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儿童食品”多半属于忽悠
如今,儿童饮食备受家长关注,不少家长给孩子挑选商品时更注重“儿童专用”。诸多商家也是瞅准了儿童产品的市场商机,推出了一系列儿童商品,儿童蜂蜜、儿童挂面、儿童牛奶、儿童肉松、儿童酱油、儿童速冻食品……超市货架上包装精致的“儿童专用”食品越来越多,价签也同样刺眼,比普通食品贵上不少。比如市场上的儿童酱油多打着低盐、拌饭、清蒸食物的旗号,宣称调味的同时还可以补充营养,身价也是普通酱油的好几倍。
那么,儿童食品果真更有营养更让人放心吗?食品专家提醒,一些企业把“儿童食品”当成了宣传噱头,不仅价格虚高,同时还不见得更有利于儿童的营养吸收。
酱油“营养”可以忽略,儿童酱油“补充营养”是胡扯
美国普度大学博士、食品安全专家云无心向中国妇女报记者介绍,酱油是我国一种传统调味品。传统的“酿制酱油”以大豆和小麦为原料经过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大豆蛋白被水解,会释放出许多谷氨酸。被释放出来的谷氨酸以谷氨酸钠的形式存在,这是味精的有效成分,酱油的鲜味也主要来自于它。作为调味品,酱油中还需要大量的盐。除了盐本身的调味作用,它的存在也增加了谷氨酸钠的鲜味。
云无心还介绍,现代技术也可以不经过发酵,直接用水解蛋白来“配制酱油”。酱油的核心是发酵水解大豆得到蛋白水解物,而配制酱油直接使用“水解大豆蛋白”。发酵把小麦淀粉水解成小分子,比如麦芽糊精,而配制酱油则可以直接使用水解玉米淀粉得到的糖浆,再加上盐以及焦糖色素,就可以“勾兑”出味道差不多的酱油了。如果再加入味精、鸡精或者酵母提取物之类的成分来增加鲜味,就更可以模拟“传统酱油”的风味了。
云无心强调,酱油中虽含有一定的蛋白质、多肽或者氨基酸,但含量只有百分之几??悸堑浇从褪堑魑读希刻斓氖秤昧恳话阋簿图缚说绞缚?,这样算下来,其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对营养的贡献完全可以忽略。至于“有机酸”“碳水化合物”,更是摆弄名词的忽悠,随便吃几口蔬菜、水果、米饭、馒头,“有机酸”和“碳水化合物”就比酱油多得太多了。所以,不管儿童酱油怎么“精心研制”,所谓的“补充营养”都是胡扯,很难实现。
儿童酱油钠含量并不低,低盐多是营销噱头
云无心指出,酱油的营养不值得期待,它唯一价值就是调味。非要考虑它对健康的影响,其中的盐就是最值得关注的因素——高盐不利于健康,它被认为是高血压直接的风险因素。医学界推荐每天的钠摄入量不超过2.4克,对应的食盐摄入量是6克,而中国人平均每天的食盐摄入量能达到10克。酱油是食盐或者钠的重要来源,一般酱油中的钠含量在6%左右——如果每天吃一勺酱油约15克,摄入的钠就相当于成人每天控制摄入量的40%了。
因为高盐含量有一定防腐作用,所以传统的酱油往往含有更多的盐。在现代社会,酱油需要分装、运输和保存,需要相当长的保质期。酱油中的盐含量又不可能太高,所以单靠它来防腐效果也有限。因此现代商业化的酱油中会加入一些防腐剂,比如山梨酸钾或者苯甲酸钠。因为高盐是很大的健康隐患,有的厂家又开发了“低盐酱油”,把盐的用量降低了一半左右,不过就更离不开防腐剂了。
云无心提醒,虽然目前市场上的儿童酱油号称“低盐淡口”,但是据媒体调查报道,儿童酱油中的钠含量并不比一般酱油低,这使得低盐更多是一种概念营销。即使是“低钠酱油”,钠含量是普通酱油的一半,依然还是很可观。至于“淡口”,且不讨论是真是假,如果味道淡了,要达到同样的调味效果就需要加得更多,最后摄入的盐量依然相当不少。
云无心强调,最重要的是,儿童饮食完全不需要额外再用酱油来调味。正常饮食中含有的钠,已经足够满足儿童的生理需求,任何外加的盐都是多余的。人的口味有适应性,通过调味来“增加儿童食欲”,就会让他们从小对调味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口味越来越“重”;小时候越“重口”,长大之后就越难以控制盐的需求量,高血压风险也就越高。
家长热衷选择儿童食品,
多出于盲从心理
有心理专家指出,带着“儿童”字样的食品虽然只是一些商家营销常用的策略,但它契合了当下一些父母“要给孩子最好的”心理,同时还利用了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上的“恐惧”心理,让许多家长在为小孩选购食品时,特别留意标有“儿童”字样的专区,以求获得某种心理救赎。因此企业只要打着“儿童”概念加上卡通形象,就能把平淡无奇的食品卖得更贵。
云无心提醒,事实上,一些所谓的“儿童食品”除包装和价格不同以外,其配料和营养成分与普通食品相差无几。我国在食品生产监管的相关规定中,婴幼儿奶粉和谷粉等婴幼儿食品有国家标准,而对除婴幼儿之外的儿童食品就没有具体的标准,在管理上可以说和普通食品标准是一样的。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国外,非特定严格针对儿童的食品,是不能随意用儿童概念的;或者说,如果用了儿童概念作为营销,就必须在商品上有公开的理由和数据以证实其产品的“少儿性”,否则随时都可能被消费者控告乃至破产关门。因此各大企业做儿童食品时,会有很多顾忌,既要考虑法规,考虑市场,又要考虑自身的诚信和舆论风险。而我国一些企业往往缺乏对儿童成长特点的深刻调研,以为只要加以“宝宝”的图像和字眼,就能完成细分市场的界定,也不用冒法律风险。于是众多并无特殊营养的“儿童食品”大举出炉,这种 “儿童概念”食品成牟利噱头的现象值得警惕。
食品专家呼吁,首先需要加快立法进程,建立和完善“儿童专用”产品的相关标准,让生产者、消费者和管理者都有可以参照的依据,使“儿童专用”名副其实,物有所值,以促进儿童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次,质检和工商部门要积极作为,一方面加大对虚假广告的惩治力度,另一方面把好食品安全准入关,不仅对儿童专用食品更加用心一些,对一切食品的监管也都不能放松。
专家建议,为孩子挑选儿童食品,要自带一双火眼金睛,多多注意产品包装、认证标志、成分说明、使用说明等认真进行甄别,不要盲目信服广告、明星效益以及品牌效应等,应该多一份警惕,少一份随意。
相关链接
如何让宝宝不“重口味”?
1. 从替宝宝添加副食品开始,米粉、麦粉到蔬菜泥、水果泥等,都是不需要添加调味料的。即便过了1岁,专家仍建议家长能持续多让宝宝享受食物的天然原味,越天然、无添加的食物原味,越适合幼儿,也才是真正的健康美味。
2. 提防看不见的“盐”。有的妈妈给孩子烹制食品时较少放盐,却疏忽了那些无形的盐。最常见的无形盐就是咸菜、咸鱼和腊肉。要让宝宝口味轻,应尽量从食谱中删除掉这些食物。
3. 尽量少用或不用调味品。味精、酱油、虾米等含钠量极高,烹制宝宝食品时要尽量少用,最好不用。让孩子少吃快餐,特别是不要用快餐作为晚餐。 (乐乐)
编辑:赵彦
关键词:儿童食品 儿童酱油 补充营养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