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故宫特展为何炙手可热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一批重量级文物特展相继亮相,先期举办的《石渠宝笈特展》因展出了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一批重量级文物而火爆异常,随之开展的《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寿康宫原状陈列展》和《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等特展,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甚至出现了故宫一票难求的局面,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故宫特展如此炙手可热呢?
故宫特展为何炙手可热
■ 故宫特展纷纷亮相 众参观者热情高涨
曾经深锁宫墙的重量级文物纷纷亮相,是此次故宫特展炙手可热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人们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也达到了从未有过的热度。有专家表示,从走马观花参观故宫建筑到悉心研究历史文物,人们对于历史的兴趣也从猎奇采风转向了深度研究。
9月12日一早,故宫博物院售票处前观众早早就排起长队。据故宫博物院管理人员介绍,因为考虑到故宫参观客流人数的饱和度,从今年6月份开始就采取了限制参观人数的措施,每天参观人数限制在8万人。也正因为如此,很多观众甚至在开门前一两个小时就跑到售票处排队,等候购票。来自山东美院的顾欣说,她是学习美术的学生,一大早来到故宫售票处排队购票的目的主要是去参观《石渠宝笈特展》,之前她来过故宫很多次了,这次是特意为了看展览而连夜坐火车来到北京的。
在排队购票的观众中,和顾欣有着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吴晓京是北京人,家住在东单附近,从小到大不知道来过故宫多少次了。吴晓京说,她一大早来这里排队主要是想带着孩子一起去看看《清明上河图》,以前在历史课本上见过,听说这次故宫能够展出《清明上河图》的原本,觉得机会特别难得,她希望让孩子从小就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能够亲眼看到这些深藏宫内的文物,也可以让孩子领略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
不过,也有不少等待排队购票的观众对故宫特展并不十分了解,在听了别的观众介绍之后,也决定要去看看。来自河北省的刘姓夫妇说,他们在排队时才听说了故宫今天有特展,他们觉得很幸运,很多珍贵的文物都是第一次展出,他们决定去看看。当记者向其询问是否了解《石渠宝笈特展》时,刘先生摇摇头表示并不清楚,“既然是特展,肯定非常珍贵,我们先看看再说。”
据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自从9月8日《石渠宝笈特展》开幕以来,观众始终都络绎不绝,几乎每天从上午开门时起,作为特展场地的武英殿和延禧宫展区门前就会排起长龙。《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宫廷编纂的大型著录文献,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共编了四十四卷,著录了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此次展览正是以《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作品为主轴,详细地介绍作品的流传经过、收藏经历,同时也展示了故宫博物院在建院90周年中征集、保存、维护书画所取得的成就。
故宫博物院故宫研究所研究员祝勇说,此次展出的《清明上河图》全卷528厘米铺开陈列,这是前所未有的展出形式,非常难得。“此前,《清明上河图》曾经在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之际展出,也曾分别在香港和日本展出过,但都未曾全卷展开。”有观众表示,作为珍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能够一窥全貌也着实让参观者感到机会难得。
《石渠宝笈特展》吸引了大量观众前往参观,不过此次特展仅仅是今年故宫博物院系列特展的揭幕站,一直到今年年底,各种特展也将陆续登场,比如从10月10日开始的《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上,包括书画、玉器、陶瓷、漆器、珐琅器、织绣品等500余件文物同观众见面。“系列特展不仅解开了故宫院藏的神秘面纱,也让更多的普通人获得完整的文化体验和艺术感受,同时也为研究者提供了翔实、完整、全面的参考资料。”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员杨丹霞说。
■ “故宫特展热”展现了国家文化软实力
凭借着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的契机,故宫博物院推出的系列特展的确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从《石渠宝笈特展》开幕以来,在展区门前几乎每天都有参观者排起长龙等待参观,甚至还有一些爱好者在展品前当起“钉子户”,对一幅作品长时间地欣赏、观摩,认真地揣摩其中的意境,体验作品的深意。
那么,为什么此次故宫特展能够引起观众如此强烈的反响呢?天津档案馆研究员杨仲达认为,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本身就是一个热点题材,作为世界著名的皇家建筑群,其本身就有强烈的关注效应,无论从历史价值到文化价值,故宫博物院所有对外文化举措都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再加上今年又恰逢建院90周年,许多从未示人的珍贵文物被摆上展台,而故宫所珍藏的文物又全部是稀世珍品,引起人们关注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杨仲达说,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兴趣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有冷有热”是普遍规律,在特殊的时间节点会引发人们的不同关注也是非常正常的。不过,作为历史文化的研究者,应该深入挖掘人们对于故宫特展热的深层次原因,这也将对历史文化研究起到一定作用。
