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中国政府4日在约翰内斯堡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
新华社约翰内斯堡12月4日电中国政府4日在约翰内斯堡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全文如下:
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
二○一五年十二月
2006年,中国政府首次发表对非洲政策文件。近10年来,政策文件内容得到全面有效落实,为指导中非关系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5周年,今年12月在南非举办中非合作论坛第二次峰会,这是中非峰会首次在非洲大陆举办,对于加强中非团结、引领中非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值此之际,中国政府发表第二份对非洲政策文件,旨在进一步明确中国致力于发展对非友好合作关系的坚定决心和良好意愿,全面阐述新形势下中国对非洲政策新理念、新主张、新举措,以指导今后一段时期中非各领域交流与合作。
第一部分 建立和发展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巩固和夯实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非始终是风雨同舟的好朋友、休戚与共的好伙伴、肝胆相照的好兄弟。中非传统友好深得人心,已成为中非双方的宝贵财富。长期以来,中非双方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这是中非关系历久弥坚的精神内核。新形势下,中非双方将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中非关系赋予新的内涵,注入不竭动力。
2006年中国政府提出中非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10年来,双方共同制订并落实了一系列深化中非合作的重大举措,极大地促进了中非各领域友好合作关系快速发展。中非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协调与配合更加紧密。中非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中国自2009年起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4年中国对非贸易额增至2006年的4倍。中非人文交流快速增长,中非人员往来每年近300万人次,中非友好的社会和民意基础进一步扩大。中非交往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中国对非洲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升。
10年来,中非各自情况发生很大变化,肩负着新的发展使命。中国正在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非洲正在积极谋求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朝着《2063年议程》描绘的美好梦想前行。中国梦与非洲梦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中非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中非合作发展互有需要、互有优势,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中国发展经验、适用技术、资金、市场等相对优势,有助于非洲破除基础设施不足和人才不足两大制约发展的瓶颈,有助于非洲把丰富的自然、人力资源优势和潜能转化为发展动力和惠及民生的成果,加速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更好地实现经济独立和自主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实现持久和平与稳定。
10年来,国际形势发生很大变化。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联合国已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各国都面临实现包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非洲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大陆之一,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一极,全球经济增长新的一极,人类文明的多彩一极。中国已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现行国际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中国同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需要进一步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非双方应充分发挥政治互信和经济互补两大优势,推动中非合作全面发展,加强南南合作,促进南北合作,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树立样板。
当前,中非关系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共同的发展任务、高度契合的战略利益、合作共赢的广阔前景,使中非人民更加坚定地并肩跨步前行。中国愿同非洲国家一道,在传承与发扬中非传统友好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明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守望相助、国际事务中团结协作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中非友好合作全面发展,共同发展、共圆梦想,共同为中非人民创造更多福祉,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部分 坚持正确义利观,践行真实亲诚对非工作方针
加强同非洲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始终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石,是中国长期坚定的战略选择。新形势下,中国将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方针和正确义利观,推动中非友好互利合作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真”,即平等互信、团结互助,永远做非洲的最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中国尊重非洲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尊重非洲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实践和努力,愿在平等自愿基础上同非洲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促进双方对彼此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的了解、认同和借鉴。中国一贯真诚支持非洲发展,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非方,对非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与非方加强沟通协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维护共同利益。
“实”,即务实高效、合作共赢,秉持言必信、行必果的理念,不折不扣落实对非互利合作方针和举措,在支持非洲实现自主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中非共同发展。中国愿本着“筑巢引凤”、“授人以渔”理念,坚定支持非洲国家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帮助非洲破除长期制约发展的两大瓶颈,积极开展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助力非洲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坚持以发展促和平,以和平谋发展,坚定支持非洲致力于自主可持续发展和“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在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更大建设性作用。
“亲”,即人心相通、和谐共处,推动中非文明互鉴,促进思想融通、政策贯通、民心沟通,为中非友好提供坚实的民意和社会基础。加强中非在科教文卫等社会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扩大民间交往,促进智库、高校、媒体交流,支持地方往来与合作,鼓励各自在对方国家和地区的人员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共存共荣。中国政府鼓励在非企业和公民进一步关心当地福祉,积极回馈当地社会;努力为非洲人在华工作、学习和生活营造良好氛围,不断扩大和夯实中非友好的社会基础。
“诚”,即以诚相待、妥善解决问题,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推进中非关系,共同为中非友好互利合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中方愿与非方加强政策协调和沟通,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平等友好协商,坦诚面对并妥善处理中非合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双方都能从真诚友好和互利合作中受益。
正确义利观是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的一面旗帜,讲求的是义利相兼、以义为先、情义为重,核心要义是把帮助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同促进中国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推动世界更加均衡、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开展对非合作绝不走过去殖民者的老路,绝不以牺牲非洲的自然生态环境和长远利益为代价。
支持和帮助非洲国家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不仅符合非洲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国开展对非合作始终尊重和维护非洲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秉持公道,为非洲伸张正义;坚持互利共赢,真心诚意支持和帮助非洲实现和平、稳定与发展。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同非洲国家及地区组织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政治前提和基础。中国政府赞赏非洲国家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国统一大业,不同台湾发展官方关系和官方往来。中方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非洲各国的友好合作。
中国赞赏国际社会采取建设性行动、支持和帮助非洲实现持久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努力,愿本着“非洲提出、非洲同意、非洲主导”原则,以积极、开放、包容的态度同其他国家及国际和地区组织加强协调与合作,在非洲探讨开展三方和多方合作,共同为非洲实现和平、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 中非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