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解开车位“只售不租”,应多用市场的手
近日,网友“文少”在东南网《直通屏山——福建省委领导留言板》,向相关领导反映,自己所住的漳州龙文区东方广场小区地下停车位“只售不租”,许多未买车位的业主无法将车开进小区,“业主不得不把车停到小区旁的辅道上,但交警又三天两头抄牌”。(12月24日 《东南网》)
停车位何以“只售不租”?无非是利益使然。该小区停车位的售价是16万元,而出租则是每月租金360元。假若开发商当起“收租翁”,收取16万需要整整37年。两相比较,显然立即回笼资金,进入下一个项目,是开发商首选。但这样一来,必然会造成大公共资源向少数有钱人人倾斜。而多数人无位可停,不得不冒着被贴罚单的危险,停在马路边。
平心而论,虽然观感不佳,但开发商确实有对车位“只售不租”的权力。车位的产权属于开发商,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开发商作为车位的所有者,在取得相关许可资质的前提下,有权决定车位的出售和出租。因此,在这个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年代,我们对车位“只售不租”,不应该在道德层面过分苛责。更不该要求政府出手,强制开发商将车位改售为租。
那么,停车位“只售不租”,就无药可解么?当然不是。为何小区停车位一位难求呢?一是,设计有缺陷。许多小区的地下停车位少得可怜。比如,新闻中的小区,共有1200多户,而地下停车位只有241个,这样能不造成供需错位,停车位价格畸高么?更重要的是,为易于管理,目前许多小区实行人车分流。这造成小区的地面空间,大量闲置。而私家车却无法进入。试想,在小区内放开一定的公共空间,停车还会那样一位难求么?而停车位不再紧张,开发商自然会失去“只售不租”的底气。
当然,有人会说,没有人车分流小区的安全如何保障,小区的环境如何维系?这确实是管理的一个难题。但管理应该是一个多元次方程,而不是简单地二选一。我们不能因为要求保障安全,就全部取消地上停车位。也不能为了有车可停,就拆除绿化带,不顾小区安全。显然,这就需要物业管理方与业主协调,通过头脑风暴,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地上停车位。同时,政府应出面协调,对夜间停放在小区外人行道的车辆,不予处罚。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缓解停车压力,倒逼开放商由“只售不租”,变为降售换量。
总之,破解停车位“只售不租”,应多用市场的手。通过市场的杠杆作用,倒逼开放商低头。而政府则要退居幕后,通过在小区规划上提高停车位配比,规范物业公司的管理,协调社会公共停车位的配置,释放公共资源,帮民众在博弈中赢得主动。唯有如此,才能让停车难不再成为小区管理的老大难。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车位“只售不租”


第13届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开幕
联合国纪念曼德拉国际日
第23届夏季听障奥运会在土耳其萨姆松开幕
英国皇家空军军事演习 直升机穿越火海似大片
动物“战”高温
台风“塔拉斯”强度加强 将从海南岛南部近海擦过
费德勒夺得温网男单冠军
海归大熊猫“林冰”产下龙凤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