在他看来,故宫特展能够将珍贵文物藏品向观众开放,让稀世珍品与观众亲密接触,这种现象是在历史上罕见的。“自古以来,文物收藏的主要力量都是宫廷皇家,其次士大夫阶层也是文物收藏的主要人群,所以珍贵文物藏品只在高端小范围内流传,普通大众没有机会接近。而在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普及,人们有机会走进博物馆和珍贵文物亲密接触,这让文物历史文化知识得到普及,也反映出了新时期下人们对于文化追求的平等,满足了人们对于历史文化艺术了解的渴望。”
杨仲达说,“故宫特展热”更是展现了一种文化的繁荣景象。从历史上看,社会越发展,经济越稳定,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就越高涨。当今的社会,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平稳上升期,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文物收藏鉴赏作为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故宫系列特展,正好为人们的文化需求提供了交流平台,而且各种珍贵藏品也满足人们对于高端文化的需求,人们在鉴赏文物的同时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也可以反思历史,更重要的是在与珍贵藏品接触的过程中,增强了人们对于国家历史、文明的了解,使得我们内心的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
此外,近年来社会上历史热、文物热等现象也使得文物特展炙手可热。杨仲达认为,近年来电视广播以及各类媒体,纷纷开辟以历史文化为主要题材内容的节目,受到人们的青睐,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鉴宝》等节目,让更多的普通人对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些文物收藏大家的系列讲座也让人们的文物鉴赏知识得到了提升,更多的人经过历史热和文物热之后,希望能够亲自欣赏到珍贵的历史文物,满足内心对于历史文化的需求。
在杨仲达看来,更为重要的是特展热现象也体现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复苏的渴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也在不断进步,人们也在开始审视传统文化,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复苏有了回归的渴望。”他认为,传统文化的复兴是社会发展大环境的要求,诗歌、书画、篆刻等各种艺术领域的传统文化有了全面复兴的土壤,而文物展示也是传统文化复兴领域中的重要一环,从某种角度上看,文物对于传统文化的表现最为简单也最为直接,人们通过真实的历史文物,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历史文化氛围,其效果是其他文化表达方式不可比拟的,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人们对于故宫系列特展为何如此热切地关注了。
■ 追逐文化热点更应关注文化内涵
故宫系列特展让人们大饱眼福的同时,也使得人们再一次领略故宫藏品的魅力。不过,也有专家指出,对待珍品文物也要保持冷静态度,鉴赏文物不同于参观名胜景点,要在欣赏文物文化魅力的同时,领略文物背后的文化含义。
记者曾在故宫武英殿展区看到,有不少观众花很长时间排队观看《石渠宝笈特展》,在进入展厅之后,简单浏览一下就离开了。甚至还有一些观众,只是为了在展厅前拍照留念发朋友圈,并没有太在意展品的内容。有工作人员说,此次特展展厅内禁止拍照,但是每天都会遇到观众用手机拍照留念然后发朋友圈的现象。工作人员也经常劝阻拍照观众,希望他们把精力放在欣赏展品上。杨仲达认为,这也是文物展过热带来的必然现象,作为展览的主办方可以通过展览推介,展品讲解等方式,让观众能够从各种角度来理解展品,帮助观众达到鉴赏文物的目的。
也有专家认为,借助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之际,也借助系列特展的平台,掀起关注故宫文化,关注中国文化,这本身就是文化强国的最好体现,观众在单纯地追逐热点事件的同时,更应该将视角放在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之上,在追逐文化热点的同时关注历史文化的内涵,让人们对于承载了500多年历史的故宫文化及其背后的藏品予以深刻的了解。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建院90年来,故宫博物院为保护、传承、传播、研究故宫文化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有的观众把故宫博物院仅仅当成是旅游景点,其实不然。当观众踏入午门正门,一段奇妙的博物馆之旅已经开始。故宫博物院的第一件“文物”就是古建筑群。
单霁翔介绍说,故宫博物院向社会呈上了包括《石渠宝笈特展》在内的18场精彩的展览,让更多观众同享文化盛宴,这仅仅是一部分。未来故宫博物院还将继续增加开放面积,增加展览数量和展品质量,带给观众更加震撼、更加完整的参观体验。
据了解,从今年开始,故宫博物院将陆续开放慈宁宫、慈宁宫花园和寿康宫所在的西部区域。比如,慈宁宫区域将作为雕塑馆进行展览布置和陈设,展出约400件雕塑文物,年代跨度从战国跨越到清朝。其次,将故宫东华门作为古建筑馆,专门展示壮美的古代建筑群和精美的古建文物藏品。观众还可以登上东华门城楼观赏故宫古建筑群,并开放东南一段城墙,使观众能够从东华门城楼出发,沿着城墙向南参观,经过东南角楼向西到达午门——雁翅楼展厅,这样大约可以参观紫禁城1/6左右的城墙,使观众获得难得的文化体验,特别是以往人们只能远远眺望紫禁城角楼的精美绝伦,将来可以近距离观赏这一经典文物建筑,还可以进入内部仔细参观。再有,整体改造完成后的东、西雁翅楼展厅将与午门展厅组合成为故宫博物院面积最大、功能最全、规格最高的现代化展区,也是世界上最为独特的博物馆展厅,居高临下,气宇轩昂。
更多的专业人士希望通过故宫特展来让人们进一步了解故宫,毕竟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皇家建筑群传递了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在所有关心中国历史文化的人们看来,故宫既是北京的,也是全国的,还是世界的;故宫既是过去的,也是今天的,还是未来的。
编辑:陈佳
关键词:故宫特展 炙手可热 国家文化软实力



海南南海明珠生态岛完成泛光照明工程
三月?;?#32;武大?;ㄊ兹沼蛉嗽ぴ脊凵?/ins>
法国总统候选人菲永被正式立案调查
西藏武警交通部队抢通受降雪阻断的中尼公路
美国务院:寻求与中国建立结果导向的建设性关系
沙尘暴袭击多哈
美国东北部遭遇暴风雪
法基就任非盟主席 表示将致力于改革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