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同舟共济迎挑战 携手并进促发展
原标题:同舟共济迎挑战 携手并进促发展 ——外交部长王毅谈习近平主席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访问津巴布韦、南非并主持中非合作论坛峰会
新华社约翰内斯堡12月5日电2015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赴法国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活动,对津巴布韦、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并在约翰内斯堡主持中非合作论坛峰会。行程结束之际,外交部长王毅向记者介绍此访情况。
王毅说,习近平主席此访是今年中国领导人出访外交的“压轴大戏”。巴黎之行旨在引领和推动国际气候谈判,为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达成协议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再访非洲是为了传承和发扬中非传统友好,为新形势下中非关系发展作出新的规划和指引。这次访问立足中国现实国情和发展中大国定位,着眼人类社会的均衡、包容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了中国改革发展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以及非洲发展振兴的有机衔接,体现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充分结合,是拓展中国全球发展空间和运筹外交战略布局的又一次重大行动,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7天时间里,习近平主席日夜兼程,辗转3国4座城市,密集开展双多边活动,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领导人举行会谈会见,发表多场重要演讲,提倡议、推合作、促团结、谋共赢,成果斐然,影响深远。国内外舆论密集关注,认为此访标志着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进入新阶段,中非友好合作掀开新篇章,具有重要划时代意义。
一、 引领气候变化谈判形成新势头
王毅说,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关键节点,备受瞩目和期待。习近平主席同各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共同出席大会开幕式,昭示着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决心为谈判进程注入政治动力。习近平主席在会上提出重要主张,同与会各方密集沟通协调,彰显了负责任、有担当、建设性大国形象,为大会成功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为达成巴黎协议提出方案。本次大会旨在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实施,达成一个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主席纵览全局,着眼长远,指出巴黎协议应强化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也要推动全球实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协议应有利于实现公约目标,引领绿色发展;应有利于凝聚全球力量,鼓励广泛参与;应有利于加大投入,强化行动保障;应有利于照顾各国国情,讲求务实有效。这些倡议既立足当下,又面向未来,既坚持原则,又体现灵活,既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诉求,又兼顾各方立场,得到广泛支持和赞同。
为推动谈判进程凝聚共识。今年以来,中国同美国、法国、巴西、印度、欧盟陆续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为大会作了良好铺垫。大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先后同法国总统奥朗德、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普京、巴西总统罗塞夫举行会见,实现了双边关系发展和气候变化磋商的双促进。习近平主席积极开展穿梭外交,同其他与会领导人坦诚、务实沟通协调,引导各方着眼大局、坚定信心、相向而行,最大程度凝聚共识。针对各方关切的减排、适应、资金和技术等问题,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基本原则依然有效,同时应推进合作共赢,各尽其能共同应对挑战,发达国家尤其应切实履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的义务。习近平主席的主张巩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基石。
为南南气候合作增添动力。中国多年来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在今年9月宣布设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的基础上,习近平主席在会上进一步宣布,中国明年将先期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继续推进清洁能源、防灾减灾、生态保护、气候适应型农业、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融资能力?!白鄣?,不如起而行之”。中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向世界展现了知行合一、实实在在的中国外交风格。
为全球节能减排作出表率。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习近平主席介绍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政策措施,指出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有信心和决心实现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的2030年气候行动目标,让国际社会感受到中国善尽义务、多作贡献的诚意。各方普遍认为,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时代潮流,节能减排目标雄心勃勃,为全球应对温室效应带来“一席凉风”。
在习近平主席和各方共同努力下,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实现良好开局,形成积极、务实的谈判磋商氛围,在广泛议题上意见更趋统一,为大会圆满闭幕并达成全面、均衡成果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 开启中非合作全面发展新时代
王毅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正值论坛成立15周年,是在非洲大陆首次举办的中非峰会,在中非合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主席和祖马总统共同主持峰会,同非洲国家和地区组织领导人共聚一堂,共叙友谊,共谋中非关系发展大计,开启了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
唱响了中非友好团结大合奏。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始终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础,是中国长期、坚定的战略选择。习近平主席强调,任凭国际格局调整演变,中非平等互信、相互支持的兄弟情谊不会改变;任凭经济形势起伏跌宕,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根本宗旨不会改变;任凭时代社会发展变迁,中非相互理解、共同进步的协作精神不会改变;任凭出现各种威胁挑战,中非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坚定意志不会改变。这是新时期推进中非友好合作的庄严宣示,展现了发展对非关系的最大决心和诚意,得到非方热烈响应。不少非洲领导人表示,中国是当今世界上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力量,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是为了示强,而是为了扶弱;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和平。中国不仅没有殖民过非洲,反而促使非洲获得新生。中国过去是非洲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同志和战友,现在是非洲发展建设进程中最可靠和最真诚的合作伙伴。非洲国家愿同中国携手前行,共同实现民族复兴梦想。
实现了中非关系定位再提升。中非领导人一致同意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中非关系重要性的持续显现,全方位合作拓展的自然结果,实现了中非关系定位又一次飞跃,为双方开展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互利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中非双方一致同意共同致力于做强和夯实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明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守望相助、国际事务中团结协作“五大支柱”,为实现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启动了中非互利合作升级版。当前,非洲各国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谋求自主可持续发展,中国正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双方在发展上互有需要、互有优势,迎来难得历史性机遇。本次峰会在中非发展战略对接方面提出一系列新举措,推动中非合作实现全面升级。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宣布发展对非关系的重大举措,着力实施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绿色发展、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减贫惠民、公共卫生、人文、和平和安全“十大合作计划”。这十大领域高度契合非洲大陆的发展需求,完全符合非洲人民的迫切愿望,尤其是助推非洲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建立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等将有效解决非洲多年面临的就业、吃饭和健康三大民生问题,帮助非洲尽快把自然和人力资源潜能转化为经济实力和民众福祉,同时也将把符合非洲发展需求的中国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更多引入非洲,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体现中非关系平等互利的本质特征。
编辑:曾珂
关键词:中非 中国 习近平 合作 主席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