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民情是检测安乐死立法的“试纸”
安乐死立法不仅需要健康的医学鉴定、司法公正和程序机制保障,还需要充分的思想基础和观念条件,其对民情的要求要大于其他立法事宜。
四川眉山57岁的朱素芳遭遇车祸后脑死亡,儿子阿林取下母亲呼吸管,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为由对其采取强制措施。法律该如何评判这种拔呼吸管的行为?有民警表示,这是他从警十多年来遇到的“最纠结刑事案件”,而其中情与法的纠结,也再次引发全社会对于安乐死话题的关注。
纠结的不只是办案民警,更有国家的立法者。早在1986年,陕西职工王明成由于帮助母亲安乐死而被控故意杀人罪,在全国掀起“安乐死”讨论高潮。1994年后“安乐死”几乎每年都进入人大代表的议案。2001年西安9名尿毒症患者欲求“安乐死”事件,更让国人以域外经验为借鉴呼吁立法。几十年来,从医学到法学再到常人的伦理道德,每一次讨论都将立法推至争议的风口浪尖。但即便思想观念、社会面貌乃至法律体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安乐死立法始终没有胎动的迹象。
这种立法回避是不是对民情的罔顾呢?其实不然。由于安乐死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问题,更关系到病人、家庭、社会等多种价值的交叉和冲突,涉及医学、法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的复杂判断,蕴涵了对哲学、伦理学、医学等领域的挑战。准确地说,我们不仅担心安乐死合法化会给某些杀人犯罪披上合法外衣,还担心会引起伦理、哲学、医学等范畴内传统观念的错位。再加上实施安乐死需要充分的条件保障,因而我国立法对其始终持高度审慎的态度。
其实从世界范围看,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讨论安乐死,至今长达80多年。其间虽有一些国家进行了立法实践,但也不乏立法后未实施或遭推翻的失败案例。2001年荷兰确立安乐死合法被我们反复提及,但人们忽略的是,荷兰为安乐死立法研究论证了20多年,直到90%以上的荷兰人对此持支持态度才谨慎立法。
从中不难看出,安乐死立法不仅需要健康的医学鉴定、司法公正和程序机制保障,还需要充分的思想基础和观念条件,其对民情的要求要大于其他立法事宜。
基于对“尊严死”的认可,我以为安乐死立法不是一个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一个条件是否成熟的问题。在立法还没有“下定决心”之前,实施安乐死的行为便很难脱离现有法律的评价,此时个案中的情法冲突也只能通过司法调适。1986年陕西汉中发生的首例安乐死案,法院判决就以“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犯罪”的方式予以巧妙化解。当然,司法最终无法拯救立法困顿,安乐死是否合法化以及何时合法化,最终还是需要由社会自行选择。说到底,立法是一个时代的民意集中表达,倘若深藏于传统之中的民情发生了根本改变,全面契合安乐死合法化的要求,那么立法也就是迟早的事情。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安乐死立法 “尊严死” 司法公正 机制保障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