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中美高中生的“苦”不一样
美国记者爱德华·休姆斯,曾获美国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他花了一学年时间,在一所公立高中蹲点。一年的体验,让他写成一本书,书名叫《梦想的学?!?,这本书描述了这所高中的学生群像: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绩4.0,他们一天只睡4个小时,灌下4大罐拿铁咖啡,为的就是能够熬过一整夜。在相似的一所美国高中,华裔女孩田田的经历,也如出一辙。
不知从何时起,“国外学生都很轻松”似乎成为不少国人心中的固定印象。但是只要稍稍查证便不难发现,有关“美国高中生同样辛苦”的新闻在网上并不少见,比如北京大学教授饶毅就曾在一次演讲中透露,“如果把美国的高中教育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绝对不会是减负而是增负?!闭庥搿睹蜗氲难!芬皇樗莸男畔ⅲ抟墒俏呛系?。
暂且不论书中所描述的美国高中生“4小时睡眠,4杯拿铁”的群像是否有着普遍性,我更关注的是,如果“美国高中生也辛苦”的确成立,它又到底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中、美高中生的“苦”又是否完全一致?比如仅就报道所呈现的信息来看,美国的学生之苦,除了课堂上的知识需要掌握、考试多外,其实还包括庞杂的课外知识要求,比如论文写作,特长培育等等。而在我们这里,分数至上与题海战术才是学生苦的真相。两相比较,到底哪一种“苦”更有利于人的全面成长和创造力的培育,或许就值得思考。
对于他国教育真相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看待自身。但在比较中,不应该是树立“比惨”的逻辑,比如美国高中生很辛苦,是否就能成为我们不必为学生减负的理由?是否意味着我们搞题海战术就是合理的?美国高中生或许也不轻松,但在其国内也同样存在着“减负”的呼声和改革期许??杉?,美国的教育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且不可拿美国的所谓教育真相,盲目与国内做对比,以致对我们的教育改革产生误导,甚至遮蔽我们教育中的问题。
□朱昌俊(媒体人)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中美高中生 “苦”不一样
 
       
 

 第13届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开幕
第13届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开幕 联合国纪念曼德拉国际日
联合国纪念曼德拉国际日 第23届夏季听障奥运会在土耳其萨姆松开幕
第23届夏季听障奥运会在土耳其萨姆松开幕 英国皇家空军军事演习 直升机穿越火海似大片
英国皇家空军军事演习 直升机穿越火海似大片 动物“战”高温
动物“战”高温 台风“塔拉斯”强度加强 将从海南岛南部近海擦过
台风“塔拉斯”强度加强 将从海南岛南部近海擦过 费德勒夺得温网男单冠军
费德勒夺得温网男单冠军 海归大熊猫“林冰”产下龙凤胎
海归大熊猫“林冰”产下龙凤胎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