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公务员“跳槽热”不能再捕风捉影
历年来规模最大的浙商招聘活动日前在上海举行,公务员加盟浙商的人数有增无减。某招聘网站最新公布的一份今年人才流动分析报告显示:政府/公共事业/非盈利机构行业的白领跨行业跳槽人数,比去年同期上涨34%,开启了新一波公务员“跳槽热”。(11月22日《新闻晨报》)
近几年每到招聘季,都有类似的公务员“跳槽热”的说法传出。这一方面反映出在当下的就业环境中,公务员还远未回归到一个正常的职业地位,社会对之的流动仍保持着非一般职业可比的关注度;另一方面,或也是因为公务员的辞职包括正常流动,一直以来都缺乏较为权威和透明的统计数据,所以各种“说法”都容易被捕风捉影,成为一个话题。
事实上,从个别地方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公务员流动或许远未达到“跳槽热”和“离职热”的程度。以深圳为例,据媒体报道,2014年深圳共有278人离开公务员队伍,2013年,这一数据为247人。虽然人数比上年有所增加,但相对于数万人的现有公务员队伍,这一比例仍显较低。而与此对应的统计显示,2013年企业员工平均离职率为16.3%。对比之下,公务员的离职显然难以称得上“热”,更无法称之为群体性的“潮流”。
但公务员“离职潮”话题却又是客观存在的。从一开始“担忧”可能出现,到现在似乎已上升为一种大众印象,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八项规定执行和反腐背景下,确实出现了一些公务员离职现象甚至不乏级别较高者,无形中放大了公众对于公务员辞职规模的联想;二是一些有限数据的披露,在一定程度上有误导之嫌。如这次某招聘网站的数据,称其中政府/公共事业/非盈利机构行业的白领跨行业跳槽人数比去年同期上涨34%——上涨34%,初一看确实非同小可,但由于无具体数据说明,比如上一年到底有少人跳槽了不明,就无法给出足够科学和清晰的判断。毕竟,辞职的人数越少,其上升的幅度就可能越大,但总量上看却不足为虑。
不可否认,近年来公务员辞职的新闻在舆论中所出现的频率确实在提升,特别是一些级别较高官员的辞职引发了舆论的聚焦。但从职业流动性的角度,一定数量和比例的公务员流动未必不是好事,它或是公务员向正常职业转变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这一变化的出现之所以引人关注,与其说是辞职的人太多,不如说是过去辞职的太少。所以,对一些正常的流动确实无必要进行过度解读,也无需将之与公务员的“待遇偏低”等作合理关联。
确保公务员队伍的稳定,确有必要。但稳定并不意味着绝对的静态和封闭。相反,随着公务员权力约束机制和福利待遇的规范化,市场改革的推进,社会就业机会的增多,一定数量的公务员流动将愈来愈成为一种常态。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和趋势下,真正要加以重视的,其实是面对公务员职业流动的正?;?,如何建立起一套相应的规范化的流动机制,在公共利益和个人价值实现之间达致良性的平衡。比如一些级别较高、岗位较特殊的官员的“跳槽”,显然就不能仅仅是走一般的辞职程序了事,如何规范权力的“旋转门”现象,不可忽视。
现行的相关法律和规定中虽未明确对公务员的离职作出公开要求,但鉴于公众对这一现象的高关注度,和由于权威数据披露缺乏而产生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话题与舆论情绪,对公务员队伍的流动状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公开,或有着现实的必要性。既有助于公众更理性的看待公务员的流动和相关改革的效果,也能够防止不明信息对于改革决策的干扰。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公务员“跳槽热” “离职潮”


科博会上看“大国科技”
埃菲尔铁塔上玩溜索
英国将出现“悬浮议会”的局面
航拍美国“汽车坟场” 报废车辆排列如马赛克
6480米:“蛟龙”号进行第150次下潜
中哈第二条铁路客运通道开行
科米在国会指责特朗普撒谎 特朗普私人律师强烈否认
40年高考老照片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