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格非:乐观有时也需要自我强制
如果一个人对世界没有理解,对他人与自己之间的关系没有理解,他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观察并认识到虚无,才有可能承担并克服它。
格非
从小,母亲就告诉我不要做个老实人。她一直想把我变成一个见风使舵的人。她的那些教训永远是“有防人之心,切勿冲在前头”。我理解她,因为她经历过中国过于残酷的社会现实,在战争、饥饿和三年自然灾害面前侥幸存活。“退一步”是她古老的智慧。她的担心到了什么程度?之前朝鲜的张成泽被处死,她打电话叮嘱我不要出门。
但我从来没有被母亲的世界观同化。我常常在思考的问题是:如果一个人单纯为了过一种安全的生活,你会失去什么?活着有什么意义?另外,我母亲也不是遇事畏首畏尾的人,她总是忘记了她的那些处事秘诀,在关键的时候表现出非凡的勇气,临难不苟且。
当下很多人,不管现实状况如何,相信简单的进化论,相信美好的世界会从天而降,相信世界永远都会有希望,未来总是好的。这种廉价的乐观主义是享乐主义的文化塑造出来的。当然我也不是一个完全的悲观主义者。我很认同鲁迅先生的观点,未来如何取决于我们当下的所作所为。
如果一个人没有认识到虚无,是很可悲的。
我是一个保守的人,比较难实现自由。自由的问题很复杂。首先,我们这个社会普遍看重的是经济和物质自由。现在最流行的一个概念是财务自由。你有钱了可以做很多事情,但这是真的自由吗?自由往往是表象,你在追求这种自由的过程中往往会被控制得更紧。我说自由很难实现,是因为当今社会的控制无处不在。有些控制是更为隐秘的,还有一些存在于我们内心,也就是个人无名的欲求和执念。追求个人的自由,前提是对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要有很好的分析能力,对自我要有省察力。
我们不要觉得虚无是坏东西。如果一个人没有认识到虚无,是很可悲的。他对这个世界是什么样根本不了解。只有观察并认识到虚无,才有可能承担并克服它。比如说,认识到人的生命的有限性,在这个前提下才可能去尝试有意义的生活。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多年,今天是第一次跟记者谈到。
乐观有时也需要自我强制。比如我有了孩子以后,我会强迫自己乐观。这种乐观是一种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假设。也就是说,即便你认为这个社会没希望,你也得假设它有希望。我认为这是一种终极性的道德勇气。如古人所说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或者像保罗·蒂里希所说的,完全不顾“非存在”的威胁,去肯定自己的存在并赋予它意义。蒂里希认为卡夫卡和加缪就是这样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贝多芬和舒伯特也是这样的人。贝多芬很绝望,但他的悲伤最后一定会回到强力,回到肯定。而舒伯特呢,他在绝望中的肯定,是回到壮丽的美。悲伤在云开雾散后,你仍然能感觉到,但它已经能够抚慰你的心灵。
雾霾这么重,人不可能有什么尊严。
我特别喜欢这次的采访题目,“世界观”。如果一个人对世界没有理解,对他人与自己之间的关系没有理解,他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个社会让我感到不能忍受的方面很多。比如腐败、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法制的不健全、环境污染,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简单化的思维无济于事。最根本还是人的问题,是文化的问题,是价值系统和世界观的问题。就拿雾霾来说,雾霾背后是排放问题,但超量排放、监管不力,甚至地方政府部门眼开眼闭,其背后是利益驱动。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我们到底如何理解生命的问题,如何面对自己的欲望问题。在我看来,最根本的还是人的觉醒问题。
二十年前,我就对环境问题产生了严重焦虑。在《春尽江南》中,雾霾是作为象征性的意象出现的。简单来说,人最重要是有尊严。雾霾这么重,人不可能有什么尊严。
说到我这辈子最崇拜的人,当然还是我的母亲。
有个奇怪的悖论,我妈妈这样老劝我不要冒险的人,这辈子却有三四次都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一次是在“文革”期间,她当时偷偷将一个赤身裸体被吊在牛圈里奄奄待毙的人解救下来,连夜送到长江中心的岛上,交给我舅舅?;て鹄?。这个人一直活到我上大学。前几年,我们当地有个年轻人死于工厂事故。工厂拒绝任何赔偿,全家老少束手无策。妈妈原来也不想管,但她在葬礼上看到年轻的遗孀手里抱着那么小的婴儿时,眼泪再也止不住。年近七旬的她和村里五六十个老少,当天就包围了这家工厂,最终为死者争取到了赔偿。总体上讲,我母亲是个明哲保身的人。但在关键时候,她总是豁得出去。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我很多时候不如她。
很多人问我要不要出国,包括老家的一些老板。我很少给他们什么明确的建议,因为我无力承担别人的命运。但我骨子里非常厌恶时下趋之若鹜的移民时尚。
有人说我农民,我会觉得是一种很好的表扬。
很多人见我都问,这件西装怎么哪个场合都穿(指了指身上的衣服)。的确,我二十多年没买过西装了,没有必要。洗衣服的水,我和我的一些朋友都会留着拖地冲马桶。垃圾处理当然很重要,可最重要的是减少垃圾的产生,节制自己的欲望。
佛教讲专注,但今天的每一个当下都被工具论的思维毁坏了。我们吃东西是为了吸取营养,不再知其味;交谈是为了生意,并不是交朋友。
这大半辈子我有过很多错误的认知。个人的经验有局限性,我老是告诫自己,不要太自信,要重视跟自己意见完全相反的人。我曾经彻底推翻过自己的认知。比如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和一些朋友的精英意识很强,一心想着启蒙就靠我们这些人啦,进步也靠我们啦,看不起庸俗的小市民??珊罄次曳⑾帜切┯顾椎娜似涫挡⒉挥顾?,从道德上说,他们其实一点都不比那些所谓精英逊色。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其优点,作为作家,你不见得就比你笔下的人物具有优越感。理解别人,就是理解我们自己。
有记者问我为什么不能再写《褐色鸟群》那样的作品,要说明白其实颇费周折。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社会的急速变化,在上世纪80年代支撑着先锋小说创作的政治背景和文化机制已经消失了;二是除了精英,我希望普通读者也能理解我的作品。
过去要是有人说我身上有农民气,我会好几天心里不舒服。背后其实是精英意识在作怪。现在如果有人说我农民,我会觉得是一种很好的表扬。
格非答问
问:你更相信直觉还是理性?
答:很多时候我们刚冒出来的想法基本上是不准确的。太多道德概念、固有偏见一下子把你的脑袋裹挟了,很容易丧失理智。比如药家鑫案,开始我也非常愤怒,后来会思考这个孩子的思维逻辑是怎么形成的,当他用一个更大的罪恶去掩饰一个过失的时候,这一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说到对世界的认识,直觉很重要。每个人都有很好的直觉。它之所以变得迟钝,是因为我们往往无视它的存在,心甘情愿地把自己交给社会流行话语。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格非 乐观 自我强制 理解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