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过程之中,背后则是结构、动力、体制政策环境的转换,由此也可以称其为“转型再平衡”,即由高速增长平台上的供求平衡转向中高速平台上的供求平衡。
刘世锦
从加入WTO到提出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从“十五”到“十二五”,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跃升,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路径选择又走到了节点。
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人口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日益紧迫?!笆濉逼诩?,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再平衡”的关键时期。
“中高速增长的均衡点何时达到仍具有不确定性,有可能在今明两年达到。”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
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有人以为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否定‘三驾马车’需求侧政策。需求侧政策并非不可用,而是不能只靠需求侧政策,也难以将其作为重点?!绷跏澜醴治觥?/p>
刘世锦强调,供给侧改革可以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必要调整,如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出的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但重点还是在微观层面,通过实质性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开放要素市场,打通要素流动通道,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
转型再平衡
《21世纪》:在当前的经济结构中,“需求侧”和“供给侧”发生着怎么样的变化?
刘世锦: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过程之中,背后则是结构、动力、体制政策环境的转换,由此也可以称其为“转型再平衡”,即由高速增长平台上的供求平衡转向中高速平台上的供求平衡。
以往长时期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设施、房地产等相继出现历史需求峰值,出口的高增长也由于国内要素成本和汇率上升而难以为继。在需求增速回落的同时,供给侧相对应的重化工业也开始调整,但调整幅度远不及需求回落幅度,于是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并引发了PPI超过40个月的负增长,最新的PPI已达-5.9%,导致了中国式的结构性通缩。
与增速下行压力相比,更具挑战性的工业企业利润超过一年的负增长。利润负增长非同小可,持续下去将会加大金融财政风险压力。最新数据显示,这种负增长仍在加剧。分析显示,煤炭、钢铁、铁矿石、石油、石化、建材等过剩最为严重行业在PPI和利润下降中占到70%以上的份额。
《21世纪》:预计需求侧和供给侧的调整何时可以完成?
刘世锦:中国经济达到中高速增长平衡点,将会有两个“底”。一个是“需求底”。房地产投资增速已经由以往的高增长回落到最新的月度同比负增长,当房地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时,将是房地产投资乃至中国经济从需求侧来看的经济增速触底的信号。估计这个“需求底”有较大可能在明年年中左右看到。另一个是“效益底”,即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由负转正,并保持可持续的增长。这个“效益底”的出现,直接取决于减产能的力度和进度。但目前来看,仍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效益底”滞后于“需求底”迟迟不能出现,经济很可能落入低效益、高风险的特殊困难时期。
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
《21世纪》:那么如何避免宏观经济落入低效益、高风险的特殊困难时期?
刘世锦:摆脱这种困局,首当其冲是高度重视并大力度减产能,同时解决其他领域“低效率洼地”问题。这样就涉及到需求侧政策的局限性。供给和需求是现代经济活动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所谓“三驾马车”是对需求侧消费、投资、出口活动的通俗描述。有人以为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否定“三驾马车”。这种看法会导致误解,而且低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解决中国经济当下面临的转型期结构性问题,需求侧政策并非不可用,而是不能只靠需求侧政策,也难以将其作为重点。
例如,对一个时期以来的通货紧缩现象,主张放松货币的声音很大。从成因来看,中国目前的通缩与某些西方国家曾经出现的通缩全然不同,不是由于流动性不足,而是缘于增长阶段转换期的结构性严重过剩。对此类通缩,仅是放松货币不大可能有效,这正是近些年连续降准降息,过剩问题有增无减的原因所在。
在增长阶段转换的大背景下,需求侧的刺激政策主要是防止短期内增速下滑过快,而不可能通过刺激政策使过剩产能不再过剩。这个“度”过了,所刺激起来的很可能是短期内无现金流和经济效益、长远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难以确定的低效或无效投资。另一个同样不能忽视的问题是,注意力放在需求侧刺激上,很可能错过减产能、实现转型再平衡的有利时机。
因此,在这种情景下,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显而易见了。
《21世纪》:应该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
