不会轻易出手。
我婉转地询问了今后这批藏品的归属问题,他也婉转地说了一个比喻:自己喜欢的藏品,就像自己的女儿,总希望找一个好婆家、好归宿,不能谁出的钱多、 彩礼多就嫁给谁。这其实是一些真正的收藏家的真实心态,他们不会轻易让自己的藏品“回流”到拍卖市场,他们要寻找一个两全其美的方式。这次浙江美术馆在美 国征集了一批藏品,藏家主要看中的正是浙江美术馆上乘的保存条件和学术环境。
美国的博物馆、美术馆之所以能够得到大量社会捐赠,与其政策导向有关。一方面,课以相当高的遗产税;另一方面,企业捐赠给博物馆、美术馆可以抵税。 这样,一些大企业、大财团就纷纷成立自己的基金会,购买艺术品捐赠。不少藏家的下一代,受遗产税困扰,往往是由基金会出面解开这个困局的。
基金会买下藏品捐赠给博物馆、美术馆,藏家有了交遗产税的钱,基金会可以享受抵扣,直接受益者是博物馆、美术馆,真正长期受益者是社会大众。比如上面提到的弗利尔美术馆征集八大山人作品,美术馆并没有出钱,所需经费也是由基金会解决的。
我国目前艺术品捐赠抵扣的政策尚不完善,但国有博物馆、美术馆在引进海外书画作品上是有相当优势的,首先在于为海外的一些藏家解决后顾之忧问题,让 其藏品有个很好的归宿;其次在于经过报批,海关可以给作为藏品的书画免税。当然,要真正做起来,难度也不小,藏品真伪的鉴定、奖励补偿的标准,都需要缜密 周到地加以解决。但这方面大有可为,这是毫无疑问的。
拍卖市场的“回流”,仅仅是试水,真正的大手笔,应该来自于“国家队”。
编辑:陈佳
关键词:书画艺术回流 大手笔 还看国家队




宁夏热气球节自由飞行试飞活动举行
第17届世界游泳锦标赛闭幕
吉狄马加获徐志摩诗歌节“银柳叶诗歌终身成就奖”
“中国梦·航天梦”首届中国航天员飞天摄影作品展开幕
以色列拆除圣殿山入口的金属探测门
特朗普女婿首次公开否认“通俄”
“发现”号在南海采集到大量冷泉生物
英国将与新西兰谈判自贸协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