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使用化学农药成“潜规则”有专人机构指导
调查3
有机认证过期注销 电商平台“无证售卖”
南地绿都在官网标出的是一张编号002OGA1200005号证书,由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颁发的植物类有机转换认证,覆盖范围为“蔬菜的种植”,包括黄瓜、萝卜、白菜、甘薯等20余种农产品。
但新京报记者在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查询发现,这项证书与其他两张编号为COFCC-R-0801-0001、00210O10006R0S的证书一起,分别在2010年、2011年、2013年过期,系统里显示为“注销”状态。
截至目前,南地绿都仅有WGH-04-02380、WGH-04-02378、WGH-04-02379三张无公害获证证书,对应的是茄子、甜椒、黄瓜产品,并非是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一位国内有机农业集团管理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无公害产品和有机产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无公害是我国相关部门强制执行的准入门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农药和化肥,但不能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它和有机产品完全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
据了解,南地绿都与北京爱农汇商贸有限公司联合投资运营一家“爱农庄园”的有机农产品电商网站。新京报记者在“爱农庄园”看到,其对外长期销售有机空心菜、有机茭白、有机油豆角、有机芦笋、有机黄圣女果等近三十余种有机菜,价格昂贵,每斤从15元到30多元不等。但在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中,北京爱农汇商贸有限公司名下并无相关有机认证。“爱农庄园”官网公布的也是与南地绿都一样过期的编号“002OGA1200005”有机证书。
该证书颁发者方圆标志认证集团的一位人士证实,这张有机证书信息早在2013年过期失效,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里查询不到其后续申请的相关有机证书,“可以说它现在没有有机产品资质。”这意味着,从2013年有机证书到期注销后,南地绿都“无证售卖”了两年之久。
9月28日,新京报记者致电爱农庄园,工作人员称,其在北京的唯一合作种植基地就是南地绿都,爱农庄园和南地绿都同属一个集团。对方给记者提供了编号为whg-04-02379的证书,实为无公害农产品获证证书。
在追问之下,该工作人员承认,暂时还没有有机认证证书,“这张证书是有机转换期间的证书,真正的证书得到2016年12月之后才能批下来。”但根据我国2014年4月正式实施的新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明确取消“有机转换”认证标志,市场上不再有有机转换产品。
9月28日,新京报记者就情况向辖区监管部门昌平区质监局核实,昌平质监局表示将进行核实调查。
调查4
认证咨询机构提供“规避农残”业务
9月24日,新京报记者以准备申请有机认证为由,致电一家从事有机认证咨询和服务的认证咨询中心。接待咨询的工作人员称,即使通过了有机认证的企业,生产的蔬菜、蛋等也不一定是真的按照有机方式生产的,“这个东西大家都知道”。
该咨询人员自称其经手过很多客户,“如果是五百亩以上的(种植企业),说是按照有机的方式去生产,做的过程中肯定达不到百分之百真正按照有机生产,任何企业都达不到。但起码比非有机种植的品质还是高一点的。”
对于有机农业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和化肥,该工作人员透露,“在种植初期可以用,一般都是偷偷摸摸地用,因为按照国家规定是不准用的,但十个(企业)有九个半会用。”他称,“有机产品前期有虫害,没开花、结果之前,用没什么影响,(农残)很难检测出来。后期快采摘的时候就不用了,基本上有一两个月的周期就淡化了。如果蔬菜成熟以后还打药,那肯定能检测出来。”
“检查这个事儿你不用担心,我们到时候会安排指导老师去你们公司,辅导怎么去种植、用药,包括做记录,怎么采集等,都会一步步教你们弄的。”该人员顺势推销其咨询机构的“规避风险指导服务”业务:国家的认证机构对有机种植只是每年检查一次,到时会有我们的咨询老师告诉怎么规避风险。“每次检查之前我们会安排老师帮你做好,会提前通知的。”
“很多企业都是这种情况,如果说我特别严格,按照正常有机种,可能会做到,但产量肯定会减一大半。按照严格的有机做,你没有收益,那做了干吗?没任何价值。所以我们老师会告诉什么时候绝对不能再用了。在这之前,我可以放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们自己看,把握量。不做这些工作你们是达不到(有机标准)的。”
■ 潜规则揭秘
偷偷用药企业多招应付检查
天津市绿色食品流通协会秘书长徐岱昆表示,有机蔬菜根据现行的有机产品的标准规定,是不得投入化学合成物质的。
一位从事六年有机蔬菜种植的企业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天津市消协所曝光的有机蔬菜检出农残,“我和身边的同行一点也不震惊”,行业内这种不规范使用农药和化肥的现象很普遍。
“以前取得有机认证并不难,有机种植行业鱼龙混杂,存在不规范的企业。这两年国家管得严了,但生产过程中的乱象仍然存在。”该负责人透露,“取得有机认证也并不代表就一定会按照有机的要求和标准进行生产。监管部门半年或一年才来检查一回,且都是抽查,企业还是有机会钻空子的。”
这位人士称,有机蔬菜出现农残有两种较常见的情况:
一种是有机种植企业在大部分菜地里照常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等,以保证产量,但同时保留部分区域不使用化学农药,以应付每年一两次的检测;另一种是外购“贴牌”产品,这些企业通常生产比较规范,坚持有机种植,但当自己生产的有机蔬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会从其他地方收购一些蔬菜或直接“外包”,然后贴上自己的牌子销售。这两种方式都有风险,但都能为企业带来不小的收益。
另一位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获得有机认证的企业之所以冒风险去使用化学农药,主要有两大原因:违规成本和风险较低;有机生产成本高,产量难保障。
■ 监管漏洞
实质检查少 执行有偏差
“如果有机认证不能作为一个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信任的载体,我们白花钱申请这个认证都是没意义的。”从事有机蔬菜种植的那位企业负责人认为,目前对有机种植生产过程监管也存欠缺,“每年一两次的检测都由第三方认证机构来做,几乎很少见到有政府部门来进行监管。今年,有政府部门来过我们生产基地一次,也只是关注外在的东西,环境、产品包装和宣传资料等等。真正落到实处的监管还是少。”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工作人士表示,每年会抽取10%做飞行检查,400多家认证企业会抽40家取样抽检。但作为企业,也没办法全面检查到。
曾参与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制定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乔玉辉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国家为提振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信心,规定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等在有机产品中100%不得检出。这个标准是很严格的”。
“如果检出的话,这家企业五年之内就不能申请有机认证了。证肯定吊销,不能再做了。”乔玉辉说,国家标准制定非常严格,但是执行起来也会存在偏差。“希望能通过更加严格的监管,把浑水摸鱼的企业去除掉。”
B12-B1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王叔坤 李栋 实习生 徐亚辉 李婷
B12-B13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栋 实习生 徐亚辉
编辑:赵彦
关键词:化学农药 南都绿地种植基地 有机基地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