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反思
20世纪70年代中期,巴西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接近5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14年,根据巴西官方统计数字,巴西人均GDP按当时汇率计算约合11345美元,仍没有突破联合国划定的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陷入了所谓“中等收入陷阱”。
与巴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80年韩国人均GDP仅为2200美元,不到巴西的二分之一;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5年韩国人均GDP将达到3.66万美元,是巴西的两倍以上。
难以走出的“收入陷阱”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长期停滞的状态。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在拉美33个国家中,除海地属于低收入经济体、一些加勒比小国属于高收入经济体之外,包括巴西、阿根廷在内的其他国家都属中等收入国家,经济状况长期徘徊在同一个水平,无法步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其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拉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低,阿根廷和智利甚至高于一些欧洲国家。到20世纪70年代,智利、墨西哥、巴西、哥伦比亚等国均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整体而言,1950年至1980年期间是拉美经济发展的“黄金期”,整个地区年均增长5.3%;其中,巴西在1968年至1973年期间,更是取得了10%以上的高速增长。
当时,拉美各国普遍实行“进口替代战略”,以发展本国工业产品替代从欧美进口制成品,减少对外国的依赖。但这种长期内向型的发展模式,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外贸出口减少,投资不足,资金短缺,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1970年至1980年间,拉美地区外债从270亿美元增至2310亿美元。
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构示孟萑胂籼?,拉美国家无法轻易借债,内向的经济模式又使国家无力还本付息,于是“债务?;北?,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干扰。1980年至1990年间,拉美地区年均GDP增长仅为1.2%。
21世纪早期,大宗商品繁荣周期带动拉美地区经济发展,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等国仿佛看到了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曙光。但是,随着此轮大宗商品周期的结束,这些国家重新出现经济衰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下降,继续停留在“中等收入陷阱”之中。
与此同时,法国、日本、英国、新加坡等经济体,于1979年至1995年期间先后超越中等收入水平,进入高收入之列。在“中等收入陷阱”中滞留的时间,韩国和中国香港为18年,日本和新加坡为19年,而拉美国家普遍滞留时间达40年以上,其中阿根廷达到53年,且仍看不到走出“陷阱”的希望。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学者雷吉思·波内利认为,当一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动力即将耗尽的时候,就应适时地转变增长方式,不能等到?;斜⑹辈抛龀龅髡裨蛏缁岽鄹甙?。其实,1973年石油?;⑹?,巴西就已感觉到自身的增长方式存在严重问题,但它未能及时转型,错失了更上一层楼的机遇。
难以实现的“社会公平”
实现社会公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拉美国家在工业化的几个发展阶段,一直存在着“重发展,轻分配”或“先发展,后分配”等忽视社会公平的问题。美洲开发银行的报告显示,2003年占拉美人口30%的穷人仅获得国民收入的7.5%,占人口10%的富人却拥有国民收入的60%,基尼系数达到0.6。
巴西经济学家罗尼·林斯认为,拉美的工业化进程造成城市化的过快发展。1930年,拉美城市人口仅为3000万,但在1990年即激增至3亿以上,200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78%,其中乌拉圭为93.7%,阿根廷为89.6%,巴西为80%。
过快和过度城市化对拉美现代化进程造成了严重后果,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造成失业剧增,住房紧张,交通拥堵,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服务水平大幅下降等问题。在里约,数百个盘踞山头的贫民窟成为滋生犯罪的温床,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收入差距的扩大造成多数中低收入居民消费不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减弱。而贫富悬殊又引发激烈的社会动荡,进一步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难以提升的“治理能力”
为了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拉美国家进行了艰难地求索。上世纪90年代,拉美国家实行结构性改革,接受了所谓“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否定了过去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经济政策市场化、外贸和投资自由化、国有企业私有化。
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帮助拉美走出债务?;?,基本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到了90年代后期,“新自由主义”的弊端就明显地暴露出来。它片面强调市场的功能,忽视宏观调控,对拉动经济发展的出口、投资和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置不当,特别是忽视社会发展,失业增加,贫富差距加大,腐败之风盛行,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研究员费尔南多·维洛佐指出,人力投资停滞、教育质量低下等因素,也加大了巴西经济转型的难度,形成了阻碍竞争力提高的“巴西成本”。
曾任巴西战略事务部部长的瓦加斯基金会学者马塞洛·内里认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是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战略计划和政策的可持续。(完)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 拉美反思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