刘世锦:供给侧改革也有宏观和微观之分。供给侧改革可以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必要调整,如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出的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但重点还是在微观层面,通过实质性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开放要素市场,打通要素流动通道,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
具体地说,优先和重点的改革领域包括如下五项。
第一,对减产能要采取果断管用办法,在一定时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理想办法是通过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挤出过剩产能,但在现有体制条件下,尤其对国企占主导地位的重化工业领域,市场机制作用有限??煽悸怯晒也忝嫒范醪茏芰?,按现有产能将减产配额分配到各地,同时允许配额交易,这样优势企业可以不减,还可以去买劣势企业配额。同时在解决“人”和“债”问题出台得力政策,如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入社?;?,解决职工安置问题;对相关银行坏账允许核销等。同时要推动优势企业主导的市场化的兼并重组。
第二,进一步放宽准入,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放宽准入,既要“放小”,更要“放大”,在行政性垄断问题突出的领域,如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铁路、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引入新的投资者,鼓励和加强竞争。有的领域,表面上看投资已经不少了,如果放宽准入,还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很大空间。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那些能够真正提高效率的投资。
第三,加快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中国城市化还有很大发展潜力,但重点不在现有的大城市,而在大城市之间。要把以往孤岛型城市转变为网络型城市,进一步拓展城市带、城市圈,在大城市之间带动大量小城镇发展,推动互联互通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带动人口居住和产业布局的再配置,由此将可引出可观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机会。农民要进城,城里的人员、资金等也有到小城镇和下乡的意愿,要下决心打破城乡间土地、人员、资金等要素流动、交易、优化配置的诸多不合理体制和政策限制。农民所拥有的资产只有在确权的基础上允许流动、允许交易,价值才能充分显现,利益才能得到真正维护。
第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精致生产。尽管服务业比重超过制造业,但制造业仍然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服务业中发展潜力最大的生产性服务业,直接服务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牢固确立制造立国的理念和政策导向,推动制造业由粗放经营转向精致生产,倡导“工匠精神”,把活做精做细,提高附加价值比重,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提升。借鉴日本等国的成功经验,全面实行加速折旧政策,此举相当于向企业减税,同时起到促进设备更新、扩大投资需求的多种效应。
第五,尊重创新规律基础上培育创新环境。与模仿为主的发展相比,创新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必须通过市场上的大量试错,提高创新成功的概率。政府习惯于居高临下地做产业规划,但创新从本质上说是很难规划的,最重要的是着力创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包括?;げㄌ乇鹗侵恫?,稳定企业家、科研人员的预期,排除泡沫经济的扰乱,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培育人力资本,改造金融支撑体系等。要把培育创新环境与地方竞争结合起来,推动形成若干个有吸引力、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以上重点领域改革,集中于要素市场,这将是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过剩产能、低效无效要素要出去,有竞争力的、创新的要素要进来,通过生产要素的进一步解放、流动和优化,攻占经济生活中仍然随处可见的低效率洼地,形成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的新格局。
去产能与新动力
《21世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那么严重过剩行业的产能减多少才算到位?
刘世锦:市场经济中适当程度的产能过剩是常态。这里,我们定义的“严重”产能过剩,是指过剩超过正常水平,影响到企业生产和盈利的可持续性。近年来我国增长速度回落,主要是与高投资对应的重化工业增速回落。尽管对过剩问题早有警觉,但幅度之大仍然超出预期。一个重要原因,是对重化工业内部的加速原理缺少理解。在这些行业的上升时期,由于“需要更多的钢就要新建钢厂,而建钢厂本身就要耗费钢”,这种“自我循环”带动了重化工业异乎寻常的快速增长。而到回落时期,“加速原理”在相反方向也起作用,使回落幅度超出预期。这正是近年来钢铁、煤炭等产品需求和价格一跌再跌的原因所在。
供给回落慢于需求回落,于是出现了PPI迄今40多个月的负增长,幅度超过5%,也就是中国式的通缩问题。相应地是工业企业利润一年多来的下降。9月份数据显示,下降幅度还在加大。具体分析,煤炭、钢铁、铁矿石、石油、石化五大行业的出厂价负增长幅度达20%左右,对全部工业PPI负增长的影响达到80%左右,对工业利润负增长的影响也大体是这个比例。走出这种困局的出路,是在相关行业,重点是上述五大行业实质性减产能,幅度应在30%左右。产能下来了,供求趋于平衡,PPI才能恢复正增长,企业才能恢复盈利和再生产能力。
《21世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310328,基金吧)都有哪些?
