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未来最富有的将是懂艺术的人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号召。
2009年,国务院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0年,国家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确立“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012年,党的“十八大”再次明确:“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p>

参照十年前,国家对房地产产业的频繁政策引导,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历史的相似性。文化产业已经没有悬念的成为了地产之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继任者。历史,为什么会选择“文化产业”。
首先,是“内需”。中国是举世无双的文化大国,拥有丰富而庞大的文化艺术资产,以及强大的现当代的文化艺术创作力,积淀与积攒了至为可观的产业力量。一方面,这些文化艺术资产需要“盘活”,需要一个出口转化为生产力与利润,释放出它所积淀的力量。另一方面,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成为关键因素,而这一因素正孕育在以创意力和创新力为支撑的文化产业中。同时,事实证明高成长性的新兴经济,往往聚集在轻资产、高附加值的产业领域,文化产业正好符合这一特点。

其次,是“外需”。中国经过高速的经济发展,财富暴涨的同时,国民文化素养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在国际上声誉上,中国需要与经济总量相匹配的文化形象和声音,需要有力的“国家形象”。从不久前,习主席欧洲之行的众多言论,就可以看出高层对中国“文化输出”的殷切期望与迫切期待。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产业是未来中国的“国家战略”。

艺术“嫁给”金融
在文化产业诸多分支中,艺术品产业是创作积淀最为丰厚,产业链最为简单,交易最为灵活的业态分支。在《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文件指导下,2009年“艺术金融产业”以厚积薄发的态势迅猛发展起来。
艺术金融,是将艺术品转化为金融工具,以金融资产纳入个人和机构的理财方式。其主要形式有:1、艺术品产权交易;2、艺术基金;3、艺术银行与信托;4、艺术品按揭与抵押;5、艺术品租赁等。目前占市场主流的是证券化的艺术品产权交易和私募化的艺术基金。
为什么金融会“爱”上艺术?——首先是“投资环境变了”,股市不景气、房产增幅停滞,除了股市、房产,艺术品是最安全的投资避险工具,大量热钱与财富人群涌进艺术品市场。其次是“参与群体变了”,收藏变成投资,买艺术品和煤老板买楼没有区别。市场上引领风骚的不再是传统藏家,而是呼风唤雨的金融资本。中国真正意义的藏家本来就微乎其微,新的财富阶层又把仅存的行家挤走了,行家如果手上货全卖掉了,也就出局了。传统收藏群体加速衰减,注重投资效益的群体越来越庞大,资本大佬和热钱已成为市场主角。

为“投机”正名
在美国和欧洲,艺术品与金融资本联手早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金融资本介入到艺术品投资和收藏领域,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艺术品市场的主要推手。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和投资业务最大的几家银行,包括瑞士联合银行、荷兰银行等金融机构,都涉猎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银行服务系统,下设有专门的艺术银行部。
未来,我们走向哪里?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每个时代,都会有那个时代独属的烙印。作为历史洪流中的投资者而言,以史观的视角审视一切,读懂时代,读懂当下,找寻规律,抓住机会,才能稳站时代的潮头。
收藏文物艺术品成为很多富裕家族的必然,原因在于:
首先,文化艺术品收藏是传承家庭文脉的上佳选择。文物艺术品不仅可以赏心悦目,与心灵对话,而且其具有历史、文化和学术的传世价值,同时凝聚着父辈文化理念的价值取向。
其次,艺术品是高雅的身份名片。收藏艺术品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是进入高层次文化圈的通行证。
第三,艺术品具有较为安全的投资性质。
艺术品的唯一性和垄断性增加了艺术品的价值,尤其是高端稀缺的艺术品精品,伴随着收入的增加和通货膨胀,需求会越来越大,其价格也会越来越高。大量的研究表明,由于艺术品资产与其他资产的收益率关联不大,所以艺术品特别适合做企业或家庭资产组合配置的选项。
第四,艺术品资产适合慈善和遗产传承安排。
富人具有巨额的财富,其社会责任和未来家族的遗产安排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艺术品资产由于其隐蔽性和价格的难以确定性,成为富人在资产配置中税收筹划和代际传承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现在流行这样一句话,就是钱多了就不是自己的了。收藏圈也有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收藏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是为自己收藏了,而是为社会、为国家收藏。
收藏的成就不完全在于藏品的数量多少和价值高低,还在于藏家的精神和品格。藏家以个人之资金,尽毕生之精力,日积月累,聚沙成塔,给自己、给后辈、给国家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既弥补了国家文博部门的不足,保护了历史,又为馆藏文物增加了来源。著名收藏家马未都等均办起了私人博物馆,将本属于自己个人的藏品让社会共享。
编辑:陈佳
关键词:未来最富有的 将是懂艺术的人 文化产业




宁夏热气球节自由飞行试飞活动举行
第17届世界游泳锦标赛闭幕
吉狄马加获徐志摩诗歌节“银柳叶诗歌终身成就奖”
“中国梦·航天梦”首届中国航天员飞天摄影作品展开幕
以色列拆除圣殿山入口的金属探测门
特朗普女婿首次公开否认“通俄”
“发现”号在南海采集到大量冷泉生物
英国将与新西兰谈判自贸协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