刘世锦:新动力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新成长产业,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如信息服务、物流、研发、金融等;与居民消费水平升级相关的服务业,如医疗、文化、体育等产业;制造业中的新技术产业,如大飞机制造等;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机器替代人工、绿色发展等;三是创新而产生的新增长点,如网购等互联网+所带动的有关行业。以上分类是相对的,往往相互交叉、相关融合。
新动力有如下值得关注的特点。第一,对冲力有限。尽管还有新产业涌现,但像房地产、钢铁、汽车等能够将经济推向高速增长的大支柱产业基本上找不到了。在数量上对冲已有产业下降的能力有限。第二,新要素组合。新增长领域基本上是以提高要素生产率为特征的,在价值链上说是“上台阶”的。这就要求与以往大不相同的要素组合。第三,替代性增长。这些新领域大都是新增长空间挤压旧增长空间,更多体现了增长方式和质量的改进,同时也会引起利益关系的重组乃至冲突,如网购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商业放缓以至衰落,部分知名品牌商场关闭;网上打车与传统出租车的冲突;机器人上岗与人的下岗,等等。
“六可”目标
《21世纪》:那么未来如何判断供给侧改革是否有效?
刘世锦: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企业盈利水平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核心指标。中国经济转型,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型。增长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相当复杂,在特定增长状态下,存在一个最优结合点。上面的分析表明,存在严重过剩产能的较高增长速度,将会降低企业利润,这就存在着稳增长与稳效益的矛盾。只要企业盈利处在一个正?;蚋慕淖刺?,增长速度高一点、低一点就不会成为很大问题。也可以说,与企业好的盈利状态相对应的速度就是一个合理的、好的速度。我们曾经提出过“企业可盈利、就业可充分、财政可增收、风险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六可”目标,其中核心是企业可盈利,这一条好了,其他几条才有保障。供给侧改革是否深入并取得成效,企业盈利水平将是一个关键的度量指标。
《21世纪》:随着增长速度放缓,包括东北和山西等地在内的部分地区困难突出,成为新的“问题地区”。对这些“问题地区”,有何政策建议?
刘世锦: 这些地区大都资源密集、重化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中西部。新的“问题地区”出现,提出了一个重要警示,即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不容忽视。从全国看,已经不大可能落入拉美式的中等收入陷阱,因为我国已经越过了那些国家落入陷阱时人均收入4000-6000国际元(购买力评价指标)的阶段。但在进入高收入社会之前,部分地区增长放缓、停滞,落入某种陷阱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这些新“问题地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增速大幅下滑,新增长动力不大明朗。高增长主要依赖高投资,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投资总量接近或超过GDP的奇特情景。如果这些地区是独立经济体,意味着过去的高投资大量依赖引入外债,随着增长回落、竞争力下降,很可能出现汇率贬值、资金流出,进而陷入债务或其他类型的经济?;?/p>
这些新“问题地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化工业回落与国有企业为主的体制并存。重化工业回落有其规律性,但如何应对则反映了体制特点。近些年增速回落幅度较大的,除了重化工业外,还有出口产业。出口产业在过去长时间内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近年降幅很大,今年以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与重化工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口产业进行了力度很大的调整,企业关闭、人员流动、债务重组,尤其是适应市场变化而进行的转型升级,但这些调整基本上是静悄悄进行的。出口产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最充分的产业,对增长回落的应对方式较好地体现了市场经济中结构调整的特征。
这种比较对如何解决“问题地区”的问题有重要启示。在经过一个时期减产能的调整后,国内外市场对重化工业仍有长期稳定的需求,这些产业特别是装备工业产业升级的空间很大。关键是这些“问题地区”能否在压力和挑战中抓住机遇,真正从困境中走出来。国际经验显示,有的“问题地区”由此一蹶不振,陷入长期衰退。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经过十几年实行振兴政策后再次落入困境,政策本身值得反思。如果继续沿用倚重扶持、推迟或避免深层改革的路子,必定无法应对大幅减产能、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新挑战,且要延误时机。必须用改革开放的思路和办法,走出一条地区振兴的新路。
例如,加快企业减产能、转型升级进程;对制造业基础好的地区,大力度推动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重组。还可考虑与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对口合作,创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经济特区。与此同时,要保持产品和要素市场足够的开放度,通过人口流动,逐步达到地区之间人口数量与收入水平大体平衡的状态。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刘世锦 中国经济 供求平衡 全球治理体制变革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